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大衣哥做理療被噴忘本的一篇文章,
那麼是什麼是本?作為農民來講,
大衣哥不管現在生活境遇如何改變,
他的身份都是農民——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所謂「本」。
如果忘本,是以這樣的標準去衡量的話,
往上數三代,恐怕許多人都忘了本。
一個人選擇以什麼樣方式的去生活是他的基本權利。
朱之文因為星光大道一賽成名後,
固有的生活方式因他的成名多多少少而發生了改變。
但大衣哥並沒有離開農村,因為他習慣了雞鳴犬吠的農家生活。
這本來只是個人的生活態度,但卻被媒體拿來大做文章。
讚揚大衣哥紅了仍不忘本,大衣哥節儉樸素等等文章經常可以看到。
其實這不過是大衣哥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而我們,太喜歡將很多名人的事情上綱上線,
以群眾強大的輿論力量,去評論並干涉他人的生活。
這是國人的陋習。
1,大衣哥的爆紅帶來的暴富,讓太多人不平衡。
大衣哥作為一個農民,除了唱歌好,他似乎無異於身邊的其他農民。
然而正因為唱歌好,他拿下了星光大道月賽冠軍,
2011年12月19日,參加《星光大道》年度總決賽,獲第五名。
2012年登上中央電視台龍年春節聯歡晚會演唱節目《我要回家》。
朱之文參加完春晚後,火遍全國,
人紅是非多,任誰也逃不過這條定律。
尤其是像朱之文這樣人到中年命運突然發生逆轉的農民。
他的紅,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但同時,也讓很多人產生了仇視。
只不過,這種仇視被貼上了「公知」的標籤。
紅了不應該忘本,紅了就有錢了,
應該支持家鄉建設等等言論不絕於耳…………
更爆出大衣哥被鄉里鄉親借錢不還的新聞。
凡此種種,究其根源,均是社會醜態而已。
朱之文作為個體來講,他的爆紅是個人奮鬥的結果。
與鄉里鄉親並無因果關係,
他是憑藉自己對音樂的愛好和學習贏得了最終的成功,
他成功之後,如何安排自己的財富更與任何人沒有關係。
做個理療又有什麼過錯?城市人做得,農民做不得?
那些藏在手機螢幕後面的噴子們,
大有阿Q口中「和尚摸得,憑啥我摸不得」的羨慕嫉妒恨,
在一片吐槽聲後,不過是皮袍下的「小」而已。
恨人窮以及貧富心態,扭曲了部分人的是非觀,
讓他們以公知的身份,兼以鍵盤俠的便利條件「仗義執言」,
其背後隱藏的不過是內心極不平衡的「憑什麼他比我強」的心態而已。
2,階層劃分意識從來都沒有消亡。
喬治向來以為,只要貧富差距存在,階級就會存在。
朱之文雖然成功了、有錢了,但從社會地位上來講,
他所代表的依然是草根,他無法與上流社會站到一起。
大衣哥朱之文的處境總讓我想起《綠皮書》里的故事情節,
如同黑人唐一樣,大衣哥成名後既無法融入娛樂圈的上流社會,
但他回到農村卻發現已不受原來的鄉里鄉親的歡迎,
他的成功,對於他們來說,已成為跟他們不一樣的異類,
這是朱之文的尷尬,也是貧富差距所引起的社會矛盾。
朱之文被上綱上線、被道德綁架,不捐款就不對等等言論,
皆因他被劃入了」農民「這一階層里,
縱使你朱之文有錢了你仍然是農民,
作為農民你就應該像農民一樣樸實,過儉樸的日子,
像平日裡借農具一樣借出你自己努力賺來的錢,
這樣朱之文才是一個合格的農民。
而其實朱之文是通過歌手這一身份獲得了財富,
但社會認可的不是他歌手的身份,他的身份依然是農民。
而朱之文要想罷脫這種由身份帶來的約束,他需要取得更大的成就。
但這對朱之文來說幾乎不可能。
就如同發哥本來是農民,但因為在電影方面的成就很大,
很多人都忘記他是農民一樣。
而儉樸也不過是發哥的一種生活態度。
捐與不捐,本無可厚非。
在宣揚奉獻精神時,我們太多的人喜歡雙標。
在貧富觀念上來講,太多的人一邊期盼自己成為有錢人,
而一邊又仇視著成為有錢人的人。
這是長期以來貧富差距所形成的扭曲心態。
大衣哥被噴並不奇怪,生活中有太多的人,
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大衣哥如果像周潤發、王寶強一樣成為影帝,
人們便能認可他的行為包括生活方式,
而現在的大衣哥,其成就不足以讓他成為一個真正的歌手,
他依然還是個農民,換而言之,他無法成為強者,
也因此,他無法為自己自由的生活方式代言。
草根的逆襲之路,依舊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