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運汽車站,空空蕩蕩的車站候車大廳。記者 廖明 攝
2020年春運,註定將有其歷史的特殊性。
今年春運期間,全市累計完成客運量1171.73萬人次,同比下降62.2%,其中道路客運同比下降55.4%。
本月底,醴茶鐵路將達到復開客運列車條件,沿線百姓又將增加一種便宜、準點的出行選擇。但對於傳統道路客運來說,無疑又是一場雪上加霜。
事實上,在私家車普及、高鐵成網、網約車興起的背景下,即便沒有此次疫情,連續多年「跌跌不休」道路客運,也已經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春運後的「告別」
2月18日,2020年度春運落下帷幕。
盤點收成,王建軍只有落寞和嘆息:「2020年春運,可謂顆粒無收。」
2004年入行,王建軍經歷了道路交通客運的光輝歲月,但近幾年的慘澹經營,讓他時常覺得恍惚。一番權衡之後,3月8日,他轉身告別這個堅守15年,曾「改變過家庭命運」的行業。
早在3年之前,王建軍就已經萌生退意,但考慮到年齡漸長,跑車的收入勉強還過得去,一直沒能走出這一步。
「如今靠這個,養不了家啦。」王建軍介紹,隨著客源的流失,這幾年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有時一趟車跑下來,票價還抵不過油費。
2020年春運,他總共跑了18天車,收入較平時略有起色。但因疫情防控需要,1月28日後班線停運,復開之後的載客量,基本都是個位數。
王建軍決意告別。
轉身離開的,不只有王建軍。
株洲市交通運輸局客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范平介紹,2020年春運前,全市在冊的道路交通客運車輛共有1418輛,但春運結束後的3月初,這一數字變成了1391輛。
這意味著,有27輛客運班車,辦理完成了「交車」手續,正式退出客運行業。
「還有一部分車,事實上已經沒有上線營運,只是還沒有『交車』。」在范平看來,選擇不幹了的,可能遠不止27輛。
多重競爭的衝擊
王建軍們的離開,直接影響著車站。
3月10日下午,湘運株洲汽車中心站,偌大的候車大廳里,等待上車的,僅有寥寥數人。
恢復客運已有一個月,客運班線的恢復率,仍不足平時的80%。
「跑一趟虧一趟,都不願意做這虧本買賣。」湘運集團相關負責人何武介紹,目前各大車站開行的班線,絕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客車,其他客運公司或者個人的車輛,儘管車站多方溝通聯繫,但效果都不理想。
道路交通客運的分水嶺,出現在2013年。
高鐵線路的密集增加、私家車的爆髮式增長、長株潭城際鐵路的開通,道路交通客運的各大車站,客流量開始明顯減少。
「高鐵開過,道路交通客運『寸草不生』。」范平介紹,高鐵的開行,給省際長途客運班線帶來「致命一擊」,目前全市僅茶陵仍保有2條開往溫州和普寧的省際客運班線。
市際客運班線受到的衝擊,儘管不如省際班線猛烈,但其旅客發送量也是江河日下。
僅以株洲至長沙的客運班線為例,2013年前,每天的客運發送量至少在2000人次以上,但現在每天僅有200人次左右。
「班線還開著,車就要繼續跑,但每趟車就送幾個人,誰受得了?」何武介紹,近幾年,公司每年的客流量,持續以20%至30%的速度下滑,受此影響,目前既有的客運班線,相較於2013年前的高峰時期,數量已接近腰斬。
株洲市交通運輸局提供的數據,佐證了何武的說法:全市道路交通運輸高峰時,有客運車輛2500餘輛;2020年的最新數據,是1391輛。
除開湘運這樣的老牌傳統客運企業,旅遊包車市場上的企業,日子也不好過。
「對我們來說,現在已經沒有春運了。」株洲長樂旅遊運輸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徐雯介紹,市場景氣時,春節前後的包車業務,曾一度占據全年營收的三分之一,但近兩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據了解,全市有長樂、萬暢、賓利3家從事旅遊運輸的企業,目前除長樂仍保有此前的29輛旅遊大巴外,萬暢、賓利均減少了車輛,以尋求經營上的平衡。
煎熬中的探索
內外交困之下,我市各道路交通客運企業一致認為:行業到了生死攸關的緊要關頭。
窮則思變。但困境中探索而遇到的來自行業本身、外部環境以及政策等方面的難題,讓企業對於前路感到茫然和未知。
為了找尋新的增長點,近幾年,徐雯一直試圖突破29輛車的上限,通過新增10輛旅遊運輸大巴,到當地招募司機,將業務觸角從市區向縣市級延伸,以滿足學生觀光研學、周末經濟以及周邊短途出遊的用車需求。
「結合自身的經營水平,我們做了翔實的核算,新增10輛車,完全有能力做好。但年年打報告,結果都是不批。」她認為,申請得不到批准,有主管部門出於安全等方面的審慎考量,也有行業內部的「有意攪局」。
