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不敗:妖異的表象下,深藏著一個爐火純青的政治家

2019-05-23     有歷史

《笑傲江湖》第一大高手東方不敗,留給讀者的印象,更多是詭異莫測的武功,以及自宮後妖魅的形象。

繡花針作武器, 身著大紅艷麗的衣服,寵愛著一個虯髯的漢子。 他死後,任我行還掏了他褲襠,說道:果然都割了。

似乎全是笑料。

然而這樣一個虐心的角色,金庸下了如許多筆墨刻畫,只為博讀者一笑?非也。 東方不敗的真正內涵,可能大多人都忽視了。

他是金庸諸部小說中,為數不多的一位優秀政治家。

何以言之?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首先,東方不敗的政治視野相當高遠。概括言之,就是「稱雄而不圖霸,與敵人共容」。

《笑傲江湖》一書雖雲武俠,卻不異七雄爭霸,乃是一部另類政治史。

新興的五嶽劍派,老牌豪強少林、武當和丐幫,以及魔教,互相爭鬥。所用手段遠遠超出武俠範疇,像左冷禪兼并五嶽派,各門派之間互派臥底,華山派的劍氣之爭,與戰國的合縱連橫有異曲同共之妙,實已是經略天下的做派。

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很容易比較彼此的政治視野。

東方不敗是第一個看破江湖本質的教派領袖。

江湖三大勢力的政治格局各不相同。新興的五嶽派汲汲於名利,企圖超越少林武當,執正教之牛耳。少林武當則堅持制衡主義的理念,反對某派獨大,維持老派豪門的權威。兩股勢力爭鬥不息,發生不少流血事件,派別衝突不斷加劇。

從長遠發展來看,五嶽劍派雖說是為了擴大權益,但無形中損耗了自己的實力。實力最強的嵩山派,因為鋒芒過於凌厲,惹得其他門派反感,就連一向與世無爭的衡山派掌門莫大先生,都惱怒的親自出馬挑戰嵩山派。結果到了最後,嵩山派實際是越打越弱。

另外一大勢力便是日月神教。

東方不敗做教主之前,魔教一直與正教苦戰不休。十長老進攻華山一戰,雖說把五嶽劍派揍的不輕,但十長老盡數命喪華山,日月神教也實力大損。

從之後的情況看,除了任我行、向問天、東方不敗,魔教似乎再難找出幾個能全面壓制五嶽劍派高手人英傑之士。

慘痛戰役的嚴重後果,引發了明智之士的反思。

殺來殺去為了什麼,有何意義?

魔教長老曲洋顯然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領悟了一些超出門戶之爭的意義。因而有了和衡山派大佬劉正風的交往。

在正教人士不容劉正風,對其苦苦相逼之時,魔教卻絲毫不以曲洋和正教人士交往為罪。表明教主東方不敗轉變了理念。

隨之而來的是,日月神教的鬥爭策略發生了急劇逆轉:停止大規模仇殺。

透過曲洋事件可以隱隱看出,東方不敗執行的是「稱雄而不稱霸、與敵人共容」的戰略。

魔教整體實力依然超級強悍,始終保持對正教的強大威懾,這是保證自身生存的前提。

但不再進行你死我活的拼殺。江湖這麼大,我們完全可以共容。你不犯我,我亦不犯你。你若犯我,我狠狠揍你,揍到你怕為止。

可貴之處在於,東方不敗在意識形態上作了極大讓步,不再奉行唯一論。

張無忌以自身的忍讓暫時緩和與六大派的矛盾,但是明教的意識形態依然與六大派不和。一旦涉及核心利益,六大派說翻臉就翻臉,把金毛獅王抓起來玩武林大會,張無忌的臉被打的啪啪響,宣告忍讓政策完全破產。

東方不敗則從理論指導上解決了矛盾,這才是大政治家的高妙境界。

任我行復辟之後,絲毫領會不到東方不敗理論體系的精髓,雄心勃勃地要剿滅正教一統江湖。可以想見,單單一個令狐沖他都解決不了,結果必定慘敗。幸好天全其義,讓他出師未捷先嗝屁了。

任盈盈經過一番世事波折,毫不猶豫地繼承了這一戰略。曲終和諧,其中閃爍著東方不敗的政治智慧之光。

第二,東方不敗的治教之術相當純熟。概括言之,就是「用奇才打天下,用順才治天下」。

突出表現在看守任我行的江南四友。

江南四友是一組怪異的存在。他們武功極強,是一流高手,但是人性中的弱點相當明顯,各有所好,琴棋書畫。雖雲雅致,但過於陷溺,對政治人物來說是不太好的。

黑白子尤其心存詭譎,妄想學到被囚禁的任我行的吸星大法。監守自盜,絕非善類。

被委以看守任我行的重任,說明他們有兩個特點:

一是與任我行全無義氣,勢如仇讎;二是武功高強,能夠抵擋劫獄之人

從這個角度推斷,江南四友肯定在東方不敗篡權的過程中出了死力,是東方的功臣。按照常理來說,功臣應當做大官,在廟堂。但四友沒有,反而被貶出黑木崖總壇,在西湖邊當閒差。

能夠參與政變的功臣,大都是權欲熾烈之輩,寵之則易助長不臣之心。奪權和守成,需要的人才是截然不同的。奇才富權變之略,可以做大事,行奇招。但放在太平時代,這些人往往是亂政之源,一旦欲求不滿,陳橋兵變這樣的事很快會重演。治理日月教,需要的是忠誠的、恭順的人才。

東方不敗果斷把他們攆走,遠遠離開政治中心。東方不敗的權術,直接向漢高帝不以馬上治天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看齊。

第三,東方不敗的奪權之道相當有套路。概括言之,就是「隱雄才之器,圖十年之功」。

任我行也是極富智略的英才。東方不敗心存不軌,但沒有輕率行動。

觀歷朝歷代,有的人想奪權,卻不耐煩慢慢磨蹭,不待條件成熟便發動政變或兵變。失敗的例子簡直太多。北周孝閔帝忿於權臣宇文護專權,高調地把皇宮衛士編練為軍隊,企圖刺殺宇文護,結果被宇文護反制殺死。

相比之下,東方不敗有耐心多了。

他處於弱勢時,沒有機會絕不輕易行動。而是先從外圍入手,把忠於任我行的羽翼慢慢剪除。一點一點地積累量變。

這麼漫長的過程,極其考驗耐心與意志。東方不敗的內心無疑是十分強大的。

任盈盈人雖小,卻敏銳地發現了不妙,警告父親,怎麼參加黑木崖大會的元老們,一年比一年少了。

但是量變已經成了質變。東方不敗掌握了絕對優勢,突然發動襲擊,任我行居然毫無抵抗之力。

隱雄才之器,圖十年之功。這份心胸和毅力,與任我行這類草莽英雄截然不同,乃是正兒八經的政治家做派。

我們應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東方不敗,他雖然也有人性的缺點,但總體上來說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至於為何非要自宮,筆者猜想,大概東方阿姨一心嚮往暹羅國的異國風情,於是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XBTpmwBvvf6VcSZPk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