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將來會具備這些特徵!

2020-03-21     俺搜塑訊

一、中國三代製造業的發展歷程

第一代製造業。 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批「敢於吃螃蟹的人」開始探索製造,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以及沿海地區開放程度的逐漸提高,沿海一些企業由手工作坊慢慢發展成為工廠。然而由於資源和資本的短缺,這一時期的製造業主要集中在服裝、玩具、手工藝品等簡單的行業。

第二代製造業。 這一時期的製造業主要以台商和日韓美等外商為主,他們在國內投資建廠,持續幫助企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行業開始逐步由中低端向高端轉移,電子業、汽車零部件等高精尖行業迅速崛起。

第三代製造業。 新一代製造業企業家汲取前兩代製造業的經驗,湧現出了以小米、華為為代表的中國品牌。他們不滿足於傳統的代工模式,目光開始面向全球市場,建立起集研、產、銷為一體的配套體系,開始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在網際網路+的帶動下,大疆無人機等中國特有的工藝,還有高鐵等外資兼容的國有企業開始崛起。第三代製造業的崛起也給中國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二. 中國製造業的現狀

勞動力成本上升,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近幾年,我國製造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就是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製造業企業將生產工廠轉移到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長期以來,勞動力低成本一直都是中國製造業崛起的重要優勢,但伴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步入後期、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以及人口老齡化,中國勞動力低成本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毋庸置疑,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勞動力成本還會進一步提升,這是一國經濟現代化的必然趨勢。

中國已經有很多企業開始將企業化成本壓力轉化為創新動力,沿著製造業高端化、信息化、服務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不斷探索創新,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正在穩步達成。

新工業革命,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已開發國家紛紛提出以重振製造業和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如美國的「高端製造業回歸計劃」、德國的工業4.0等。他們的核心都不是簡單的提高製造業的產值比重,而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相融合、提高複雜產品的製造能力,快速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能力,使得製造業重新獲得競爭優勢,這被看做是一輪全新的工業革命。

新工業革命的出現,不僅僅是挑戰,更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我國已經進入到工業化後期,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新工業革命促生了大量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為我國產業發展奠定了技術經濟基礎,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也為我國科學的制定產業發展戰略、加速經濟轉型升級、掌握髮展主動權提供了重要機遇。

三、重新審視製造業

1、產能過剩不是產品太多,而是不夠好!

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將電力應用於生產,從此零部件生產與產品裝配實現分工,工業進入大規模生產時代。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人類發明了電腦,從而有了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進入自動化生產時代,工業生產能力也自此超越了人類的消費能力,人類進入了產能過剩時代。

既然,消費不了那麼多產品,我們為什麼要生產那麼多?而實際上,所謂的產品過剩,不是大家用不完,而是我們生產了很多無用的產品。

2、傳統工廠究竟落後在哪裡?

作為一個工廠,存在的目的只有兩個:生產產品,然後賣出去。所以在工業企業中,通常會分為兩個大的部門,一個是生產部門,一個是業務部門,前者通過MES(製造執行系統)管理,後者通過ERP(管理信息系統)來管理。

這兩個系統啥區別呢?ERP更傾向於財務信息的管理,而MES更傾向於生產過程的控制,簡單的說,ERP主要告訴你客戶需要生產多少個瓶子,哪天下單,哪天要貨,而MES主要負責監控和管理生產這些瓶子的每一個步驟和工序如何實現。

在中國工廠的很多車間裡,各個生產設備之間、生產設備和控制器之間,都已經基本實現了連通。再牛逼一點的公司里,整個工廠已經通過製造執行系統(MES)連通起來,而業務部門全部通過ERP連通起來了。

3、生產和管理脫節

所以當ERP給MES下達生產計劃指令後,MES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了與計劃偏差的事項(比如設備壞了,原料不合格等等),MES會根據車間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但是ERP是不知道的!所以它會繼續按照原本的計劃執行訂單,時間久了,財務系統和工廠的實際情況就會出現非常大的偏差。

