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季節性水果都分小收成和大收成。大年慶豐收,但也可能沒有足夠的銷路,小年價格高,也有時會遇到有價無貨。同時,這類季節性水果往往有相同的「軟肋」:保鮮期短、難以運輸、產業鏈短、「看天吃飯」。
可以說,市場風險一直都在。那農戶有什麼新的應對措施?
「大年」賣出「小年」價
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是中國最大的菠蘿生產基地,享有「菠蘿的海」稱號。目前以曲界鎮為中心的該縣東部8個鄉鎮,從事菠蘿產業的人超過30萬人。每年的四、五月,當地菠蘿豐收,一輛輛滿載菠蘿的大卡車進出菠蘿園。
今年徐聞菠蘿產銷兩旺,價錢也好。據統計,2019年徐聞縣菠蘿種植面積35萬畝,總產量71萬噸,同比增長2.9%;單價1.2元/斤,總產值17.04億元,同比增長45%;果農人均可支配收入2.1萬元,增收3200元,同比18%。
「收成好,價格好」是如何實現的?
在保證品質的同時,當地沒少在渠道和品牌上發力。
今年3月,中國菠蘿電商產地直供基地在徐聞縣曲界鎮愚公樓村開業。電商渠道引來了更多客商的關注,生鮮物流也保證了品質配送。不到一個月時間,銷量就已逼近400萬元,每日線上交易量約7000件。
除了線上發力,當地還同時組織了徐聞菠蘿推介暨產銷對接大會,300多家採購商濟濟一堂。「大會之後,銷量有了又一波明顯上升」,徐聞縣菠蘿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
更為重要的是,線上線下客商雲集,打破了產銷兩端的信息壁壘,通過了解客商的採購標準,種植戶也開始明白如何順應市場需求、按需生產,調整種植結構。
品種、品質、品牌是市場不變的需求。
徐聞菠蘿產區的紅星農場先人一步優化品種,並通過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種植「台農16、17」等優質品種,完善質量追溯體系和原產地認證,更早在2017年就成功註冊了「紅土金菠」商標,利用展會、網絡等平台頻頻露臉,於是在短短兩年之內,迅速走紅——他們的菠蘿每斤能賣到六七塊錢,是普通品種的幾十倍。
小年做到「兩手抓」
對果農而言,大年不一定虧本、小年不一定賺錢,決勝關鍵在於品質。
由於氣候原因,今年是荔枝小年。目前廣東荔枝產量同比減產約40%,珠三角產區荔枝減產超六成。
市場供應減少影響荔枝銷售價格,在很多消費者眼中,今年的荔枝種植戶「肯定賺翻了」。可是事實上,小年要是抓不好產量和品質,遇到這種價升量減的情況,果農收入不會提高太多,大多數種植戶收益一般,賺一點或剛剛保本,甚至還有一些是虧本的。
荔枝是一種很難伺候的樹種,特別是荔枝樹掛果時期,養分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養分太瘦,果子口感不到位,養分太足也讓人頭疼。以即將上市的著名中晚熟品種「糯米糍」為例,這種荔枝果肉極多,口感嫩滑味極清甜,有著獨特的糯米香氣,但是它的種植要求也很苛刻,掛果時養分一過就會掉果,很考驗技術。
有專業人士提醒,部分種植戶對「小年」價格抱有較大期待,但在管理上不能懈怠。
如今的消費者對果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荔枝種植也需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有機肥施用、農藥防控、果園密度等都有最適標準。如果要價太高,品質不足,市場接受能力有限,小年也可能出現賣不出去的問題。
市場瞬息萬變,種植戶的生意經應該是大年拼品質、渠道、品牌,小年抓品質和產量,從人無我有中勝出,這與其他行業追求差異化優勢是一樣的道理。
你覺得是這樣嗎?
來源:農民日報、南方農村報、中國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