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劉明奎 左長寶 王吉興 彭勃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戰「疫」號角響徹齊魯大地。廣大轉退軍人紛紛以各種形式參與或支援疫情防治,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70多年前,山東人民用小推車支援淮海戰役的「小推車」精神,在這場抗「疫」中,再一次呈現。近一個月來,山東人民以源源不斷的「彈藥」有力支援全國戰「疫」。齊魯大地上,父子兵、夫妻兵、兄弟兵、祖孫三代兵一起上陣的身影不斷顯現,他們聞令而動,勇挑重擔,衝鋒在前,敢打硬仗,以「最美逆行」投身疫情阻擊戰。
防控父女兵 責任擔在肩
在濟南市平陰縣孝直鎮張屯村疫情防控隊伍里,有這麼一對父女組合:父親孟現武,是個退伍老兵,女兒孟瑤瑤,2019年年底退伍。
今年疫情爆發後,孟現武主動申請加入了村裡的防控隊伍,每天準時出現在執勤崗位上,當好鄉親們的健康「守護神」。2019年9月退伍,返回大學校園繼續學業的孟瑤瑤放假後,也和父親孟現武一樣,向村黨支部遞交了請戰書。剛開始,村幹部覺得孟瑤瑤是個女孩子,值班執勤不方便,沒有同意她的要求。但孟瑤瑤跑到村部堅定地說:「我是退役軍人,在這關鍵時刻,哪能宅在家裡不作為?」
當天,張屯村的街頭便有了孟瑤瑤和父親兩代退役軍人共同值守的鏡頭。在執勤點上,父女二人分工負責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疫情宣傳、消殺滅毒等工作,配合得非常默契。
「當過兵的人,就是不一樣,有覺悟有擔當,他們才是俺老百姓眼裡的大明星!」村委委員李美金評價道。
在孟現武父女的心中,退役軍人脫掉的是軍裝,脫不掉的是軍魂,改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本色,關鍵時刻,只有敢於衝鋒,做好表率,才無愧「兵」的稱號。
抗「疫」父子兵 軍魂依舊在
「大媽,為了您和大家的安全,請戴上口罩......」 在青島即墨區環秀街道佳源都市社區,退伍老兵寇祥波每天都反覆提醒著居民。
在防控正需要人手的時刻,寇祥波的兒子,退役軍人寇世臣也積極參戰。
社區負責人於明梅說,寇祥波父子受領到任務後,分別堅守在執勤點,配合社區人員做好查驗、勸返、消毒等工作,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2月15日,天降大雪,氣溫驟降,但父子倆執勤換班後,又承擔了小區內的消毒工作,一天下來腰酸腿疼,疲憊不堪,但他們沒有絲毫怨言。
社區志願者張師傅說:「他們父子倆還是居民的『快遞員』,居民購買的生活物品放在卡口後,父子倆總會及時送達,他們都是熱心腸。」
在曲阜市姚村鎮姚西村的「卡口」上,也忙碌著一對黨員和退役軍人父子,他們是決戰疫情的「黃金搭檔。」
父親趙長建村黨支部書記,是個30多年黨齡的老兵,兒子趙亞軍,是黨員,也是退役兵。因為這場阻擊戰,父子倆再次並肩「戰鬥」。
疫情發生後,趙長建帶領黨員幹部值班值守,異常忙碌, 趙亞軍看在眼裡,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防控工作中。他組織成立了青年志願者突擊隊,自掏腰包購買了消毒液和消毒器械,為了抗擊疫情打亂了生活秩序。
春節後,父子倆已共同參戰18天。疫情面前,父子倆不退縮、不畏懼,用行動闡釋了一名黨員、一名老兵的責任與擔當。
一聲「到」,一生「到」。疫情發生後,一紛紛請戰書,一個個堅守的身影,彰顯了每個老兵的大愛情懷。
上陣夫妻兵 退伍責任在
「作為老兵,在這場『人民戰爭』中,我們必須站出來、衝上去,不能給退役軍人丟了分。」山東省青州市退伍軍人申軍輝與妻子汲艷坤,在抗擊疫情中主動請纓,衝鋒在前,帶領公司民兵和保安隊員,在路口設立卡哨、人員摸排及出入管控等工作。
1982年出生的申軍輝、汲艷坤,分別於2007年和2004年退伍。退伍後,他們積極創業就業,於2016年成立山東坤安保安服務公司,每年為退役士兵推薦就業崗位300餘人,公司建有民兵應急排,是當地口碑叫好的民營企業。
疫情爆發後,申軍輝夫婦帶領公司民兵應急排30人,第一時間堅守在防控一線。「我們的民兵全員上崗,關鍵時刻就要發揮『尖兵』作用。」申軍輝說,他和妻子帶領民兵自大年初三以來,已連續執勤一個月,沒有休過一天假。
「民兵執勤實行黑白兩班制執勤,我們哪能安心在家休息啊。」妻子汲艷坤說,因為他倆不在家,孩子交給了年邁的父母照顧。
為保障民兵和保安隊員的自身安全,上崗前,申軍輝邀請市防疫部門的專家講解了個人防護知識,配備了防護物品。民兵分隊和200餘名保安也全員上崗。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銀行、停車場、車站、小區和村頭防控。申軍輝、汲艷坤也堅守在卡口,對過往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排查登記、測量體溫、說服勸返、消殺滅毒等工作。對發熱、乾咳、呼吸困難的人員,及時上報,進行隔離。