至於為啥沒連起來,首先是ERP和MES的開發公司通常是兩撥人,搞財務的和搞生產的合作,不但互相不懂對方的職業術語,雞同鴨講,而且互相看不上對方。另外,業務部門和生產部門在公司里通常是分開運營,各自的領導有各自喜歡的供應商(原因你懂的)。

當然,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是斷然不會幹等著兩個系統的偏差越來越大的,既然系統不給力,咱人工上,咱們工人有力量。所以工廠車間通常會定期把MES的調整項做成一個表,交給業務部門,然後由業務部門手動在ERP中調整過來。

ERP和MES的問題只是工廠內系統斷層的一個問題縮影,事實上工廠里還有非常多的其他系統,設計、製造、採購、辦公等等,這些系統都是一個個的信息孤島,互相都不知道對方在幹啥,干到哪一步了。其中一個部分出了特殊情況,其他部分都不知道,只有等到問題出現了,才能退回來,所有系統再一個個改。

4、網際網路倒逼世界革新

這個世界有各種既定的運作秩序和規則,上面講的生產和管理只是其中很小的秩序。更加宏觀的秩序還包括世界的等級、貧富等等,當然這些已經越來越固化了。

能夠改變這個力量只有一種,那就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改變世界從改變「信息的不對稱」開始!比如再工業生產里,因為生產廠家無法低成本的了解每一個客戶的需求,所以往往採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把需求做多的性能組合到一起,成為一款產品。

比如你想要一雙適合你的腳的鞋子,鞋廠是無法知道你的腳多大的,所以只能測量很多人的腳之後,把最集中的尺碼分成40號,41號,42號等等,但是如果你的腳偏肥或偏瘦,對不起,概不伺候。

網際網路改變了這個局面,人與人,人與廠商,可以低成本的實現連接,從而讓每個人的個性需求被放大,人們越來越喜歡個性化的東西。但是個性化的東西需求量沒有那麼大,這就需要工業企業能夠實現小批量的快速生產。

網際網路正在逼迫著傳統企業必須做一件事:就是快速、小批量、定製化的生產每一個消費者需要的東西!這就需要先把ERP和MES等等信息系統徹底打通,讓工廠原本的所有信息孤島實現連通,別小看這個過程,單就這一條,也許中國就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才能完成。

5、科技觸發的「世界大戰」

這項偉大的變革,德國叫工業4.0,美國叫工業網際網路,中國其實是「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日本叫機器人計劃,英國叫英國製造2050,全都是一個國家的國家級戰略啊!

美國的信息軟體世界第一,美國人希望從大數據層面全面滲透到自動化層,你們怎麼製造我不管,只要你們使用的軟體是我生產的!我就可以掌握全球數據,所以美國人把大數據稱為未來的石油!

而德國的機械製造業最強,所以他更希望從自動化層升格到信息化層,希望自己可以「形上學」,從下往上滲透,抵制美國的信息入侵!因為一旦美國目的達成,他們的製造業將淪為信息軟體的傀儡!

日本呢?日本的老齡化最嚴重,整個國家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且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甚至都不想要孩子,所以日本想造成各種機器人,這些機器人不僅可以協同工作,還可以完成智能生產過程。

而中國嘛,我們可是製造業第一大國,網際網路第一強國!中國製造2025是基礎,網際網路+是上層建築,很多人還是沒有看懂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簡而言之:中國正在用社交工具、電子商務等網際網路平台,到實現消費和生產的融合。

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也是世界上最有代表的新興產業,當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網際網路一片沉寂、並被美國夾持,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卻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起來,甚至已經超過了美國!那是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善於對事物變化規律進行總結和展望,這從提煉了「網際網路+」的國家戰略!

中國正在彎道倒車

《周易》上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中國就是「形而上」,謂之「道」。德國就是「形而下」,謂之「器」。 中國人很重視 「象」,認為它支配著「地」上的一切「形」和「器」。

因此,我們不能認為中國製造業水平低,工業4.0就很難實現。正是中國抓住了網際網路的發展浪潮,才使我們有了重塑未來世界格局的機會!

