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自閉症男孩北京就業記:磨合7個月,僱主曾一度後悔

2019-12-10     大米和小米


2019年11月18日,25歲的北京自閉症青年徐邦傑,在一份勞動合同上籤下了名字,合同上的崗位是網絡管理兼行政、宣傳助理,從此他每個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資,且五險一金齊全。


這份合同的甲方百行宜眾,是北京一家專注於為殘障人群及助殘社會組織提供法律諮詢、援助、培訓等服務的公益社會組織。邦傑是其第一位自閉症員工。


在合同的背後,邦傑和百行宜眾歷經了7個月的磨合,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


邦傑展示他的勞動合同


行政、翻譯都精通

自閉症青年每天這樣工作



11月27日上午8點50分,北京二環邊一棟寫字樓里,一位留著短髮,穿著黑色羽絨服,身型高大的男生正在電梯處觀看小螢幕上的廣告,絲毫不在意周圍坐電梯的人,有同事招手說「Hi」,他也沒有回應。

小螢幕上的時間跳到8點59分,他收回目光,坐上電梯來到3樓的辦公室,也不看辦公室中已經就坐的4位同事,徑直走向了右手邊的第二個工位,打開了桌上的筆記本電腦,並抬頭看了看貼在牆壁上的工作日程。


這是徐邦傑正式簽署勞動合同後的第9天。


邦傑的工作日程表


9點30分,辦公室中的行政專員魏海霞找到邦傑,說有一些文件需要重新分類整理,倆人很快開始了工作。魏海霞找出對應文件,邦傑則把回形針拆下,從其中抽出幾張,分類擺放,再重新扣上回形針。


在這期間邦傑不知道看到了什麼資料,用軟糯的聲音問魏海霞:「我是自閉症員工麼?」

得到魏海霞肯定的答覆後,邦傑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但手上的動作始終沒停。

文件整理結束後,魏海霞又傳輸了一份PPT給邦傑,指出要從PPT中挑選內容排版列印,並建議6張整合成一張,但是邦傑卻始終沒有辦法對齊排版成功。


魏海霞很快發現了這個問題,她建議邦傑用4張PPT的模板重新做,邦傑接受了,但還是向魏海霞反覆確認「是用6張,還是4張?」

邦傑正在排版


工作了近兩小時後,邦傑似乎累了,他把椅子稍稍推離工位,右腿疊到了左腿上,還打開了一包薯條,但他的一隻手和視線始終沒離開電腦。

11點30分,邦傑突然站了起來,一句話不說地跑出辦公室,同事們習以為常,他們知道這個點邦傑必須去吃飯,而且從來都是獨自一人。

下午的工作從13點開始,邦傑眼神有些迷離,他打開了一個Word文檔,長時間無動作地盯著電腦螢幕,然後在Word上嘗試不同的字體以及顏色。15點左右,邦傑似乎想起了啥,打開了一些英文網站,翻閱截圖並翻譯,這也是邦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是邦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邦傑正在寫每日總結


16點左右邦傑打開了一個新文檔,寫下了今日工作總結,緊接著17點整,邦傑背上背包,一言不發地快步走出辦公室,在寒風中匯入了晚高峰的人流,沒了蹤影。

人群中,他和北京千千萬萬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並無區別,而這一切開始半年前的一天。

希望有個自閉症員工「看家護院」


2019年4月初的一個下午,百行宜眾的創始人范曉紅推開了辦公室的門,看著空無一人的房間,剛出差回來的她突然想起,因業務調整等原因,所有員工都已離職。

做公益法律援助近10年,范曉紅經歷過無數艱難的瞬間,但這個下午,她覺得好疲憊。

范曉紅迅速做了決定:找一個穩定的員工。沒有什麼別的要求,保證早上9點到下午5點守在辦公室,在她出差的時候能看家護院,就足夠了。

因為長期與家長們交流,范曉紅覺得自閉症員工穩定忠誠,所以她把招聘的目標放在了自閉症青年身上,

恰好,北京一家專注心智障礙群體的社會組織——融愛融樂心智障礙者家庭支持中心的就業輔導員推薦了邦傑。(註:就業輔導員是企業和心智障礙者之間的橋樑,不僅要支持指導心智障礙者如何工作,還要為企業提供相應的策略,感化企業工作氛圍)


