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來華是元朝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但是對於馬可·波羅是否真的來過中國,一直都是人們所爭議的事情,而如果馬可·波羅是真的來過中國,那麼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所記載的都是真實的嗎?但是馬可·波羅對中國南方的描寫錯誤過多,且非常公式化。這些是否也能夠證明他根本沒有去過中國?
馬可·波羅,根據其本人自述的《馬可·波羅遊記》的記載,是13世紀威尼斯的旅行家和商人。十七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沿陸上絲綢之路前來東方,經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爾高原,歷時四年,在1275年到達元朝大都(今北京)。自稱在中國遊歷了十七年,並曾擔任了元朝官員,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地方,到過雲南和東南沿海地區。
在1292年,馬可·波羅才離開了中國,而在離開中國之後,他也沒有停下遊歷的步伐,他後來到達印度以及波斯等地,在1295年才回到義大利。而馬可·波羅隨後將他多年的遊歷生活記錄下來,最終完成了著作《馬可·波羅遊記》。
這部著作自問世以來,就有很多人提出質疑,更有專家認為其實馬可·波羅並沒有到過中國。在1298年,義大利威尼斯和熱那亞發生過一次戰爭,當時馬可·波羅因為受到牽連被關在牢獄中,他在獄中將自己的見聞告知給一名獄友,而後這名獄友根據馬可·波羅的講述完成了這部著作。
一年後,馬可·波羅出獄,他因為出了一本書而被鄉親們叫作百萬馬可,其實這個名字是貶義詞,意為馬可·波羅喜歡吹牛。在馬可·波羅去世之前,他身邊的一些密友也規勸他將著作中不是個人經歷的部分刪除,可是馬可·波羅卻沒有這麼做。
德國的學者海爾曼也認為《馬可·波羅遊記》其實並非是根據馬可·波羅親身經歷而寫的,而是一部傳奇故事,他認為馬可·波羅本人根本就沒有去過中國,當時馬可·波羅寫下這本書的目的無外乎是要傳教,他根據一些去過蒙古地區的商人的經歷撰寫了這些故事,希望可以感化蒙古人,並達到中西方通商的目的。
儘管後來西方人大多承認《馬可·波羅遊記》對文化交流來說,是一本重要的書,但是,馬可·波羅是否去過中國仍然有著很大的爭議。
比如,《馬可·波羅遊記》關於杭州的記載說,杭州當時稱行在,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商業興隆,有十二種行業,每種行業有一萬兩千戶。城中有一個大湖(即西湖),周圍達四十多千米,風景優美。這些記載在《乾道臨安志》和《夢粱錄》等古籍中得到了印證。其他的如蘇州的橋很多、杭州的人多,還有盧溝橋等,《馬可·波羅遊記》的記載都相當詳細、具體,這些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不可能道聽途說的。
馬可·波羅自稱他深受忽必烈的喜愛,年僅二十三歲就當了揚州的行政官。但是,中國從來沒有義大利人在揚州當行政官的記錄。馬可·波羅自稱是1275年來華的,1277年馬可·波羅也才來華兩年而已,怎麼可能當得上揚州那種大都市的大官?如果他真的當了行政官,洋人當官這麼稀有的事中國一定會有記載。事實上,中國的史料根本就沒有出現過馬可·波羅這個名字。
馬可·波羅又說他曾經教導蒙古人製作襄陽炮攻陷了襄陽。襄陽獻炮一事,《元史》也提了。但是提供者並非馬可·波羅,而是一個波斯人。可·難道是《元史》記錯了嗎?不可能!因為襄陽獻炮的時間是1273年,馬可·波羅自稱到中國的時間是1275年;獻炮的波斯人是1274年死的,那時
馬可·波羅還在路上呢!有人說,那個波斯人的兒子名字和馬可音近,他們會不會是同一人呢?也不可能!因為那個波斯人的兒子在1330年死於中國,而馬可·波羅是在1324年死在歐洲的。對西方來說,中國最有特色的茶、漢字、長城,馬可·波羅卻隻字未提。
《馬可·波羅遊記》里描述的中國地名,採納了不少波斯、蒙古叫法。
馬可·波羅對中國南方的描寫錯誤多,且非常公式化。因此,有人認為,馬可·波羅並沒有真的到過中國。他可能只到了波斯之類的國家,聽那些波斯商人講起中國的事情,看了些導覽手冊,又道聽途說,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和編造,就湊成了《馬可·波羅遊記》。也有人相信馬可·波羅確實到過中國,理由如下。
一、中國的史書雖然沒出現過馬可·波羅這個名字,但有間接證據。在《永樂大典》關於站赤的史料,有著忽必烈派三位使者去辦事的記載(1291年),《馬可·波羅遊記》也有寫,三位使者的姓名完全相同。這證明馬可·波羅在1291年確實在中國。
二、馬可·波羅不識漢字,也不習慣喝茶,所以遊記才沒提到。
三、馬可·波羅描述的中國地名採納波斯、蒙古叫法,說明馬可·波羅在中國接觸的大多是蒙古人、波斯人,很少接觸漢人。
四、他是一個洋人,對中國要有確實的了解是很困難的。雖然遊記中錯誤不少,但不能因此證明他沒去過中國。
五、馬可·波羅對中國許多古蹟、建築的描述細微且正確,如果不是親眼見過,不會這麼清楚。
雖然這些似乎可以對馬可·波羅沒去過中國的觀點提出一些反駁,但很明顯的,還是沒有什麼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他確實去過。把雙方的說法統一一下,有了第三種觀點,筆者也比較支持。
第一,是馬可·波羅的確到過中國,但可能只到過中國北方,南方的事大多是他道聽途說或隨便說的———這也能解釋為何他對北方的描述較正確,南方描寫錯誤多且公式化。
第二,他不是什麼高官,他可能只是個小官、說故事的人,又或者只是個商人。
第三,他回到歐洲後為了出名,捏造了揚州當官、襄陽獻炮的事。如果真是這樣,他不辭辛苦來華,的確是個努力不懈的旅行者;但由於他的虛榮心和片面而捏造事實,大大降低了他的歷史地位。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一口氣就能讀完的大元史》,京東套裝滿100減50,噹噹5折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