超30人確診!北京一家醫院發生院感疫情,該如何打贏院感防控戰?

2020-02-21     檢驗視界網

2月20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關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聚集性疫情基本情況,截至2月19日18時,復興醫院累計報告核酸檢測陽性病例36例,其中確診病例34例,核酸陽性檢測2例。新增病例均為醫院隔離的密切接觸者。36名病例中,有8名醫護人員,9名護工保潔人員,19名患者和患者家屬。

另外,2月17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發熱門診篩查初步診斷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李**,張**),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二人為夫妻,李**之母田**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老年科住院。田**是一位慢性腎功能不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該患者長期臥床、間斷髮作泌尿系感染、吸入性肺炎已住院6個月。患者女兒、女婿1月19日從新疆阿克蘇返京,由於醫院嚴格探視管理,二人輪流探視,至2月9日醫院嚴格禁止探視。此後患者女婿、女兒先後發熱,於2月17日晚來北大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醫院第一時間為田**進行篩查,2月18日凌晨該患者新冠肺炎核酸檢測陽性。醫院快速反應,啟動了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同時採取隔離措施、進行徹底消毒並及時上報。最快速度對列入相關密切接觸人員進行全面篩查。

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院內感染預防控制面臨哪些困難?

什麼是院感防控?為何如此重要?

「院感」即醫院感染,指住院病人或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院感防控」即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針對診療活動中存在的醫院感染、醫源性感染及相關的危險因素進行的預防、診斷和控制活動。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院內感染預防控制面臨哪些困難?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黃怡教授此前用「三大三難」總結了當前新冠病毒肺炎醫院感染防控面臨的挑戰。

「三大」即:

(1)非感染、呼吸專業的醫護人員補充到一線工作人員量大。疫情發生後,除了呼吸科、感染科的醫護人員逆行奮戰在防治一線以外,一些非感染、非呼吸專業的醫護人員參與到援鄂救援當中。如何提高非感染、非呼吸專業醫護人員的疾病認識及防控知識,加強他們的培訓教育和防護到位,在龐大的數量面前也是一種挑戰。

(2)返程、復工潮壓力山大。隨著假期結束,大量返程復工潮來臨,綜合性醫院就會收治各種各樣的患者。如果這其中有潛伏的感染者,病毒一旦在醫院裡發生傳播,醫院壓力不堪負重。

(3)綜合性醫院收治呼吸道傳染病的院感風險巨大。目前綜合性醫院不可能把其他系統疾病患者通通排除在外,加之現在大型綜合性醫院幾乎都是中央空調系統,連轉運患者都是通過電梯,一旦收治一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都有可能導致院感爆發。

「三難」即:

(1)病毒的傳播途徑越來越多,防控難。目前確定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甚至有可能出現糞口傳播,進一步加大了防控難度。

(2)潛伏期長,臨床表現多變,鑑別診斷難。新冠病毒感染後,潛伏期長,起病隱匿。有些患者一開始甚至連發熱、咳嗽的症狀都沒有,直接進展到呼吸困難,迅速變成重症。另外,新冠病毒還有消化系統等表現,容易迷惑人們。

(3)流行病史問診難。隨著新冠病毒的擴散,全國各地都出現了確診病例,很難問出群眾明確的接觸史,對問診醫生的技巧要求也越來越高。

眾所周知,傳染病防控的關鍵就是「控制傳染源」。而以上三個難點會造成院感難以控制,遺漏一些潛伏期的感染者或輕症患者,造成播散風險。

如何克服以上困難,全力出擊打贏院感防控戰?

做好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是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底線。

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最大限度減少新型冠狀病毒在醫療機構內的傳播風險,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1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以下簡稱「指南」),內容包括感染防控的基本要求、重點部門管理、醫務人員防護、加強患者管理4個方面,為院感防控提出了對應措施。

1.醫療機構要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學特點,結合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和診療條件等,建立預警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

2.開展全員培訓,使醫務人員熟練掌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識、方法與技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早控制。

3.醫療結構還應當規範消毒、隔離和防護工作,儲備質量合格、數量充足的防護物資,如消毒產品和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隔離衣、眼罩等防護用品,確保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到位。在嚴格落實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強化接觸傳播、飛沫傳播和空氣傳播的感染防控。同時強調,正確選擇和佩戴口罩、手衛生是感染防控的關鍵措施。

4.要關注醫務人員健康。醫療機構應當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和班次安排,避免醫務人員過度勞累。提供營養膳食,增強醫務人員免疫力。針對崗位特點和風險評估結果,開展主動健康監測,包括體溫和呼吸系統症狀等。採取多種措施,保障醫務人員健康地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5.加強患者就診管理。醫療機構應當做好就診患者的管理,儘量減少患者的擁擠,以減少醫院感染的風險。發現疑似或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時,依法採取隔離或者控制傳播措施,並按照規定對患者的陪同人員和其他密切接觸人員採取醫學觀察及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不具備救治能力的,及時將患者轉診到具備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診療。

疫情期間,醫療廢物處置也有新策略。

針對肺炎疫情期間醫療廢物的處置,各醫療機構應該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規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的管理與技術要求,切斷疫情傳播隱患。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JAMA、中國新聞周刊、呼吸界、鈦媒體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qM1a3ABjYh_GJGVzP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