簡歷上顯示邦傑是北京本地人,在國外讀過書,還上過大學,學的是UI設計,無嚴重情緒問題。范曉紅有了興趣,馬上安排了一場面試。

邦傑和同事

「你每個月想要多少工資?」


「不是5000就是10000。」范曉紅看著對面這位25歲青年認真的神態,有些哭笑不得,從百行宜眾目前的情況來看,沒有辦法承擔這樣的工資要求。


不過在邦傑的表情中,范曉紅捕捉到了一種不服輸的心氣,那個樣子仿佛在說:你不識貨,我就值這個錢!


這份心氣深深打動了范曉紅,她立刻做了決定,招募邦傑成為百行宜眾的第一名自閉症員工,不過工資還是先按照北京基本工資標準來發放。

2019年4月11日,邦傑正式來到百行宜眾上班。當天下午,范曉紅安排邦傑跟著車去殘聯送資料,結果邦傑把資料和工具箱放進車裡後,覺得自己的工作完成了,就準備下班。范曉紅和在場的就業輔導員解釋了半天,才讓邦傑明白了還沒到下班的時間以及自己要做什麼。

這一切被寫字樓的保安看在了眼裡,事後范曉紅見狀趕緊給保安打招呼,說明了邦傑的情況,隔天又找到了寫字樓的物業經理,得到了兩者的理解。

可還沒等范曉紅舒一口氣,各種問題自己找上了門來,這不僅有邦傑工作效率和溝通理解方面的問題,還有意外的發生。

邦傑開始的崗位是設計,但是邦傑製作海報或者宣傳頁所需的時間很長,一個普通設計半天能做完的設計,他可能需要三天甚至更久。而且對於一些需求的理解不到位,有時候范曉紅說了半天要求,但邦傑卻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邦傑設計的工牌


也是上班後不久,邦傑和另一名剛來的新同事待在在辦公室里的時候,突然爆發了嚴重的情緒問題,動靜很大,一張電腦椅因此被壓得鬆動,范曉紅趕回來後多次詢問那位同事緣由,但具體原因始終不明。

這次意外發生後,范曉紅心情很複雜,她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心中有了讓邦傑回家的想法。


可第二天上班,邦傑一幅乖乖的模樣,殘聯那邊也有好消息傳來,邦傑的情況可以簽署6個月的三方實習協議,這意味著百行宜眾不用再按工資標準支付報酬,殘聯會給予補貼。范曉紅心一軟,決定還是讓邦傑留下。

范曉紅也開始調整心態:儘管邦傑在國外讀過書,也上過大學,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他的工作能力多強。

在范曉紅的引導下,邦傑開始嘗試一些行政、翻譯、信息收集等工作,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並依靠自己創造的價值,贏得了這份正式勞動合同。

在同事眼裡,邦傑的工作能力可能夠不上「優秀」,但絕對是一名團隊中最可靠的成員,他身上迸發出的細緻與專注也一直影響著每一個人。


從不遲到的員工

能為辦公室帶來什麼改變?


對於邦傑的表現,范曉紅很開心,首先是她的目的達到了,在職大半年,邦傑從未遲到過,每天早上9點都會準時出現在辦公室,也很少早退,「看家護院」的職責邦傑很完美地做到了。

而且邦傑不僅自己不遲到,還會教育別人。范曉紅就說,作為老闆的她有天遲了些到辦公室,邦傑見了她, 毫不留情地說了句:「工作要認真!」而范曉紅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氣氛一度很尷尬。

有這樣一個活生生的榜樣,遲到的現象基本消失。

因為出勤穩定,作息規律,跑得快等優勢,辦公室的快遞被邦傑全包了,經常出差的范曉紅再也不用在旅途中想著快遞的問題。後來,同事們的快遞也都喜歡寫上邦傑的電話號碼,邦傑也成為了辦公室里的移動快遞櫃。

