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縣古朗屯:山溝引來「金鳳凰」瑤鄉風光迎客來

2019-11-26     馬山廣播電視台

喜看南寧新變化,今天我們把目光轉向「馬山風情瑤寨風景線」。馬山縣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區,山多地少,自然條件苛刻。不過,近年來,馬山縣的很多村屯充分利用大石山地區的生態優勢,結合民族特色文化,走出了一條發展特色產業+生態觀光旅遊的新路子。

一走進「馬山風情瑤寨風景線」第三站,古寨瑤族鄉的古朗屯,就能聽到一陣很有節奏的聲音,走近一看原來是有十多位身穿瑤族服裝的大姐正在進行民俗表演。

古朗屯地處瑤鄉,至今仍保持著原汁原味的瑤族風情。除了熱情好客的村民外,走在平坦的鄉間小道上,還能欣賞到一棟棟土黃色外牆、灰色屋頂的瑤家民居,它們錯落有致,掩映在鬱鬱蔥蔥的樹林中;沿著亭台樓閣一路前行,泉水叮咚聲不絕於耳,讓人感覺仿佛是來到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馬山縣古寨瑤族鄉

本立村村委副主任 潘慶柏

這個村子我們原來是從鎮圩瑤族鄉那裡搬過來的,是瑤寨,周邊也都是瑤族,都是講瑤話。這個村子裡面有42戶人家,周圍都是石頭,我們是九分石頭一分地。

由於生活在山溝溝的石頭窩裡,沒有富餘的土地種植農作物,2008年以前,村民們的生活十分困難,很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但是,勤勞肯乾的村民們很快發現,金銀花特別適合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栽種,於是進行了嘗試。2009年,年紀將近古稀的村民潘國臣牽頭,成立了古朗屯瑤鄉金銀花專業合作社,全屯村民積極響應,在村裡的石頭上種滿了金銀花。

古朗屯瑤鄉金銀花專業合作社社長 潘國臣

我們這裡的金銀花在野山裡面,石頭縫裡面栽種,空氣不一樣,土質也不一樣。也不是培育,也沒有化肥。現在我們這個屯,基本上出外地打工的很少,種花、管花、加工金銀花,都需要人。

石頭戴上了「金帽」,山溝里飛進了「金鳳凰」。目前,古朗屯連片種植金銀花面積穩定在1500多畝,僅2017年,古朗屯金銀花專業合作社收入就達到了127.5萬元,加上銷售100多萬株金銀花苗的收入,金銀花產業單項收入就達到了167.5萬元。

馬山縣古寨瑤族鄉

本立村村委副主任 潘慶柏

以前我們2008年的時候,我們人均年收入是2200元,現在古朗已經達到了7200元,增加了幾倍。

此外,依託金銀花產業,古朗屯還從2013年起每年舉辦金銀花節,進一步擴大了知名度,吸引了許多外地、甚至外國的遊客過來遊玩。來自法國的帕斯卡爾夫婦在古朗屯住了6天,每天,夫妻倆都會在村子周邊散步採風,並用畫筆記錄著這裡的民俗風景和特色產業。

法國遊客 帕斯卡爾

這裡的風景很讓人驚艷,但是很奇怪為什麼沒有遊客,我希望能有更多人認識這裡的美景。

來源:南寧廣播電視台新聞夜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xqRtW4BMH2_cNUgyl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