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不僅感情深沉,還精美如畫

2019-10-27     慶余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詩人特別看重離別,於是便有了一首首流傳至今的送別詩。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送友人》「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無不具有詩人濃濃的情意。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靈澈上人》,便是中唐時期詩人劉長卿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所不同的是,劉長卿這首詩,表面上看著就如同一幅精美的風景畫,沒有什麼情意,但仔細一品味,卻是能感受出一股濃濃的、深沉的情愫。可謂是字面上無一情字,卻句句有情意。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劉長卿的這首《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首先,詩的前兩句「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即劉長卿眺望著深青色的竹林寺,聽到遠處寺院傳來了報時的鐘響。竹林寺,在今天的江蘇鎮江,是當時靈澈上人歇宿的寺院。「蒼蒼」、「晚」,點明了時間是在傍晚時分。單從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來看,劉長卿也沒有提到人,乍一看完全就是景色描寫。

但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鍾,何嘗不是在催促靈澈上人回到竹林寺呢?而對於送別靈澈上人的詩人來說,這聲聲暮鍾又何嘗不是他依依不捨的別情的體現。可見劉長卿在這兩句詩中,所營造出的清遠幽渺的境界,除了豐富景色的韻味外,其實也蘊含和加強了情感的傳達,景中寓情。

然後,詩的後兩句「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意思是說,背著斗笠在夕陽的映照下,獨自沿著青山走向遠方。這裡的「青山」對應的便是首句中的「蒼蒼竹林寺」,點出寺院在山林之中。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我們可以得知劉長卿在這裡只寫了行者,沒有寫送者。但是他佇立目送友人遠去的形象,很顯然表達的淋漓盡致。

另外,這裡的「獨」字用得很巧妙。對於靈澈上人來說,他在聽到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鍾,就毅然獨自歸山,所體現的便是他一種清寂的風度。而對於劉長卿來說,便有一種寂寞的心情在其中。詩到這裡便結束了,但我們已經可以體會到詩人對其好友的深摯的情誼。

綜觀劉長卿的這首詩,說它精美如畫,便因為無論是詩中的山水,還是人物的形象,都極為動人,令人回味不盡。說它感情深沉,則是因為詩人的目送,一步一步的遠去,亦是別情的一層一層加深。總的來說,劉長卿這首詩,字面上無一情字,卻句句有情意。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AuHEG4BMH2_cNUg6Nl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