每天換班後,申軍輝和妻子還要到各個執勤點發放防護物品和食品,慰問一線隊員。
連日來,申軍輝夫婦還帶領民兵為益都師範附小全面消毒,為10餘名孤寡老人登門送上蔬菜、麵粉等生活物品。78歲的梁大娘拉住申軍輝夫婦的手感激地說:「別人都宅在家裡躲瘟神,你們還冒著風險來看俺,你們真是熱心腸!」
2月6日,申軍輝夫婦先後向青州市城鄉環衛中心、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隊、益都街道、邵莊鎮政府及車站派出所等單位捐贈了價值30000餘元的口罩、棉衣、消毒液等物資。申軍輝說:「東西不多,是我們的一點心意!」
青州市人武部政委徐考成介紹,在申軍輝夫婦的帶動下,全市3000餘名退役軍人和民兵骨幹衝鋒在抗疫一線,展現著「最美逆行」的身影。
「疫情不消,我們不退,願早日冰雪消融,繁華盛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守崗位,為抗擊疫情貢獻微薄之力。」申軍輝說。
「打仗」兄弟兵 合力保健康
「鄉親們請注意,疫情防治異常嚴峻,請大家不要出門、不要聚會,如需出門戴上口罩......」連日來,濟南市平陰縣孝直鎮和聖苑村村民展華立和哥哥展召江一直奮戰在執勤一線。展華立今年33歲,是廣西南寧的一名現役軍人、黨員。1月22日回到父母家裡後,毅然捨棄在家中陪伴老人的機會,參加村裡值班執勤,並捐款1000元,為執勤人員購買了防護物品。
展華立的哥哥展召江也是一名黨員,退役軍人,現在內蒙古錫林浩特市消防公司就職。春節前回家後,與弟弟展華立一起投入到疫情防控中。
「兒子,你們一定要盡職盡責,保護好村民的健康,家裡有我,你們安心工作吧!」在執勤點,展華立的父親展光民為兩個兒子送來飯菜,囑咐他們堅守崗位。
「雙黃連能治療疫情是謠言,請大家擦亮眼睛,不要輕信,貽誤病情。」2月10日,在青島即墨區龍山街道前東葛村小區防疫卡點上,村裡在校大學生、今年報名應徵的青年民兵劉鑫剛,正在卡點對過往行人進行疫情知識宣傳。
劉鑫剛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軍人,他看到退伍回來的哥哥劉鑫磊加入了社區黨員突擊隊參戰,也自覺加入到了應急執勤小組。
劉鑫剛對村黨支部書記劉麗亞說:「我是一名民兵,也即將成為一名軍人,疫情面前,我絕不能當旁觀者!」
兄弟齊上陣,合力護家園!疫情面前,他們勇於擔當,同心協力,織密村莊疫情防控網,在「火線」上踐行了初心和使命。
祖孫三代兵 抗疫當先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在東營市河口區,有這樣一個家庭,祖孫三代都是退伍兵,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他們都堅守在防控第一線。
於耀增,是河口區人武部職工,1990年入伍,2007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民兵教練員標兵」,在民兵教練員崗位上摸打了25年,曾在2003年抗擊非典過程中,連續兩個月戰鬥在一線。疫情防控展開後,他帶領基幹民兵堅守在公路檢查站,嚴把進入轄區「第一關」。經常一站就是半天,雖然訓練時留下的老傷隱隱作痛,但他咬緊牙關不吭一聲。他說:「我曾是一個兵,倒也要倒在衝鋒的路上」。
於耀增的父親於洪泉,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作戰,是村裡老書記。疫情發生後,91歲的他拄著拐杖去看望執勤的民兵,跟他們講述當年他在戰場上打鬼子的故事。儘管年齡大了,但他每天都到村裡的防控點上轉一圈。他說:「雖然我不能在點上和他們執勤,但我去給他們鼓鼓勁,就感覺和他們並肩戰鬥,打鬼子時我不當『逃兵』,抗擊疫魔我更不能當『逃兵』。」
于衡是於耀增的兒子,2013年入伍,是一名海軍戰士。從小聽著爺爺戰鬥故事長大的他,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疫情面前,他在部隊擔負單位家屬院防控工作。由於家屬院建得早,住戶複雜,他與戰友一家一戶的摸排、逐門逐戶登記信息,整理了3600餘條住戶信息,確保了家屬院無輸入、無擴散、零疫情。
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祖孫三代兵,抗疫當先鋒,從他們身上,顯示出了忠誠、擔當、奉獻的底色。
「武漢加油,湖北加油!」「武漢挺住,武漢必勝!」這是希望的聲音,這是團結的聲音。一聲聲鼓勵,激發了疫區人民戰勝「疫魔」的信心,一份份愛心,構建起了一道道堅實穩固的防線。在國家有難、人民有需的時候,他們從來沒有猶豫過,以「最美逆行」遞交了一份份優秀答卷,譜寫了一曲曲動人壯歌。
戰「疫」有我,本色不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Mqpr3ABjYh_GJGVTY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