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給中國取了個「小清新」名字,網友:雖不霸氣,但美到心醉

2020-09-04     趣說歷史觀

原標題:古羅馬給中國取了個「小清新」名字,網友:雖不霸氣,但美到心醉

《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也是古代中國中原地區的自稱。從夏朝開始,中國的古文明就沒有斷過,幾千年來,中國歷代王朝的稱謂也是非常多。

這些稱謂都是跟封建王朝的影響力有關,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天下,雖然秦國在中國歷史上歷程很短,但也有「秦斯坦」一類的稱呼,漢朝開通的絲綢之路,實力強盛的大漢也打出了自己的招牌。

唐往往都要加一個「盛」字,開元盛世時,唐朝堪稱當之無愧的「天朝上國」,長安城更是萬邦來朝的聖地,「漢」、「唐」對於國內外的影響都是非常深遠的,「漢族」這個稱呼也是來源於此,在海外漂泊的人也叫「唐人」。

唐朝之後,遼朝發展了起來,遼朝最強盛時東到日本海、西到大興安嶺一代,因為軍事力量強大,中亞、西亞與東歐的一些地方就將「契丹」視為中國的稱謂,不過遼朝並沒有完成統一,並不能代表中國。

外國人將「契丹」當做中國以前的國名,其來歷也是因為遼朝的雄厚實力,但有一些名字就非常奇怪了,比如這個非常「小清新」的名字:「桃花石」,這個名字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在中國歷史上還從未出現過「桃花石」這個的國家。

首次出現「桃花石」是1980年,考古專家在阿圖什縣發掘到了喀喇汗朝的錢幣,其中十餘枚背面銘文中刻有「蘇來曼卡得爾桃花石可汗」的字樣,蘇來曼·本·玉素甫是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23年)繼承可汗之位。不過「桃花石」一詞早在公元七世紀就已經出現在了東羅馬史學著作當中。

東羅馬史料當中經常能看到「桃花石」,不過中國史料最早的記載還是成吉思汗時期,有文字載:桃花石諸事皆巧。桃花石謂漢人也。從這裡來看,「桃花石」指的就是漢人,似乎那個年代「桃花石」很常見。

根據現代專家考證,公元七世紀上半葉,東羅馬史學家在《莫利斯皇帝大事記》用了「Taugast」、公元八世紀中葉的《龐特勤碑》,也有類似「桃花石」的諧音詞彙「Tabgatch」。這個時間段剛好是隋末,也就是說「桃花石」這個稱呼至少在隋朝就已經開始使用了。

至於東羅馬為什麼取名「桃花石」,現代學者認為這個名字很有可能來源於「拓跋」的音轉,拓跋氏曾在中國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國力強盛,拓跋的影響力跟遼朝一樣,中亞地區就「拓跋」音譯為「桃花石」。

但也有學者認為,桃花石是來源「唐家」一稱,是「唐家子」訛音,目前關於「桃花石」來源說法未定,從現代人的角度來講,「桃花石」這個名字並不霸氣,跟秦、漢、唐、完全沒得比,倒是有種古言小說的美到窒息的美感。

桃花是中國傳統的花木,在花之美,在文化當中,它同樣占據了一席之地,神話傳說當中夸父手中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道家文化中,桃木是辟邪之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用桃花來讚譽中國也並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gANWnQBd8y1i3sJruS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