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可以平凡不可以平庸 是人生大智慧

2019-06-18     凱風

平凡與平庸有著本質差別。

前者腳踏實地發光發熱,後者得過且過混吃混喝。

真正發自內心地接受平凡,一定也會不由自主地拒絕平庸。

不與平庸為伍,不與平凡為敵,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1

須立志,拒絕平庸

【原文】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終年碌碌,至於老死, 竟不知成就了個甚麼,可哀也已!

【譯文】志向不確立,天底下就沒有能做成的事。即便是做個手藝人,也不能沒有志向。許多人甘於平庸,終年勞碌奔波,直到老死也不知到底成就了什麼,真是可悲啊!

【感悟】世間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

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如果人人自甘平庸,安於現狀,那生活又該如何提升,社會又該如何進步?

很多人拿《道德經》里講的「無為」來說事兒,覺得凡事只需順其自然就好,沒必要太較真。

老子所說的「無為」絕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做多餘的事情。

俗話說得好: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付出了多少汗水,才能得到多少回報。

不思進取無所事事,生活未必就會很愜意。庸庸碌碌混日子,當心最後日子混了你。

2

已盡力,接受平凡

【原文】聖人所以謂之聖,只論『精一』,不論多寡。若除去了比較的心,各人盡著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上用功,即人人自有,個個圓成,無不具足。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如何做得?

【譯文】聖人之所以之稱為聖,關鍵在於是否專心,而不是成就大小。若能摒除與他人較量的心,各人都盡己所能,只在自己的事情上下功夫,那麼人人都能知足,個個都能成功,沒有不圓滿的。倘若一味好高騖遠,認不清自己的實力,硬要去了解自己學不會的、掌握自己做不來的,又如何行得通?

【感悟】周國平說:「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生活正是如此,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為風雲人物,大部分人一生都是平凡的。

本就是一顆只長綠葉的種子,卻偏要讓它開出紅花,這不是違反自然規律嗎?

踏實當一片綠葉,過著自在而平凡的生活,不也挺好?

《菜根譚》有言:「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聖。」

能在紅塵中安守本心,過好每個平凡的日子,這才是真正的不平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uSf12wBJleJMoPMu_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