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紅色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為了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谷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縣融媒體中心開展了「最美退役軍人·尋找英雄老兵」活動。參加採訪的新聞記者將追尋最美英雄老兵的足跡,深度挖掘最美退役軍人的感人事跡,以生動鮮活的全媒體報道,展現我縣退役軍人的英雄事跡和精神風貌,營造「尊崇退役軍人」的良好社會氛圍,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本期推「最美英雄老兵」系列之三--- 陳尚明「活著的烈士」。
在谷城縣廟灘鎮靈水街社區,91歲的六級傷殘退伍老兵陳尚明是大名鼎鼎。作為一名參加解放海南島戰役中突破瓊洲海峽多次負傷的渡海戰鬥英雄,他的名字曾被當地政府刻在烈士紀念碑上,前不久,記者慕名採訪了這位「活著的烈士」。
耳聰目明,精神矍鑠,話語鏗鏘有力,乍一看,根本想不到老英雄已是90高齡。
陳老告訴我們,他原是一名國民黨兵,直到1948年10月遼瀋戰役時投誠,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在人民解放軍這座熔爐里,陳尚明明白了許多革命道理,堅定了自己跟著共產黨解放全中國的決心。
「我的一生經歷了解放海南島,木船打軍艦,這是我一生永遠記得清的,我認為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情,最後一仗徹底解放全中國。」陳老回憶, 「解放海南島」時,陳尚明老人至今都還記得:1950年3月31日晚,解放軍參戰部隊用木船搶渡瓊州海峽,在漆黑的海上同敵人的戰艦激烈交戰後迷失方向,陳尚明所在的先鋒營共有300多人登陸白沙門島。天剛亮,敵軍派來大批人馬搶奪白沙門陣地,陸海空三面夾擊,瞬時打成一片火海!陳尚明的頭部、腿部兩處受傷,仍然和戰友們頑強作戰。
據陳老回憶:「我們43軍渡海先鋒營,夜晚用木船打敗敵人的兵艦以後,迷失了方向。登陸到白沙門,白沙門距離海口駐地只有五華里,非常重要。敵人發現以後,4個團的兵力包圍我們,天上的飛機,海里的軍艦,陸地上的大炮對付我們,當時打成火海。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全連不怕犧牲,突圍,拚命的突圍出來13人。我本身帶傷兩次,戰後部隊黨委授予我渡海戰鬥英雄。」
上個世紀90年代,當地政府由於缺乏印證材料,誤以為在這場白沙門島戰鬥中,參戰部隊全部犧牲並將所有戰士的姓名都雕刻在了金牛嶺烈士陵園的陣亡烈士紀念碑上,陳尚明的名字也在其中。
陳尚明說:「上個世紀90年代,海南省委承認我們13個人突圍出來的是活著的烈士。」
海南島戰役後,陳尚明又一次榮立顯赫戰功,被授予戰鬥英雄稱號,並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9月25日至30日,陳尚明又列席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此後他收起了立功證書,因傷復原回鄉,一輩子勤勞無私,充分發揮一名老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在廟灘鎮魏家山養殖小區,共有20多個養殖戶,每到夏天用電高峰季節,負荷很大,影響生產,鎮上和電力部門決定,增加一個變壓器。
靈水街蛋雞養殖戶龔家俊說:「涉及到一些機械設備進場,會把別人的青苗傷害一些,我們村裡老黨員陳尚明老爺子主動參與進來,挨家挨戶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把這些問題處理好了,現在我們已經增加了一台變壓器,今年夏天,我們風機已經全部能正常運轉,給我們這些養殖戶,帶來切實的效益,我們非常感謝陳尚明老爺子。」
如今,陳老一家四代同堂,其樂融融。陳尚明兒子陳海生說:「老父親經常告誡我們,新中國來之不易,是革命戰士流血犧牲換來的,我們要感謝黨,感謝政府對我們的關懷,一定要聽黨話,感黨恩,為下一代做好榜樣。」
-END-
來源|谷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責編|陳安國 林鵬
編輯|陳世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