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年將建設100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創空間 高品質科創空間「高」在哪?

2020-04-15     成都科技

產業功能區建設是成都轉變城市和經濟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是優化空間布局和重塑經濟地理的重要抓手,是克服「大城市病」叢生和區域發展同質化的治本之策,同時也是構築區域發展比較優勢和中心城市核心優勢的戰略支撐。

2017年以來,成都以產業生態圈為引領,持續推進產業功能區建設。目前,14個產業生態圈和66個產業功能區建設初步成形、效應逐漸顯現。進入新階段,3月13日,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從科創空間和產業社區建設起步,加快推進產業功能區建設成勢見效、形成競爭優勢。

科創空間既是產業基礎能力和公共服務平台的主要承載區,也是未來產業生態功能和市民生活空間的集中展示區。成都今年將建設100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創空間,為產業功能區企業聚勢賦能,為製造業轉型和新經濟擴張提供持久動力。

科技含量高

以硬核科技引領,圍繞創新生態培育支撐產業集群高級化

從天府大道一路向南,抵達成都科學城,環繞興隆湖,天府新區高品質科創空間就位於成都科學城起步區,以天府海創園為一個核心,川港設計創意產業園和蓉港青年創新創業夢工場為兩點協同,輻射整個科學城眾多科創載體,面積達100萬平方米。

正在建設中的成都科學城人才空間 成都日報記者 馬丁 攝

據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新經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天府新區高品質科創空間以成都科學城聚集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及研究基地、國家級創新平台、校院地協同創新項目為動能,圍繞新一代人工智慧為特色的數字經濟,依託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平台等創新資源,以要素、服務、機制為支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為主體,構建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深度融合、高度開放的產業生態。

依託良好的產業基礎,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軌道+北斗高品質科創空間」則主要構建「天地人」產業布局(「天」指北斗+產業,「地」指軌道交通產業,「人」指人工智慧產業),為各類企業、項目的入駐提供充足的載體支撐。

成都提出,高品質科創空間要根據主導產業定位,建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市場化運作的科創空間。成都明確,將對高品質科創空間簽約引進的頭部企業、產業生態圈關鍵企業的重大項目,以及輕資產、高價值創新型企業的項目,給予「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政策支持。

圍繞產業鏈構建創新鏈,以硬核科技引領,圍繞創新生態培育支撐產業集群高級化。成都大手筆出台「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撐,最高1000萬元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最高500萬元經費補貼支持創新創業載體落地。

不一味給補貼,成都還提出「給平台」,圍繞高品質科創空間創新發展,支持高校院所設立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和檢驗檢測、成果孵化基地等功能性平台;「給機會」,將新經濟科創企業技術(產品)聯合攻關,管理研發人才需求,項目協作配套,外部融資以及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等供需信息納入城市機會清單進行發布……其推進高品質科創空間建設的決心與信心可見一斑。

生活品質高

著力生活服務生態化,圍繞提升人才吸附力優化生活服務供給

如何體現科創空間的高品質?「天府新區持續深化公園城市理念表達,規劃依託無邊界的公園本底和綠色開放的公園環境,結合公園街道一體化設計,打造為工作生活互動一體的公園場景。」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副所長徐勤懷說。未來,這裡將擁有綠色開放的公園環境,通過對「邊界」(城市機動車道路)進行柔化處理,辦公區域等人造場景與周邊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實現人、建築、自然地融合。

未來,這裡還將是一個活力共享的公共空間,規划上堅持TOD開發與科創空間統籌規劃,以完善的連廊系統和開放平台串聯各類建築空間,形成宜人的步行空間、活躍的沿街功能及共享的公共空間,「這樣的設置既吸引創新人員集聚,也為人才提供創新環境。」

瞄準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軌道+北斗高品質科創空間」則配套了成都醫學院天回校區、西部戰區總醫院幼兒園等公服設施,未來還將按照「15分鐘公服圈」要求,在周邊按照8大類18小類規劃公共配套設施47個,其中中學1個、小學5個、幼兒園8個、醫院1個。

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軌道+北斗高品質科創空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著眼「高品質」,成都布局科創空間,著力生活服務生態化,圍繞提升人才吸附力優化生活服務供給。同步配套建設設施完備的人才公寓、商務酒店、餐飲購物、體育文娛等載體空間,打造15分鐘便利服務生活圈;針對科創空間高人流密度的交通出行需求,鼓勵與TOD建設有效銜接,優化軌道交通接入,同步打造區域公共運輸樞紐。

專業程度高

在專業化隊伍和專業化管理上著力,加快形成產業功能區的競爭優勢

對於全新概念的理解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加深認識。對於產業功能區建設的這場事關城市發展轉型和經濟方式轉變的深刻革命而言,尤甚。成都在建設產業功能區的過程中,持續推進管理營運體制機制創新突破。2017年以來,成都以產業生態圈為引領,推進產業功能區建設,先後提出「核心在產業、關鍵在功能、支撐在園區、機制是保障」的總體思路,以「人城產」邏輯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堅持「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若干新型城市社區」理念,進一步鮮明產業生態圈產業功能區發展導向。

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產業功能區起步以來,各地認識逐漸統一,但動力不足,專業不足、集聚效應不足影響經濟組織方式和城市發展方式變革轉型。瞄準這一短板,成都堅持環境和能力建設相銜接,從科創空間和產業社區建設起步,在專業化隊伍和專業化管理上著力,加快推進產業功能區建設成勢見效、形成競爭優勢。

在成都看來,科創空間既是產業基礎能力和公共服務平台的主要承載區,也是未來產業生態功能和新市民生活空間的集中展示區。

一子落,滿盤定。布局科創空間,成都先後出台《成都市建設高品質科創空間行動方案》《成都市建設高品質科創空間政策細則》,明確實現路徑—即錨定產業生態圈創新策源地和新經濟主導產業方向,打造集研發設計、創新轉化、場景營造、社區服務等為一體的生產生活服務高品質科創空間,實現區域內新經濟產業聚集、創新要素活躍、高端人才薈萃、生態環境優美、人文交流浸潤、服務完善便捷。

(來源:成都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ewNf3EBiuFnsJQV7AL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