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族由盛轉衰,有多重因素,但是風水要素不會缺席

一個家族由盛轉衰,有多重因素,但是風水要素不會缺席!

-----贛州城郊永安民居「九井十八廳」先盛後衰之因剖析

曾祥裕

古民居的選址有風水講究,但是消砂納水這一環節不可失之法度。我率弟子野外實踐時曾考察參觀贛州市郊 水西鎮永安民居「九井十八廳」。

永安村位於水西鎮最西部。東與橫江村、蛤湖村毗鄰,西、南與南康市風崗鎮長勝村、長田村接壤,北與窯背村相連。永安村離贛州市區僅僅20多公里,林木豐茂,山清水秀,水源充足氣候宜人,一條清澈的溪河穿過古村。

永安村朱氏石樓山官廳下老屋是清朝建築。房主朱進,系乾隆甲子科副榜,為奉新儒學教諭,約在1780年開始修建。

此屋在永安溪東側依石樓山而建,利用地勢高低錯落,庭院形狀也不拘一格。房屋多為懸山式,也有歇山類的四坡式建築。房內廳與廳相連,地面由青石板鋪成,有樓、迴廊,門窗門樓多飾以木雕。正廳幾根圓柱全由紅石製成,是比較典型的贛南鄉村民居。

據考證,朱祿坤(朱進孫)於乾隆甲寅年(1794年)在永安溪西側開始興建新屋裡,歷經3年基本完成,老屋同族子孫分遷於此,至今有200多年。

新屋裡建築為九井十八廳,規模大,範圍廣。正向三門並列,前後三進,主要房屋在中門。進入中門,可見在一、二進之間的四柱青瓦亭,有村民說原在這裡搭台唱戲。亭有藻井,繪有彩畫,四柱上刻有詩文對聯,亭左邊天井內栽有一棵高及屋頂的茶花,根莖粗大,枝葉繁茂,據說已有100多年。宅內木窗有許多木雕雀替、雕花隔扇、灰塑窗飾等藝術構件,門框和圍欄不少用花崗岩建成。房屋四周外面高大圍牆,下砌寬厚的條石,之上青磚到頂。

在九井十八廳的右側有一座門樓,氣勢雄偉。據專家考證,新屋裡至今已有208年歷史,其民宅建築揉合部分嶺南建築特點,形成了贛粵兩地建築風格交融的地方特色。

據說,宅主朱某為了讓世代安居樂業,吉祥如意,請了有名風水師勘測選址。

弟子用羅盤測定院門坐山立向為寅山申向 ,廳堂正門坐山立向為巳兼巽,其宅坐落在一秀峰山下,明堂不算寬廣。只是來龍氣勢雄厚,宅院大門收來左之來水坤申,左立倒右流向癸丑,宅兩側有青龍白虎,巒頭形秀,對面明堂開闊,有一水流入為辛戊宮位。

從納水情況來看,是臨官秀水先至,衰水後至與之匯合流出水口。

由此觀之,永安民居「九井十八廳」納水先盛後衰,也許暗合了宅運的演變由盛轉衰 。據說,宅主雖有錢營建如此豪宅,但是後代坐吃山空,雖有讀書人但佼佼者甚少。正因為富不過三代,一代不如一代,才導致眼前的「九井十八廳」 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頻頻告危。

一個家族由盛轉衰,有其多重因素。但是風水之要素不會缺席!

楊公水風法的核心內容之內外辯證,內乘龍氣,外接堂氣,消砂納水之妙用就在於最優利用明堂的秀峰吉水為我服務。

換言之,消砂納水,就是察審明堂內所有的峰砂、入首龍,以及來去的水流,以現代觀點說還包括與陽宅生活有關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及交通、貿易、醫療的各種配套設施。

消砂納水是隨明堂選址即點穴而進行的,選址點穴是依靠消砂納水才可以選擇,這種選擇稱為預選,通過來龍證穴後才可以定穴。

所謂來龍證穴,就是從預選的墓穴或宅基起,沿入首龍的隨龍水及來龍的駁換逐節往來龍的祖山審龍,即俗稱的追龍脈,直到隨龍水的源頭的最高峰,即是來龍的祖山。

其過程中要審龍,就是察審來龍的生氣。來龍證穴以後,結合選址消砂納水的情況就可定穴了。

定穴,就是看明堂出水口是否符合來龍的生氣,也就是看堂氣是否和龍氣是共一卦。堂氣是外氣,龍氣是內氣,而以內氣為主,如果外氣可以接內氣,即堂氣合龍氣,那就是真龍的穴,否則是真龍假穴或假龍真穴。

因此,選址需要消砂納水,定穴也需要消砂納水。郭楊曾古法地理術雖然以乘內氣為主,在地理術乘生氣的手段,還是以接外氣為重,因為堂氣是陽宅或陰宅必須適應外界周圍的自然環境,所以陽宅或陰宅的吉與凶,是要以周圍自然環境來決定的,所以消砂納水是地理術頭等重要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