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醫學期刊論文的編輯初審

2019-10-11     達晉醫學

對醫學期刊論文的初審是科技學術期刊出版工作「三審制」中的第一步,主要是指編輯人員對來稿進行的初步審查和評價,初審是保證醫學學術期刊的守門人,這不僅僅能夠有效的篩選優秀論文從而保障論文期刊質量,也決定著期刊工作效率的高低,也同時決定著下階段編輯工作的能否順利提供的有力保障。

一、初審的主要內容

1.期刊論文是否符合本期刊要求:初審是編輯工作的守門人,編輯應該熟悉編輯部所有期刊的內容要求,而在眾多的來稿中,論文形式與內容紛雜凌亂,就這要求編輯做好守門人的工作,對論文的文體以及內容進行篩查,這也是初審工作的審查重點。在現階段,邊緣學科,交叉學科迅猛發展,已經成為了創新的一種途徑,而各期刊都有自身的辦刊宗旨,編輯在初審中應用熟練掌握本期刊的辦刊宗旨,認真篩選符合本期刊內容的論文,如果不切合本期刊的內容,應及時終止審稿,立即退稿。於此同時應該和作者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提出相應修改意見,建議作者轉投與之論文相符的雜誌,提高整體服務質量。

2.論文的基本格式:在不同醫學期刊之中,會有不同的基本格式要求,例如是否有數據支持,在材料方法中的相關內容,實驗設計的要求,結果的闡述方式等等,因此論文的文本都有哪些形式,是否符合本期刊的要求就成為了另一個重要的內容,這也是為了執行國家標準,有利於體現國家科技期刊的規範性重要保障。對待不符合基本格式的論文,編輯應該妥善處理,建議作者修改或者直接退稿並給出相應意見。

3.論文的創新性:編輯在初審中應該嚴格審查學術不端,嚴格控制抄襲、剽竊等行為,在此基礎上,編輯應該從選題、方法與實驗設計是否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判斷,準確評價潛在的社會價值,控制期刊論文的創新性從而提高論文質量。

4.論文數據正確性及科學性:醫學期刊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實驗方法運用是否正確,統計方法是否符合實驗設計,以及統計方法的正確使用與數據的準確性都是論文質量的重要體現,只有在嚴密的實驗設計與正確的統計結果和可靠的數據來源才能體現研究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這就要求編輯在初審過程中,熟悉基本的實驗方法與統計計算方式,能夠發現實驗設計的缺陷或者錯誤,能夠發現計算方式,在必要時應在初審中,要求作者提供必要的原始數據以確保論文的真實性。

5.論文語言表達是否準確:編輯應具有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初審中應該考慮語言敘述是否準確,語言結構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等相應內容,這也為後期的編輯工作做好了鋪墊,有利於下階段的評審工作的順利進行。

6.論文格式的規範性:編輯在初審中,應該對論文格式進行初步審閱,主要應包括圖標是否合格要求,數據表達,參考文獻的格式、標點、符號是否符合本期刊的要求,如有不符合應及時匯總修改意見,及時溝通作者修改完善。

7.論文的法律性問題:在醫學期刊中,不能僅僅靠創新性和優秀的實驗設計完成,還有倫理學以及政治,法律的約束。初審應該對此有充分的認識,包括國家榮譽方面,醫學期刊是否符合倫理道德,是否違背國家方針政策等論文進行篩查。

二、初審應注意的問題

1.正確認識初審的作用與性質:初審不能僅僅靠是否是國內知名專家或者有無基金研究的支持而判斷論文質量和信息的可靠性,編輯應該充分認識到初審的作用與性質,應該嚴格按照初審內容進行評審,有無基金資助只能說明是保障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不能是通過初審的決定性條件,在初審過程中應嚴格正確評價論文質量,以確保期刊的質量要求。

2.編輯應該在初審中保持寬容的態度:醫學期刊由於專業受限,不能面面俱到的掌握所有知識,可能會在語言表達方面,統計表達方面,數據表達方面,圖形、表格使用方面出現錯誤,編輯在初審中應該準確判斷常規錯誤與重大錯誤,匯總修改意見,不能僅僅因為常規錯誤扼殺了作者的勞動成果。並且在編輯過程中對於深層次的問題,一般編輯人員很難做到醫學專業領域的深度問題,需要藉助相關專家完善,所以在某些編輯不能確定的方面,編輯不應決斷輕易退稿,應與作者和審稿專家多方溝通在做判斷。

3.與作者之間的溝通:編輯在初稿審閱中,和作者之間應有有效的溝通方式,不能冷漠退稿,即使退稿也應有合適的理由,由於醫學期刊在審稿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改和完善,編輯應該採用合理的溝通方式,能夠準確的提出期刊論文的修改的建設性意見,使論文質量不斷提高,對作者反饋的異議進行合理的討論並做相應的解釋說明,這樣不僅僅有助於提高論文質量也有助於提高期刊服務質量。

編輯的初審工作是是有效把握期刊論文整體質量的有效途徑,嚴謹的初審不僅僅能使期刊整體論文質量提高,也有利於專家評審的順利進行以及合理的利用資源。對整個編輯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3EnvW0BMH2_cNUgJeb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