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馬國強以工筆畫、連環畫和插圖的創作研究為主,並有大量作品發表參展,90年代後轉向小寫意水墨人物畫創作,他在廣泛吸納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大師藝術技巧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生活氣息濃厚、構圖嚴謹飽滿、造型平實自然、用線靈動飄逸、墨色淋漓透明的水墨速寫人物畫風格。成為當代中國水墨畫壇具有影響的實力派人物畫家。
馬國強:1952年生,出生於河南省駐馬店市,原籍河南省溫縣。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1982年入中國畫研究院(現中國國家畫院)人物畫創研班進行創作。現為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河南省中國畫學會會長。
馬國強從事中國人物畫的創作與研究四十餘年,其作品多取材於現代生活、民族風情。畫面人物造型準確生動、誇張適度,線條流暢飄逸、風動遒勁,墨色濃淡有致、虛實相應,具有較強的東方韻致與較強的現代審美情趣。既具備學院派繪畫的嚴謹,又有中國文人畫的空靈,尤其是其對線的掌握運用和發展方面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大凡一位成功的畫家都要經歷段彷徨、迷惘的探索過程。馬國強先生作為美術科班出身,先是學工筆,兼攻小寫意,且有所成,後受時風影響,一度又覺得中國畫應大筆縱橫、水墨淋漓,或逸筆草草,形怪體異。
於是,棄工筆、小寫意而轉至潑墨大寫意,然久而久之,總覺得欠了些理性,少了點平實。於是又掉頭折回到了小寫意。且不論國強選擇大寫意的得與失,也不是說大寫意就不好,單就畫家的個性而言,他雖是性情中人,但更多的則是潛藏在骨子裡的純厚與質樸、內向與理性。
就此,正當畫家本人揮灑得如痴如醉、翻江倒海之時,突然打住,重新回到小寫意上,並以他新聞工作者的閱歷與敏感,創作出一系列反映現實生活中普通人形象的作品,從而形成了重寫實、重表現的獨特的形式語言和風格技巧。
國強的藝術根基是勞動人民的赤子情懷,他的藝術超越了地域和民族,負荷著人類真善美的理想。對於人物畫家來說,沒有比具有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更重要的了。
馬國強先生堅持畫素描,尤其把速寫作為日課,堅持不輟,紮實的素描功底和勤奮的速寫訓練而成就的非凡的造型能力,為其日後的寫生、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的畫並沒有生搬西畫明暗塊面的觀念與手法,而是汲取造型養分的同時,更強調線條生命的意義。
他以書法入畫,中鋒與側鋒的線條自如地遊走於宣紙之上,其節奏、力度充分體現著畫家的生命律動。從其疏密有致的嫻熟的線條中,不僅體現出一種視覺的征服力,也蘊含著畫家更深層的意味。
馬國強先生的繪畫理念是:把自己的藝術取向在物我之間,尋找恰到好處的契合點,既不走「物」的極端,也不走「我」的極端,他試圖在兩者之間架設溝通的橋樑。在「 物我」之間,使他的創作領域更為廣闊,也使他在藝術上顯示出一種遊刃有餘的自信與自由。在「物我」之間,是一種藝術上的智慧表現。
著名藝評家徐恩存先生如是評價道:「具體在作品中,我們看到畫家的作品是寫實與表現的結合,形象與意象的結合,形與神的結合,客觀與主觀的結合,所以,在畫家的作品中才流露出不同於一般的生動氣韻與勃勃生機…而筆墨語言上的中鋒轉側鋒,行筆中的提按變化,墨色的濃淡配置、筆中有墨、墨中有筆,以及枯筆、飛白的運用,都使畫面平添了韻律,跌宕起伏的變化與形式意味,這樣處理的結果,自然使畫家筆下的人物形象游移於『物我「之間,並獲得了一種若即若離、有意無意的活力與現代氣息。
馬國強有一句口頭禪,即:「好畫畫、畫好畫、畫畫好」。這應是他藝術觀的真實寫照。正是循著這種藝術精神,他在現實這塊土地上,把犁頭劃得會愈來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