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以後,研究孩子的「屎尿屁」成了日常。
她們甚至用這樣的詞彙形容孩子的便便(別笑,就是說你呢~):
寶寶便秘
一旦寶寶幾天不拉臭臭,家長可就急壞了:7天不拉臭臭了,正常嗎?便秘了嗎?該怎麼辦? 要用開塞露嗎?要去看醫生嗎?
寶寶攢肚
寶寶攢肚
寶寶攢肚
寶寶好幾天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
寶寶好幾天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也有可能是攢肚。
攢肚不是件壞事,反而是寶寶消化系統發育的標誌之一。
攢肚和便秘區別
如果是攢肚,媽媽們千萬別瞎喂藥或用偏方,尤其是所謂的四磨湯等。也真的沒必要用開塞露。
寶寶攢肚
懷疑寶寶便秘,嚴格觀察以下情況
便秘並不是以排便間隔時間為標準,只有大便乾結、排便費勁才是便秘。
只要寶寶飲食正常,生長曲線正常,精神狀態良好,都沒有擔心的必要。
只有當出現以下症狀時,你需要開始注意咯:
新生兒,大便質硬且每天少於1次
大一點的寶寶,大便質硬,3~4 天才出現一次排便
無論什麼年紀的孩子,大便體積大、又干又硬,排便艱難、費力,伴有腹痛
在一次量比較大的排便後,很短的時間腹痛減輕
大便表面或內部有血
育兒小貼士
母乳喂養的寶寶便秘發生的機率很小。因為母乳的營養雖然易被消化吸收,但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低聚糖,能在寶寶腸道中分解,增加糞便體積,預防和減少便秘的發生。
寶寶便秘了怎麼辦?
有些家長心很大,說寶寶今天不拉,明天不拉,但總會拉的。
並不是這樣。積留在寶寶腸道的便便越多、時間越長,就會變得更硬、更干,孩子排便疼痛會下意識地將大便憋回去,造成問題進一步加重。所以,有問題要儘早解決!
1、多喝水不能治療便秘
多喝水可以改善症狀,但是沒有治療效果。
還在母乳的寶寶尤其要諮詢兒科醫生,是否需要就醫治療或是否可以給寶寶喂水等,不要擅自給寶寶喝水和服藥。
2. 增加脂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
一般而言,便秘的主要原因還是食物加工過細、過精,導致攝入的膳食纖維不足、食物殘渣過少而引起。
治便秘還是先從飲食入手,保證足夠的水分攝入,適當增加脂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適當攝入肉類,有便秘現象的小月齡寶寶的輔食可以適當偏向菜泥、果泥類。
育兒小貼士
水果中,西梅、牛油果、梨的膳食纖維含量比較高;
蔬菜中,西蘭花、豌豆、煮熟的扁豆,也是幫助通便的好幫手。
注意:香蕉並不算膳食纖維含量高的水果,通便的效果並不好,吃多了反而可能加重便秘。
3. 保證寶寶足夠的活動量
小月齡寶寶可以被動運動比如幫ta翻翻身,幫助促進寶寶腸胃蠕動;大月齡的寶寶可以多鼓勵爬行、下地走、輕微跑跳等。
2歲以上的孩子建議每日至少1小時戶外運動。特殊時期可在家適當運動。
4. 順時針按摩寶貝腹部
讓寶貝躺在床上,家長四指併攏在寶貝肚臍上順時針按摩。每次按摩15分鐘,每天晚上做1次。按摩前可以在手心滴幾滴橄欖油或者撫觸油把手心搓熱了。
5.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長期依賴藥物或是益生菌解決治標不治本。如果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時間一到就想排便,這樣糞質在結腸內停留時間短,大便不會太干,容易排出。
對策:每天早晨讓寶寶坐在便盆上排便,養成習慣就好了。
最後想說,便秘的預防是關鍵。家長應該熟悉寶寶的正常排便模式、典型的便便性狀和軟硬度,這樣才能分辨到底有沒有便秘,便秘的嚴重程度如何。
若寶寶有頑固性便秘,請及時到醫院檢查,確定病因,排除器質性疾病或食物過敏等問題,對症解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Yka63ABiuFnsJQVviF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