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嶺改革進行時丨織密編牢民生保障網 提升百姓幸福感

2020-05-01     雲南網

近年來,我省民政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不斷深化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圍繞群眾困有所幫、老有所養、幼有所育、逝有所安目標,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穩步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服務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民政系統堅決統籌做好民政領域疫情防控,制定嚴格、有效的防控措施築牢社區防線,全省787個養老院,250個兒童福利、救助管理、精神衛生、殯葬一線高危機構無一人感染;創新方式手段為群眾提供安全的婚姻登記、殯葬祭掃等服務,有序組織復工復產,及時救助生活受疫情影響的困難群眾,向606.5萬名困難群眾發放補貼2.6億元。

我省把黨對困難群眾的關懷政策落到實處,織密扎牢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網。完善社會救助政策體系,目前,全省有在保困難群眾305.16萬人,2015年以來,中央和省級共投入社會救助資金549.68億元,平均每年有430萬困難群眾得到經常性生活救助、85萬人次得到臨時性生活救助、49.7萬人領取護理補貼;強化社會救助與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先後將符合條件的15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完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體系,全省年平均救助2.8萬人次;開展為期三年的農村低保專項整治,加快推進「一部手機查低保、辦低保、管低保」,在全國率先推廣社會救助資金「社銀一體化發放」,不斷提升精準識別、精準救助能力。

目前,我省60歲以上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14.24%,其中,約2.8%的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32%的老年人需要適度照護。面對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和我省養老服務供給總量不足等突出短板,我省加快建立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出台一系列規劃用地、金融信貸、稅費減免等配套政策;省政府連續8年將養老服務建設項目列入20項重點工作或10件惠民實事內容,中央和省級累計投入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資金46.38億元,努力擴大養老服務供給,持續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目前,全省有養老床位18萬張,比2014年的9.6萬張增加1.9倍。

全面落實特困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體系,目前,全省投入使用兒童福利機構46個,建立村(居)兒童之家5569個;積極建設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幫助流浪孩子回歸家庭和校園。

持續推進殯葬改革,著力解決「逝有所安」基本需求。出台擴大基本殯葬服務供給、降低群眾殯葬負擔等政策措施,平均火化率49.55%,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全省劃定的火葬區和少數民族生態安葬區覆蓋全省總人口的76.34%、國土面積的59.03%;強化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全省有殯儀館107個,農村公益性公墓5333個,殯葬服務信息化走在全國前列;大力推行惠民殯葬政策,持續整治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引導樹立文明、健康、綠色殯葬新風尚。

努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服務好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創新城鄉社區治理,我省4個縣區、4個街道、26個社區被命名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積極推進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省級社會組織實現黨的組織和黨建工作全覆蓋,我省被評為「全國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範區」;優化區劃地名服務,2010年以來,全省撤縣設市8個、撤縣設區5個、撤鄉設鎮82個,設立街道108個,有力助推我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優化婚姻登記服務,倡導婚育新風,加快發展慈善社工事業,全省社會工作人才數量達6.83萬人,註冊志願者401.6萬人。

雲南網記者 段曉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cl3zHEBnkjnB-0zCc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