在轉變經營思路、擴展經營範圍方面,徐雯通過對接驢友團、徒步群等,拿出2輛車試水定製化的旅遊運輸服務,但這種低價旅遊、只賺取車輛運輸費用的經營模式,遇到了傳統旅遊行業的「梗阻」。
「這2輛車的經營狀況,比其他的都要好,但作為上游的旅遊行業、旅行社,不順勢調整和改變,我們做起來也很艱難。」她說。
將業務觸角延伸到旅遊板塊的,還有株洲市直達商務快客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該公司投入一批新能源汽車,進入神農谷景區承接景區接駁班車業務,兩年過去依舊未能盈利。
網約車來勢洶洶,株洲市直達商務快客順勢而為。2018年9月,開通直達長沙黃花機場的網約車專線,但拿到網約許可牌照,已經是2019年6月。
株洲市直達商務快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鋼介紹,「無證經營」的大半年裡,公司先後在株洲、長沙受到多次處罰,好在「挺過來了」。
拿到網約車經營許可牌照後,陳鋼決定在2019年底大舉進軍網約車市場,並開通了株洲至攸縣、茶陵的網約線路。但行業市場上大量存在的「黑車」,讓其進入縣域、鄉鎮網約出行市場的步伐慢於預期。
2018年1月1日,湘運集團攜手湖南汽車票務網、攜程旅行,上線株洲職教城直達攸縣、茶陵、醴陵的校園巴士,此後因為平台在客源組織、系統出票等方面的問題,此次嘗試以夭折告終。
行業大環境不景氣,幾經探索嘗試也未能蹚出一條新路,「低氣壓」充斥整個行業。
智慧客運開往春天
陳鋼認為,傳統道路交通客運受政策影響極大,被保護的歷史也太久,以至於沒有及時隨市場的變化而調整。行業的轉型升級,首先需要內部積極的自我革新,亦需政策上的適度放寬和引導支持。
2016年底,交通運輸部下發《關於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從擴大道路客運企業經營自主權、簡化和優化行政審批程序、推進道路客運經營主體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旅遊客運和包車客運、加快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建設等16個方面,指明了轉型升級的方向。
「意見的指向性明確,切實擊中了行業轉型升級的要害,但在具體落地過程中,成效並不明顯,企業轉型升級還是困難重重。」我市道路客運行業一位不願具名的李先生稱,行業還是在「戴著鐐銬跳舞」。
李先生介紹,城鄉客運一體化是當前道路客運轉型的方向和機遇,我市也已在攸縣、天元區開始城鄉客運一體化的改革。但從目前已基本完成改革的攸縣來看,其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中,沒有湘運等老牌客運企業的身影。
市場緊縮的前提下,城鄉客源相當於道路客運企業的「救命稻草」,但「一個公車公營的原則,就已經將大部分道路客運企業擋在了門外。」李先生認為,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革中,應該對民營道路客運企業敞開懷抱。
同時,行業市場還需進一步規範經營環境。
在陳鋼看來,市場上大量存在的網約「黑車」,必須儘管規範到位,但不能一味依賴行業主管部門的打擊。
「為什麼衝擊了我們,分走了客源?是因為他們提供的服務,更貼近群眾的出行需求。」陳鋼認為,規範道路客運市場,需要行業主管部門加大稽查、打擊力度,但行業本身更應該出力,順勢而為,調整經營思路和模式,用更快捷方便的出行服務、更優的價格,多方合力之下,將市場上的「黑車」集約進入正規平台、合法營運。
「集約整合的過程中,需要為『黑車』經營者們,留出時間和空間。」他說。
此外,在新的交通運輸體系中,道路客運行業不僅面臨其他旅客運輸方式的挑戰,各種移動網際網路出行軟體APP的應用,也成為新的交通運輸體系中的新生力量。
「出行方式的多樣化、個性化、定製化以及柔性化的服務,已經成為影響旅客選擇的重要考量因素。」李先生認為,道路客運行業必須推進信息技術與行業管理和柔性服務的深度融合,大力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深化行業與政府間合作,共同打造交通信息服務產業新生態,以智慧客運實現道路客運行業向信息化升級。
來源/株洲日報 記者/廖明
編輯/黃盼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18173385049(李記者)、15343331570(唐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布」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