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路上的百年印記

2019-09-26     金屬魔力

鑫瑞祥里看三寶

東北有三寶,人參、鹿茸(貂皮)、烏拉草。來到關外古城吉林市的第一站就是從尋訪東北三寶開始,夜色里沿著吉林市松江路漫步,艷麗的燈火將這座城市點綴的分外炫目,第一次這樣安靜的沿江欣賞燈火中的吉林市,雖然此刻正值秋意漸濃的時節,但江邊的吉林卻流露著江南水鄉的特有的溫婉氣息。

圖文/金屬魔力

鑫瑞祥位於松江路邊,走進店內,愛新覺羅恆紹的皇族體題字高高的懸掛在店堂最顯眼的位置,人參,鹿茸是這裡的主打產品。先說說人參吧,都說東北的人參有仙氣,舊時那些鑽林子挖人參流傳下來的傳說,讓人參成了靈性難尋「人參娃娃」,一根紅繩系在頭頂,小心的扒開泥土,唯恐驚著「人參娃娃」的仙氣,大到鎮店之寶的千年野山參,小到拇指大小的紅參,都可以在櫃檯里找到身影。

圖文/金屬魔力

圖文/金屬魔力

除了人參,最惹眼的就是鹿產品了,據說吉林市周邊分布著眾多的養鹿場,鹿肉的價格在吉林市比牛肉還要便宜,吉林人民好口福啊!記憶里,鹿身上全是寶,鹿血,不用多說了吧,電影里最常見到的景象就是滿清皇帝身體一虛,就來上一碗。鹿筋,滿漢全席里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鹿鞭,吃哪兒補哪兒,你懂的。

舊時只有帝王將相才可以享用的美味,如今也成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菜點。

圖文/金屬魔力

圖文/金屬魔力

三寶中的烏拉草最終也沒有看到真容,店裡的服務員大姐說,現在城裡很少能夠找到烏拉草的影子,在偏遠山林里的居民可能還在用這種草做傳統的靰鞡 (wù la) 鞋,傳統的靰鞡鞋在厚實的牛皮中間加入烏拉草,保溫效果非常的出色,比棉鞋可是暖和得多。

圖文/金屬魔力

滿漢全席的誘惑來到二樓的餐廳,一桌「簡約」的滿漢全席已經閃亮登場,四乾果,四蜜餞絕對是席間色彩最為艷麗的「頭牌」,一定要說這其中印象最深的那就是滿族小點心「薩琪瑪」了。這種源自滿族關外祭祀時的小點使用蛋液包裹油炸的胚條,外面裹上麥芽糖和細砂糖,隨著滿族的入關,這種傳統的點心逐漸成為百姓年節時餐桌上的一款甜食,在香港被稱作「馬仔」

圖文/金屬魔力

滿漢全席菜點品種繁多,最著名的莫過乾隆皇帝在宮中宴請的「千叟宴」,一百零八道融匯滿漢烹飪精華的菜肴,要三天三夜的輪番品嘗,想想也是件令人垂涎的幸事。當然眼前的這一桌菜「滿漢全席」雖然沒有如此繁多的菜肴,但也足夠讓人眼花繚亂。

圖文/金屬魔力

圖文/金屬魔力

圖文/金屬魔力

圖文/金屬魔力

「滿漢全席」兼具扒、炸、炒、熘、燒,融匯了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的精華,可以說是中國宮廷烹飪技藝的集大成之作。

烤鹿肉,入口勁道。拔絲,外酥里軟。鹿肉冷拼,汁香肉嫩......

沉醉在松江路的夜色中飯後走出餐廳,此刻夜已深,但江邊的燈火依舊璀璨,帶著秋意微寒的夜風撲面而來。有水的城市總是惹人喜愛,松花江在吉林市蜿蜒而過,一個大大的S形,在地圖上構成了一副有趣的太極陰陽圖,隨著滿族勢力的崛起,松花江邊的造船業逐漸興盛,清王朝在這裡興建水師,抵禦北方俄羅斯人的入侵。

圖文/金屬魔力

圖文/金屬魔力

圖文/金屬魔力

夜色籠罩吉林天主教堂沿著松江路向前,在燈火的指引下來到吉林大橋北側的天主教堂前,夜色中哥德式尖頂和巨大的十字架依舊十分醒目,坐落在高台之上的教堂,目睹了吉林市百年的風雲變幻,也見證了身邊這條松花江的奔騰不息。教堂在1917年由巴黎外方傳道會主持修建,院子整體占地6449平方米,全部建築為磚石拱形結構,無木樑或木柱,磚用的是當地特殊燒制的長31厘米、寬25厘米的青磚,石料全是用自吉林城區東南10公里的阿什哈達採集的上等花崗岩,而後精雕細磨成各種規格的花紋石柱、石門楣、石窗台。

圖文/金屬魔力

教堂主體由大廳和鐘樓組成,平面略呈「十」字形。前部有3座尖塔形建築,兩側塔高24米,中間鐘樓高45米,塔尖上立有2米高的鐵十字架,樓內懸掛銅鑄大鐘一鼎,每逢禮拜日或天主教節日,教堂鐘聲傳數里之外。

圖文/金屬魔力

圖文/金屬魔力

教堂的24扇玻璃窗是從遙遠的法國運來的用鉛條鑲嵌的彩色圖案玻璃,上面繪有花卉和聖經的故事。教堂正面開東、中、西3扇券門,從東門進去沿石質螺旋狀樓梯可達二樓,再往上是木質階梯,曲折通往鐘樓。

只可惜,教堂內不允許拍照,倒是換來清凈福音的瀰漫,好在夜色依舊迷離,燈光下的百年教堂並不孤獨的陪伴著吉林市這座山水環抱的一方寧靜。

推薦景點:

吉林西站 北山公園 臨江門大橋 頭道碼頭 吉林市博物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y7JlW0BMH2_cNUgbS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