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很多的科幻電影中總能看到克隆的橋段,很多年輕的朋友認為克隆只是電影杜撰出來的情節,其實早在1963年,我國的科學家童第周就曾克隆出過一條雌性鯉魚。嚴格來算,童第周是我國最早進行克隆研究的科學家,他所克隆出來的這條魚,有著金魚的身體和鯽魚的尾巴,也叫做童魚。
此後又過了幾十年,英國的科學家才克隆出了一隻羊,這隻羊便是我們所熟知的多莉。多莉並沒有父親,他之所以能夠誕生,得益於三個母親。這三隻雌性羊分別提供了DNA、卵子和子宮,多莉才出現在了人類面前。可以說多莉的誕生對整個科學界來說都是一個震動,看到這個成功的事例後,很多國家都開始鑽研克隆技術,漸漸的克隆狗、克隆猴等生物慢慢出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從多莉誕生以來,為什麼科學家不選擇複製人呢?
多莉的結局
雖然多莉成功的誕生,但是它的克隆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年科學家所言造的克隆標版就有100多個,多莉只是其中的一個幸運兒,其他的胚胎除了先天死亡便是構造缺陷,是沒有辦法存活下去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多莉的身體健康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它沒有辦法像其他的正常羊一樣,健康長壽,其他的羊類可以生存12年,而它的壽命卻縮短了一半,只有6年的時間。
畢竟不是自然誕生的物種,它的各個器官都有缺陷,在幼年時便出現了早衰的情況,等到它到了成年羊的年紀時,身體已經到達了老年狀態,因此它的抵抗力也是十分薄弱的,到了2003年,多莉因為患上了肺癌而被實行了安樂死。
為何不複製人?
看到多莉的結局後,相信很多人都對克隆這個技術抱有觀望態度。嚴格來說,現在的克隆技術還是非常不成熟的,人們無法預判克隆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2003年時,超過1.6萬的科學家就曾聯名發起過抗議,禁止複製人類。畢竟複製人的身份是很難確定的,他究竟是本體的兄弟姐妹還是孩子,還是社會的附屬品,這些都是無法確定的,他們能否享受正常人的福利待遇也有待商榷。
而如果是一些品行不端的人克隆出了複製品後,社會秩序也會遭到破壞,所以說複製人面臨著很多的社會道德問題。如果沒有辦法預判未知的風險,這項實驗也只能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