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營「技術流」他曾用小設計解放警力釋放出「大能量」

2020-04-30     視界網

今年36歲的程偉,出生於河南,就讀於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系。2011年畢業後,他曾被華為錄用,有望成為一名軟體工程師。但即將入職時,公司告知他要去深圳上班。「我很喜歡重慶,不願意離開這裡。」程偉說,因為喜歡並看好這座城市,所以他拒絕了華為,轉而投身警隊。

初入警,程偉的工作崗位是派出所案偵民警。從軟體工程師到一線民警,這樣的轉變,很多人認為是跨界。但程偉卻開始把自己大學的專業,融入到民警的工作當中,用小設計解決警務工作中的難題。

在派出所,他了解到,社區民警每天都需要將採集數據錄入到管理系統,由手工逐條錄入,完成1條數據錄入耗時需要30秒到1分鐘時間。然而,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外來人口流動加速,該項工作已成為社區民警最耗時,而又必須限時完成的工作。

「一些『手慢』的老民警,常常需要加班加點才能完成。」程偉了解情況後,立即意識到,這個手動工作可以通過技術實現提速。憑藉大學所學軟體開發技術,程偉僅耗時一周成功開發出標準數據錄入軟體。

該軟體能夠將標準格式保存在EXCEL中的數據按條自動錄用到管理系統中,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干預,每條數據錄入時間縮短至0.5秒以內,且錄入準確率極高。民警只需要簡單地核對,就能完成工作。這款軟體開發成功後,迅速在江北區公安分局所屬派出所推廣使用,首月便快速解決了20餘萬條更新數據的錄入問題。大幅度提高了民警工作效率,為社區民警實實在在地減了負。

「做軟體的,就是要有『懶人』思維,要想方設法讓大家更方便。」程偉打趣說,用小軟體、小創新將民警從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特別有成就感。

2014年1月,程偉調入江北區公安分局科技信息化科工作,成為一名技術民警。這更加給了他足夠的發揮空間。到新單位報到後,他立即向領導建議,成立創新研發小組,探索利用技術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得到了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持。創新小組很快誕生了第一個成果——公安網視頻監控自動巡檢軟體。

「派出所、公安局內的監控鏡頭,此前需要人工逐一檢查其運行情況。」程偉說,江北警方內部有數百個攝像頭,僅人工檢視一遍,就要耗費數天時間,能不能自動進行巡檢呢?程偉的答案是:可以。

於是,他帶著團隊開始研發,很快便設計出了利用計算機實時監測所有內防監控鏡頭的運行狀態的軟體。這款軟體能及時發現故障鏡頭,生成全局範圍內所有故障鏡頭的詳細巡檢報告,包括故障鏡頭的具體位置,故障類型,責任人及其聯繫方式等內容,而一次全方位的巡檢,耗時僅數十秒。極大地提高了巡檢效率,並省略了基層單位報修流程,改為直接由運維部門根據巡檢報告快速處理,大幅度減輕了基層負擔。

抗疫「隱行者」 他全力保障疫情期間江北警方系統運行「零故障」

「腦袋轉得快,想法很多,動手能力也很強。」江北區公安分局科技信息化科科長冉汀說,警務的科技信息化,就需要程偉這樣有技術、有想法,又願意踏實幹實事的民警。用技術簡化、甚至取代基層民警的重複性勞動,可以更好地提高警力的利用效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除夕夜,重慶市公安局發布指令:按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一級響應要求,全市公安機關全警停休,全員上崗。程偉此時剛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接到命令後,他立即改簽車票,第二天一大早就離開妻兒登上了返崗的火車。

作為分局信息中心機房的管理員,程偉的抗疫工作不在一線,但是責任卻重如泰山。由他負責全局所有重要信息化設備的維護任務,擔負為一線防疫民警提供網絡保暢、數據支撐的重要職責。

自防疫工作開展以來,程偉和同事們一起,24小時監測公安網各類信息系統運行情況,及時處理突發情況,確保設備一直處於良好狀態,實現了「系統不癱、網絡不斷、數據不丟」的工作目標,有力地保障了整個防疫工作的順利進行。

「科技崗位雖然不是公安的主業警種,但是科技創新卻能夠為警務發展帶來源源動力。我們科技民警也要有敢立潮頭、不居人後的奮鬥姿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快更好地助推公安事業的現代化發展。」對於自己的工作,程偉有著深刻的認識和長遠的追求,他要做警務創新的中堅力量,真正參與並見證這場發展浪潮,做時代的弄潮兒。

江北台 張夢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m9GynEBfwtFQPkdwa4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