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是不祥之兆,為何故宮中會有大量烏鴉,還有專人喂養

2020-10-08   王春秋史

原標題:烏鴉是不祥之兆,為何故宮中會有大量烏鴉,還有專人喂養

一直以來,烏鴉都被人們視為不祥之兆,大家喜歡喜鵲,喜歡燕子,唯獨最忌諱見到烏鴉。而烏鴉以腐肉為食,一般屍體多的地方,就會聚集一大群烏鴉。

但令人不解的是,故宮裡就有大量烏鴉。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紫禁城,皇帝居住的地方,自然不會出現大量的屍體。既然如此,為何會有大量烏鴉,甚至還有專人喂養呢?

其實關於這一點,在古裝劇《金枝欲孽》中就有提到。在該劇中,陳豪飾演的孔武,與弟弟陳爽終於當上了侍衛,但在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安排去喂烏鴉,兄弟倆對於宮中養烏鴉這件事也很不解。

還有在孔武兄弟剛進宮的時候,有位宮女被指控打碎了寵妃的送子觀音,後來孔武為其證實,是烏鴉打碎的,並不關宮女的事。可是由於烏鴉在宮中地位尊貴,最後宮女還是被處死了。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也會有同樣的疑問,為何在清朝,烏鴉的身份會如此尊貴,甚至被稱為「神鴉」呢?其實在《金枝欲孽》中,也有解釋這是為什麼,原來與他們兩位先祖有關,就是努爾哈赤與皇太極。

根據史書記載,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曾經歷過被人追殺的場景。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即使他們這兩位先祖再怎麼英勇,也無法抵擋多於他們數倍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求生是人的本能,可又不能向敵人求饒,那該怎麼辦呢?

於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就決定用裝死來躲避敵人。戰場上屍體眾多,只要有腐屍,就有烏鴉會出來覓食。所以當二人裝死的時候,周圍就有大量的烏鴉覓食,但二人並非真的屍體,所以烏鴉不會吃他們。

這樣一來,烏鴉就為他們起到一種屏障作用,敵人不會發現他們,而烏鴉也不會傷害他們。最終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逃過一劫,他們對烏鴉就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認為是烏鴉救了他們的命。

從此以後,滿洲人就將烏鴉視為先祖的救命恩人,是一種神鳥。先祖也有命令,後世子孫必須善待烏鴉。於是清朝入主中原後,就在宮裡設置了索倫杆,用來專門喂養烏鴉。

什麼是索倫杆呢?相信看過《金枝欲孽》的人都見過了,索倫杆其實原本,是滿人用來祭天的一種工具,立於家中的東南角。木桿的下面鑲嵌在夾竿石中,最上面安置一個碗狀的錫斗。每天會有專門的人,在裡面放碎米和切碎的豬內臟,烏鴉便會自動來享用。

正是因為清朝皇帝對烏鴉的尊敬,導致宮裡的烏鴉越來越多,甚至在宮中安營紮寨。而宮中的人都不敢去招惹這些「神鴉」,否則就是對滿清先祖不敬。那麼清朝滅亡後,這些烏鴉又何去何從呢?

當清朝滅亡後,便沒人再定時去喂養這些烏鴉了,沒辦法,這些以前養尊處優的「神鴉」,就只能自己出去覓食了。不過它們早已在宮中安營紮寨,所以夜晚還是會回來休息。

後來隨著時代發展,北京城內的高樓大廈增多,烏鴉覓食不再那麼方便,而且白天城內溫度過高,於是它們白天就去較為涼快的郊區覓食。到了夜晚,郊區寒冷,它們又會飛回故宮避寒。

因為烏鴉這個行為,還導致故宮曾傳出一個流言,就是說故宮每到晚上,就會「鬧鬼」。其實不過是烏鴉出去覓食,這時候才飛回來而已。所以今後在北京周圍見到烏鴉,不要總覺得是不祥之兆,說不定人家是「神鴉」,還能給你帶來好運呢。

(參考文獻《滿洲實錄》《東三省古蹟遺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