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第100架蘇35遠征敘利亞住「豪宅」,比在國內日曬雨淋更幸福

2019-09-25   貞觀防務


​在俄羅斯進入敘利亞4周年即將到來之際,一向擅長搞輿論的俄羅斯國防部組織媒體前往敘利亞,對俄軍在赫梅米姆的空軍基地進行了一次集體採訪。俄軍組織媒體前往敘利亞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但這次採訪還是有一個新的變化值得關注,那就是俄軍在赫梅米姆基地建造的新機庫已經竣工,俄軍戰機在這裡終於有了遮風擋雨的地兒。圖為蘇-34從機庫劃出準備起飛。

​俄軍方對媒體表示,機庫設施能夠大大較少第二次飛行的準備,機庫還安裝了空調、工程等設備,便於實時出動作戰。此外,機庫也能夠遮蔽飛機,使飛機不至於「燒掉」,這樣可以延長飛機和一些設備的壽命。有趣的是,這些機庫也被稱作「防護設施」,但從公開畫面看強度應該一般,充其量應該也就是應付一些閒散武裝的自製武器。

​機庫還實現了集中式燃油供應,可以實現的燃油和潤滑油的高效供給。圖為地勤在做飛機飛行前準備,可以看到後面有擋焰牆,可見整套設施還是比較完備的。

​需要指出的是,赫梅米姆基地的機庫數量應該只有18個左右,並不能滿足俄軍全部的常駐飛機,優先入駐機庫的還是像蘇-34、蘇-35這樣的新型飛機。媒體發回的現場照片顯示,「紅色15」號蘇-35就停在新機庫當中,這架蘇-35頗為特殊,它是俄羅斯下線的第100架蘇-35戰機,於2018年底交付、服役。這背後我們也能俄軍延續了一個傳統,去敘利亞輪戰的蘇-35都是最新交付的批次,即交付即實戰,這很考驗飛機性能。

​相比飛機在俄羅斯國內的待遇,蘇35、蘇-34們在敘利亞擁有的機庫堪稱「豪宅」。目前,俄空天軍限於有限的經費,在飛機日常維護方面還是比較「粗狂」,所有的飛機不論任何天氣都是只能露天停放。但敘利亞的氣候相比俄本土其實更不利於飛機保養,因此給飛機建「豪宅」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俄軍之所考慮在赫梅米姆建基地建機庫,防護需求可能確實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據報道,該基地最初被恐怖分子襲擊時就造成了多架飛機損壞,這似的俄軍後面連續做出了一系列加強基地防禦的舉措,圖為基地被襲後壘起的防爆沙袋。

​從外形圖片來看,這些新機庫大致建造於2018-2019年,對於俄羅斯人而言,這個建造速度也算比較快,畢竟是在敘利亞戰場,得特事特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