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及天貓升級了組織架構。淘寶天貓雙料總裁蔣凡在內部郵件宣布:淘寶及天貓事業群成立C2M事業部。此次C2M事業部的成立,也是給未來的中國製造業,準備彎道超車提供了強勁動力。
C2M全稱Customer-to-Manufacturer,是消費者直連工廠製造的一種生產模式,說白了就是縮短中間渠道,讓製造業更貼近消費者。
這看似不經意的一步棋,實際上釋放了一顆重磅炸彈。
大家可能不知道,網際網路公司非常喜歡用這個事業部,因為它在總公司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基本上相當於一個子公司。
編制事業部,意味著阿里巴巴將C2M業務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而中國製造業也將就此翻開新的篇章。
在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針對五新中的「新製造」發表演講。
針對未來的新製造,馬雲表示,今天的環境下,依靠傳統資源消耗企業一定會越來越難,挑戰也會越來越大:「不圍繞新製造,就如同盲人開車,你都不知道誰是你的客戶。一些製造業利用網際網路做一些營銷,但這不代表你就擁抱了未來。
馬雲進一步表示,新製造將會重新定義製造業,新製造業將會重新定義客戶市場,重新定義供應鏈,重新定義服務:「新製造是思想和技術的革命,不是說製造和網際網路結合就是新製造。定義新製造的標準是按需定製,是智能化,是知道你的用戶是誰。」
最後,馬雲表示,過去製造業和網際網路企業互相看不上,但未來不管是看得上還是看不上,都要結合起來過日子,因為誰也離不開誰;新製造是服務類製造業,未來沒有純製造業也沒有純服務類;阿里巴巴不是要進入製造業,而是要幫助製造業進行改革。
中國製造業的麻煩要翻篇了
不管你承不承認,中國民營製造產業都在一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困局中來回打轉,走不出來。
說它成功,是因為改革開放後一批批先行者完成了從無到有的壯舉。說它進入困局,則是因為老闆們總是對自己取得成功的經驗深信不疑,而忽視了底層邏輯的改變,導致陷入一個進退維谷的局面。
這就是經濟學上的路徑依賴,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家寧願去投資買房,也不願意繼續在製造業深耕,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哀。
那麼困擾中國製造業的幾個大麻煩究竟是什麼?
其實,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製造業早就突破了以前效率低、質量差、成本高的瓶頸。現在誰要再說中國製造的東西很爛,原因只有一個:自己沒有找對貨。
當下,中國製造業普遍面臨的大麻煩主要是下面3個:
1、到底生產什麼?
2、該生產多少?
3、什麼時間生產?
這3個看似簡單的麻煩給中國製造業帶來的痛苦遠超我們想像。
舉個例子,廣東中山有一家專門做小電器的工廠叫安家樂,經常出現暢銷的產品沒貨了,滯銷的產品庫存一大堆的問題,既折損了營收又浪費了成本,這就是不知道該生產什麼的表現。
再舉個例子,市場只需要100萬雙A款鞋,而你卻盲目生產了500萬雙。在福建晉江,一年生產的鞋子十年都賣不完,喜得龍和德爾惠等傳統鞋企的破產就是血淋淋的教訓。這就是不知道生產多少的表現。
現在,這3個大麻煩終於找到解決辦法了,辦法正是阿里巴巴的新戰略C2M。
解決了這些難題後,製造業一直積壓的資金,就可以最大的釋放出來。有了這一部分資金的支持,還可以去研發新產品,從而提高製造業的戰鬥力。自主研發能力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提升製造業內動力的關鍵,內動力強勁的國內製造業才可以快速到達全球產業鏈的最頂端。
一年前,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發布《2018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將美國列為第一方陣,德、日列為第二方陣,中國列為第三方陣。這說明在國家眼中,中國製造業和強國相比還有很長的距離。
在傳統製造業階段,這個距離很遙遠,但現在有了網際網路,有了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加持,一切都不同了。
在物流方面,針對製造企業倉庫不夠用、發貨速度慢、物流成本高等問題,阿里引入菜鳥網絡的能力,在製造業集中的地區建立產業帶倉,為工廠提供更便宜、更可靠的倉儲物流服務。
在金融方面,阿里系的螞蟻金服專門給工廠提供貸款,利率還比較低,工廠一年省下的利息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在科技方面,阿里雲打通生產數據和銷售數據,能夠預測到未來兩個月的產品銷售量,從而提醒商家提前備貨,精準安排產能。
比如深圳有一家星磁科技公司,它專門生產手機數碼的配件,經過雲端產銷數據的打通協同,庫存資金從幾百萬降到了幾十萬,產品周轉率也提升近一倍,節約出來的彈藥又能去研發新品提升戰鬥力了。
就這樣,C2M模式將無數製造工廠匯聚到阿里巴巴這個平台上,成為了利益共同體和價值共同體,迸發出巨大的威力。僅僅是今年618,阿里C2M為中國產業帶上的工廠帶來了4.66億筆訂單,中國製造業沸騰了!
時代在進步,製造業不能再固守傳統思維,必須緊跟變革的步伐。以前製造業靠電,未來靠的是數據,對中國製造業來說,未來已來,就等著大家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