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祖卡和鐵拳火箭筒是現代單兵攻堅武器的始祖,哪一種性能更好

2019-11-01     皇家橡樹1972

這個結構簡單、射程近的傢伙在二戰期間摧毀了近5000輛坦克,特別是柏林戰役,蘇軍約有2000各型坦克被它擊毀,其中不乏「史達林型」這樣的重型坦克。

「巴祖卡」和「鐵拳」理論上來說都屬於無後坐力炮體制的火箭發射器,「鐵拳」使用超口徑火藥燃氣彈頭,也就是說「鐵拳」採用的是「」火藥燃氣助推方式」發射超口徑彈頭(最大直徑150毫米),從隨著助推火藥的增加射程由30米~100米不等;而「巴祖卡」使用的是等口徑火箭彈,也就是火箭彈與發射器口徑相同(60毫米),使用小型火箭發動機助推彈藥,射程要比「鐵拳遠一些,有效射程90~270米的距離,還由於在發射管內發射,對火箭彈有束縛作用,就會讓火箭彈發射的精度有所提高,摧毀率更高。

101師的戰士攜帶「巴祖卡」登機參加諾曼第登陸,空降在德軍後方。

從打擊坦克裝甲車輛的效果來看「鐵拳」的反坦克能力要好一些,畢竟彈頭直徑大一些,破甲深度為30°傾角200毫米,而「巴祖卡」即便是使用了黑索金+TNT高爆炸藥它的最大破甲深度也只有117毫米,從戰場實際表現來說,它們攻擊T34坦克時「鐵拳」由於破甲深度高擊毀率要高於「巴祖卡」(參加過東北亞戰爭,早期型對抗T34效果不好,後來使用88毫米型才有所提高),但「巴祖卡」由於射程遠,戰場使用靈活性方面好於「鐵拳」,比如說:在歐戰和太平洋島嶼爭奪戰期間「巴祖卡」可以在200米外擊毀一般工事,射手也更加的安全。

《狂怒》裡面「皮特哥」坦克排就遭到了德軍「人民衝鋒隊」少年的襲擊,使用「鐵拳」將領頭的謝爾曼坦克擊毀...但襲擊距離太近了不到20米遠,來不及逃脫都被「皮特哥」的STG44擊斃了!

但《拯救大兵瑞恩》裡面「巴祖卡」擊毀德軍半履帶裝甲車時距離在30米開外,並且有再裝填能力,可以實施第二次攻擊,火力持續顯然要好於一次性的「鐵拳」。

「鐵拳」是一次性使用的武器,結構簡單非常便於大規模製造,據稱「鐵拳30/60」和「鐵拳100」的生產量加一起超過了820萬個,不但做到了德國陸軍士兵一人一支,還大量的裝備到了德國戰時的民間團體,由於發射不需要什麼技能,從10多歲的孩子到60歲的老年人都能熟練的使用,這也是為啥蘇軍在「柏林戰役」當中有2000多輛坦克被擊毀的主要原因,大量的柏林男女老少居民都能使用「鐵拳」,而且在城市當中樓群密集、街道狹窄...坦克施展不開,說不定從哪一個街道的拐彎處或者門裡就探出來一支「鐵拳」將縱隊頭尾的坦克擊毀,然後逐一消滅...所以才造成了蘇軍整營連建制的坦克分隊被殲滅!

就這種未成年的少年,視戰爭為遊戲...借著地形熟悉的優勢,經常給蘇軍造成麻煩,到了最後蘇軍只能是男女老少無差別消滅,毫無辦法。

總得來說「鐵拳」這種武器在城市的狹窄地形使用效果比較好,也是利用了機械化部隊施展不開,如果地形略寬敞一些,它的射程太近射手要想擊毀坦克就會不容易了,不但坦克自身的防禦能力很強有多挺機槍,跟隨坦克進攻的步兵也會將「鐵拳射手」擊斃了...所以,靠近坦克就變得很困難了。

相反「巴祖卡火箭筒」雖然打坦克的效果不如「鐵拳」但它射程更遠,具備再裝填能力火力持續要高於「鐵拳」,並且「巴祖卡」的射手需要專門訓練的,戰場上選擇目標的能力和精準射擊的把握上要大大高於「鐵拳」,通過在歐洲戰場和亞–太戰場上使用,效果也頗佳!打擊敵迫擊炮、輕重機槍的效果遠高於「鐵拳」...德軍在繳獲了「巴祖卡火箭筒」後也研製出類似的RPZB43/54型火箭筒,而且口徑為88毫米,威力要大於「巴祖卡」,作為德軍營連分隊的攻堅武器使用。

由於發射距離和精確度提高了使得德軍在對抗盟軍機械化部隊時又多了一種可靠的武器,圖片上的德軍分隊一水的STG44突擊步槍和四具RPZB43火箭筒,這在1944年的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

《拯救大兵瑞恩》最後橋段當中同時出現了RPZB43和「巴祖卡M1A1」火箭筒。

「找人小隊」的胖中士雖然善戰,但是他使用的「巴祖卡」沒有擊穿「虎式坦克」的裝甲,最後自己也犧牲了。

我軍98A型120毫米火箭發射器,是名副其實的連級作戰單位的大炮!

「巴祖卡火箭筒」和「鐵拳」是革命性的武器!它們的出現使一般步兵連隊有了非常可靠的攻堅武器,在面對坦克和堅固堡壘的時候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打怵」了!只要使用得當,就能較好的完成消滅坦克和堅固工事的任務,它們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彈藥發射體制,不過它們的後代RPG火箭筒和各種型號的無後坐力炮現在仍然在世界各國步兵連隊的武器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kIlLW4BMH2_cNUg8S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