歐洲最早抓住了工業革命的機會,所以都成了「西方列強」。而美國之所以強大,正是因為他在工業革命和網際網路革命中都抓住了機會,但是由於歐洲在網際網路革命中錯失良機,所以又開始衰落,而中國正是由於完全錯過了工業革命,所以必須把網際網路革命作為稻草。歐洲航海時代的榮光似乎已經漸行漸遠,中國卻在這一波網際網路浪潮中樹立了自己的地位。

6、消費者決定生產!

為什麼說是消費開始決定生產,而不是工廠老闆決定生產了呢?

就拿中國為例,由於電子商務已經非常發達,工廠都開始先拿訂單再生產,比如小米手機和錘子手機都是這樣!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其一、每一件產品在生產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費者是誰,也是定製化生產,產品會更滿足消費者需求

其二、所有的產品都是先有訂單再生產,這樣今後就再也不會有庫存。

那麼此時工廠之間比拼的是什麼?是看誰能拿到消費者訂單!靠什麼拿到訂單呢?靠這些電子商務平台、移動社交媒體等等,所以對中國來說,網際網路非常重要!

那麼OK,工廠生產過程中,怎麼樣才能使每一件產品都不一樣呢?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東西,叫做RFID,射頻識別技術。它相當於一個二維碼,可以自帶身份信息,依靠傳感器來控制生產行為。

我還是來描述一個場景,百事可樂的生產車間裡,生產線上連續過來了三個瓶子,每個瓶子都自帶一個二維碼,裡面記錄著這是為張三、李四和王二麻子定製的可樂。

第一個瓶子走到灌裝處時,通過二維碼告訴中控室的控制器,說張三喜歡甜一點的,多放糖,然後控制器就告訴灌裝機器手,「加二斤白糖!」

第二個瓶子過來,說李四是糖尿病,不要糖,控制器就告訴機器手,「這貨不要糖!」

第三個瓶子過來,說王二麻子要的是芬達,控制就告訴灌可樂的機械手「你歇會」,再告訴灌芬達的機械手,「你上!」

這就是多品種、小批量、定製生產,每一件產品從你在網上下單的那一刻起,他就是為你定製的,他所有的特性,都是符合你的喜好的。

實現這一結果靠的是什麼?是大數據、傳感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等,所以工業4.0就是以上這些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綜合效應!

7、免費產品會越來越多!

為什麼呢?因為所有的生產廠商都會向服務商轉型。我們不靠產品賺錢,而是靠服務賺錢,這也是大勢所趨!

放眼四望,如今真正的牛逼公司都是平台型公司,都是依靠服務賺錢!微信免費的吧,搜尋引擎工具免費的吧,你開淘寶店也是免費的吧!但是,騰訊、百度、阿里卻是最賺錢的公司。

當工廠的兩化融合進一步深入的時候,另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就有要孕育而生了。智能生產里最終要的是什麼?是這些大數據!他們也在不斷地採集自己的數據上傳到網際網路上,此時我們就可以看到,哪些工廠的哪些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哪些是有空閒的。那麼這些存在空閒的工廠,就可以出賣自己的生產能力,為其他需要的人去進行生產。

網際網路行業為什麼發展的這麼快,就是因為創業者只需要專注於產品和模式創新,不需要自己去買一個伺服器,而是直接租用雲端的服務就行了。而目前工業的創業者,還是要不斷地糾結於找OEM代工還是自建工廠中,這個極大地限制了工業領域的創新。當雲工廠實現的時候,我預言中國的工業領域將出現一個比網際網路大百倍以上的創新和創業浪潮,那個時候這個社會的一切都將被深刻的改變。

今後中國肯定會有一家偉大的企業誕生,它不生產任何產品,只提供超級數據服務套餐,從而幫助千萬家企業順利實現智能生產。這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8、跨界戰爭

網際網路行業天天說降維打擊傳統行業,當工業4.0進入實效階段,工業企業的跨界打擊將比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猛烈百倍。這個過程將從根本上撼動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根基,重塑整個商業社會。

我們正處於變革的浪潮之巔,傳統企業在衰變、大企業在裂變、小企業在巨變;傳統社會秩序被瓦解、傳統商業邏輯也被推倒重建,國家、行業、企業、個人都被捲入其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FcLAXEBrZ4kL1ViRT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