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飼喂技術與養殖技術

2019-07-11     裹果園子

黃牛是中國固有的普通牛種。黃牛被毛以黃色為最多,品種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紅棕色和黑色等。頭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圓形。體質粗壯,結構緊湊,肌肉發達,四肢強健,蹄質堅實。其在中國的飼養頭數在大家畜中或牛類中均居首位,飼養地區幾乎遍布全國。

黃牛適應能力強,耐粗飼,放牧性能好,在炎熱季節不懼日光照射,不怕酷熱,正常採食,放牧和反芻。在寒冷季節,不畏嚴寒,不懼大風,一如既往地採食牧草殘根枯枝。溫長的冬春季掉膘少,春乏少,死亡少。在植被稀疏的荒漠,草場上只靠放牧即能復膘體壯。不僅有較強的抗病能力,而且對不少疾病也有特殊的抵抗力。

養殖場選址

黃牛養殖場應該遠離水源保護區域、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遠離人口聚居區、工業區、教育局、屠宰區域。牛舍在建設過程中,應該選擇地勢較高、通風良好、光照充足、背風向陽、乾燥整潔的地方。在牛舍選址建設過程中,還應該確保飲用水供給充足,水質要符合畜禽飲用水標準,並且在養殖場內部還應該配置相應的儲水設施和配套引水設備

養殖場布局

養殖場在建設過程中,應該科學劃分各功能區域,並確保各功能區域之間完全分開,有效隔離,分布合理。牛舍養殖區主要分為了生活區、生產區、隔離區、糞污處理區。其中生活區主要建設在養殖場上風向和地勢較高的地段,該區配置了飼養人員宿舍、停車場、活動場等。生產區域主要包含了辦公室、飼料庫、牛舍、青貯池、水電設施。隔離區主要用於隔離患病的動物,隔離區域和生產區域間隔50m以上。糞污處理區域主要位於下風向,在該區域共設置了沼氣池、儲糞池、儲液池、陽光曬糞棚等。能夠開展牧草種植的養殖場,應該確保種植區域靠近飼養場的生產區域,這樣方便於牧草收割之後進行加工和直接飼喂。

科學選擇黃牛品種

現階段我國純種黃牛生產性能低下的現狀對發展黃牛養殖產生了不利影響,為此就需要我們採取必要措施,加強黃牛品種改良。地區畜牧部門通過積極推廣人工授精技術,選擇優質種公牛凍精和本地黃牛進行雜交,培育出雜交後代,提高養殖場的整體養殖效益,加速品種改良進程。

養殖技術要點

1、犢牛養殖技術要點

犢牛出生0.5~1小時之內便可自行站立,此時要引導犢牛進行吃乳,確保犢牛在較短時間內吃上初乳。若不能正常吃乳,需要做好人工哺乳工作。吃乳之前應該選擇使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乳房進行消毒,避免引發腹瀉等一系列傳染性疾病。一周以後,逐漸訓練犢牛採食乾草,15~20天之後,要訓練其採食精飼料,一般經過2~3天之後,犢牛就可以自由採食精飼料 。

2、妊娠母牛飼養技術

母牛在懷孕前5個月,做到以粗飼料投喂為主,適當搭配少量精飼料。母牛進入妊娠中後期之後,應該逐步增加精飼料的投喂量,確保飼料中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投入充足,母牛成功妊娠之後,應該將母牛單獨隔離養殖,避免母牛之間相互撞擊而導致流產 。

3、育肥牛養殖技術

牛在進行育肥之前,應該進行全面檢查,將身體瘦弱,帶病的牛及時淘汰處理,同時還應該按照年齡、體重、性別、營養狀況進行科學分群,實行分群飼養,分群放牧。育肥牛在養殖期間,應該堅持以精飼料為主,粗飼料為輔,飼料投喂量應該按照從少到多的原則逐步增加,日糧中粗纖維含量應該控制在30%以上。

一、母牛喂養

為了保證繁殖,所以要使母牛的身體健壯,要有一定程度的育肥,保證營養條件良好。主要喂食粗飼料,然後配合青飼料、精飼料、但是要控制母牛的體重,方便配種。配種期的喂食是粗飼料60%、精飼料20%、青飼料30%,這樣的配量滿足生長。

二、懷孕母牛

母羊成功懷孕就調整飼料的喂養,保證營養需求,主要喂食青飼料和精飼料,配合少量粗飼料或干飼料,一般青飼料50%,精飼料35%,粗飼料大概25%。青飼料含維生素比較多,容易消化,精飼料,吸收好,保證營養,還有一些骨粉類可以補充微量元素。粗飼料需要維持乾物質的供應。

三、牛犢喂養

小牛生下來後會先吃奶,大概一周以後就可以訓練喂食飼料,小牛可以主要喂食精飼料,不要喂食粗飼料,容易不消化,或是瘤胃積食,精飼料配合一些蔬菜葉或是南瓜類富含纖維的多汁飼料切碎後喂食。干飼料之類的大概要在一個月以後喂食。

四、育肥喂食

小牛出生後可以喂食各種飼料後,大概出生後3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育肥,增重,促進生長。要多喂食一些,增加一下喂食次數,大概一天4次,青飼隨時供應。用小麥粉、玉米粉、大豆、魚粉、蛋白粉一起配置精飼料喂養兩個月。以後再按成年牛的飼喂方式飼養。

牛舍消毒

使用苛性鈉稀釋藥劑全面噴洒消毒,針對牛舍內的糞便與污染物,爭取每天清理1次牛舍,刷洗飲水槽、飲食槽。大門位置設置專門的消毒池,池內準備4.0%的苛性鈉消毒液,消毒液每周更換1次,以此確保使用效果。 在牛舍、隔離室出入口位置要準備防護服,進出必須更換,針對牛舍內容易滋生蚊、蠅的區域,需要定期噴洒敵敵畏,避免蚊蟲叮咬加速疾病傳播 。

接種疫苗

在黃牛的不同生長階段,落實疫苗接種工作,比如:口蹄疫,每年11月注射1次口蹄疫疫苗, 一般12~24 月齡注射1mL, 24月齡以上注射2mL。破傷風預防,在母牛產犢後,繁殖母牛、初生犢牛需要立刻注射破傷風類毒素1mL 。

改良品種

改良傳統養殖技術,母牛在1周歲後才開始配種,妊娠後期強化飼養管理,設置科學喂養方式,針對已經成年的犢牛,需要考慮出欄時間,一般為一歲半左右即可出欄, 養殖戶可自主栽種牧草,合理控制飼料喂養率,強化喂料管理。

養牛飼喂都要按照生長階段,具體時期,具體喂養,喂養次數,喂養量都是可以調整的,所以最好是要抓住養殖關鍵時期來進行養殖。還有就是在喂養飼料要乾淨、有營養、好消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OfsDmwBmyVoG_1Zv0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