自從邦傑來了後,百行宜眾的辦公室成為了植物的幸福家園,大量的植物得到了邦傑的細心地照看,長勢喜人,其中大部分也成為了招待客人時的伴手禮。邦傑自己製作的包裝盒以及員工牌,也深受同事們喜愛。


澆花


最重要的是,邦傑的出現,讓百行宜眾整個團隊對特殊群體有了更深入地認識。

行政專員魏彩霞說,她對邦傑的態度從一開始的害怕,到接納,再到現在的信賴,邦傑專注細緻的工作方法對她影響很大,她做事也更細心了。

志願律師楊律師也表示,曾經以為自閉症都是電影里的那種天才,但是真正接觸到自閉症後才發現了原來並不是那樣,與邦傑的相處讓她明白了心智障礙家庭所面臨的現實困境,讓她為這類家庭提供援助時能更心手相應。

如今,邦傑就仿佛百行宜眾里的一個小團寵,大家都輪番誇獎他,給他零食吃,都和諧有愛地在一起。辦公室中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能得到邦傑分享的零食,楊律師就因為一塊薯片成為所有人羨慕的對象。

一場天時地利人和的融合


自從邦傑在百行宜眾成功就業後,前來找范曉紅諮詢的自閉症家庭就絡繹不絕,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像邦傑一樣工作。這個現象在邦傑正式簽訂勞動合同後,更為熱烈。


面對越來越多意願強烈家長,范曉紅只有苦笑,在她看來邦傑的成功就業除了他自己努力,還充滿了巧合性,是一場天時地利的融合——


1.招聘意願精準。范曉紅希望招聘一名穩定的自閉症員工,而其他公司或企業的招聘中,心智障礙者往往不是首要選擇。

2.邦傑是一號員工。在范曉紅如今的團隊中,邦傑是資歷最老的。辦公室里的兩個員工以及兩個實習生,剛來時都得喊邦傑一聲「傑哥」,這無形中提高了大家對邦傑的尊重和包容,杜絕了老員工抱團抵制的情況出現。

3.邦傑找到了自己獨有的價值。很多自閉症員工就業困難是因為,工作效率和溝通理解能力偏低。但是邦傑目前的工作沒人能替代,他包辦了日常規律性的澆花、打掃衛生,拿快遞,翻譯,收集信息等,創造了獨特的價值。

4. 環境的支持。邦傑存在著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在電梯口看廣告、上洗手間不關門、在洗手間走廊上發出奇怪的聲音、拍手大笑等等。但是大半年來范曉紅從未收到一起投訴,甚至寫字樓里的保潔阿姨和保安還會給邦傑提供幫助。

5. 不計成本的投入及接納。范曉紅回憶起之前磨合期的種種「事故」,她認為接納一個自閉症員工是需要大量投入的,這種投入不僅是金錢精力上的,還有一種整體思想價值觀上的投入。而這些恰恰是很多用人單位不會優先考慮的。


范曉紅正指導邦傑工作


這些因素的存在讓范曉紅不敢再輕易招收自閉症員工,因為她覺得沒有完全把邦傑摸透,整個百行宜眾也並沒有完全「消化」邦傑,誰也沒有把握複製這樣的成功例子。


一旦做得不好,很容易對自閉症患者及家庭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范曉紅越來也深刻地認識到,融合是一件很專業的事情,未來她和百行宜眾至少要做到這三點:規模的擴大,融合環境的鋪墊,以及科學的崗位匹配機制之後,才敢招收第二名自閉症員工。


PS:


邦傑是如何從一個特殊孩子成長到都市白領,這25年他的成長經歷是怎麼樣的?


大米和小米很快會為大家帶來邦傑就業背後的故事!請持續關注!


-End-


采寫 | 羲錚 編輯 | 噹噹

圖片 | 羲錚 內容顧問 | 孫旭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mgU8m4BMH2_cNUg9u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