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鄉的長城,始於燕國秦開公元前320年興建,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加之遷西處於北國和中原的過渡帶,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長期在這裡交匯碰撞,戰鼓隆隆,鐵馬瀟瀟,吸引和鍛造出大批中華巨子在此攻守征戰,建功立業,因而這裡向來是群英薈萃,將星雲集的地方。中華有了他們而天翻地覆!栗鄉有了他們而風起雲湧!為了弘揚彌足珍貴的民族文化和英雄業績,從今天起,我們將從中精選出幾位功垂千古、享譽天下的鐵血男兒和巾幗英豪,看看當年他們是怎樣走過遷西那歷史瞬間的!
戚繼光雕像
明朝隆慶三年(1569年)二月,戚繼光從總理薊、昌、遼、保練兵官職務上被朝廷轉任以總理銜兼任薊鎮總兵府總兵(實際為專任),駐守遷西三屯營,開始了長達16年的捍衛京師、保衛北疆的歷史重任,期間大規模修復了山海關至居庸關一帶2000里長城,成就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壯麗景觀。圖為三屯營城內的戚繼光紀念雕像。
太平寨古廟
早在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身為山東登州衛指揮簽事的23歲的戚繼光到薊鎮太平寨路(參將級別)協助署理軍務。因戰事頻繁,生命無常,喜歡算命的眾同仁也勸戚繼光到太平寨古廟中祈禱保佑長命百歲,戚繼光留下了「戰死疆場,就是將門的長生之術」的豪言壯語,並寫下了快意平生的一首詩《馬上作》:歧路驅馳報國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1573戚繼光在薊鎮總兵任上,再來太平寨巡邊,回想當年,感慨萬千,揮詩一首《練武太平守將王君祿邀登南廟望北山古剎》,開頭寫道:「憶昔從戎向北陲,重來持節鬢成絲」,對舊地重遊、物是人非作了由衷慨嘆。
薊鎮總兵府碑亭
到萬曆三年(1575年)時,經戚繼光三戰定邊關,薊鎮邊塞已安然無虞,薊鎮南北已經成為塞外蒙古各部落向明朝朝貢的交通要道,為震懾一向反覆無常的異族強敵,戚繼光請示朝廷之後,將三屯城建成國家「受降城」,即按照北京城的規制和故宮的模式,各縮小百倍,重新建設了規模宏大、莊嚴肅穆的三屯營兵城和薊鎮總兵元帥府,戚繼光親自撰寫了《重建辟三屯營城記》和《重建三屯鎮府記》,兩項工程結束後,「貢夷過者罔不驚異。三軍呼曰:壯哉,城也,足以衛眾矣。」(戚繼光語)兩篇鴻文都於當時鐫刻於碑中,上圖碑亭所列即是。
青山關
隆慶二年(1568年)三月,戚繼光時任總理薊、昌、遼、保總理練兵官(駐保定),蒙古朵顏部首領董狐狸和其侄董長昂率眾進犯遷西青山關等地,戚繼光從平谷巡邊聞報,迅速掩殺過來,董狐狸一戰即潰,初嘗戚繼光的厲害。上圖為戚繼光任上建立的青山關古城堡。
喜峰口
萬曆元年(1573年)7月,董狐狸經過數年準備,率本部全部人馬捲土重來,進犯喜峰口。此時喜峰口早已準備停當,正是兵強馬壯、無用武之地之時,敵方兵馬蜂擁而來尚未立足,戚繼光親自指揮車騎步三軍一起上前兜殺,使董狐狸全部兵馬悉數被殲,董狐狸險些被抓,隻身逃離。圖為喜峰口水下長城。
董家口長城
萬曆三年(1575年)正月,董狐狸兩戰兩敗之後,自己不敢再進犯薊鎮和戚繼光交手,便逼迫其弟董長禿率眾進犯遷西的董家口長城,戚繼光只率部分所向無敵的戚家軍三戰蒙古騎兵,親手活捉了董長禿。董狐狸在其母親的威逼下,率領本部全部貴族三百多人,來到喜峰口城外負荊請罪,稱臣納貢,表示再也不敢入侵大明疆土。自此到明末,烽火百年、數度瀕危的北京城和薊鎮再無戰事。戚繼光進入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大規模築我長城的時代。
景忠山
戚繼光在薊鎮為帥期間,薊鎮關山似鐵,江山如畫,物阜民豐,朝廷對戚繼光也是一賞再賞,直至一品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戚繼光在此完成了他一生最豪邁的軍事生涯,也留下了他平生三部著作中的兩部:《練兵實紀》和《止止堂集》。一套兩部國寶級的文武經典之作,被當時的景忠山的方丈秘置在了正殿地宮之中,成為了鎮廟之寶。圖為戚繼光在任時築有點將台的景忠山風景區。
李家谷關城樓
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戚繼光調任廣東總兵,臨行時,薊鎮人民萬人空巷,灑淚百里送別,時人陳第一邊送行一邊在《送戚都護歸田》中寫出了這樣的詩句「轅門遺愛滿幽燕,不見胡塵十六年。誰把旌麾移嶺表,黃童白叟哭天邊。」圖為戚繼光萬曆五年(1577年)仲秋為遷西李家谷關題寫的城樓門額,他留給遷西的墨寶現存有20處之多。
來遷西吧
一覽中華戰神戚繼光的萬古雄風
戚繼光(1528——1588),山東蓬萊人,明朝最著名的軍事家,17歲入職軍營到57歲解甲歸田,從四品武官干到一品邊關大帥太子太保,其中在遷西前後從戎20年。他多半生南征北戰,東擋西殺,文武兼備,所向無敵,其淵深的軍事理論和卓越的軍事實踐為明朝萬曆中興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中華古代軍事史冊上留下了最輝煌的篇章。
他,是大中華「禮義廉節」的傑出代表。護國建軍救民律己,一生風雲叱吒功高蓋世而纖塵不染,堪稱國之柱石,民之楷模。
他,是文武兼備的中華大英雄。戎馬倥傯間,親自撰寫出《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等百萬字著述,字字珠璣,青史留芳;南征北戰四十年,南方六省抗倭,百戰百勝;北疆薊鎮為帥,不戰而屈人之兵,讓中華萬里幾無內憂外患,直讓孫武不及,岳飛仰嘆。
他,是中國古代軍魂的締造者。一手創立的戚家軍,海戰陸戰無往不勝,家賊外鬼所向披靡。發明的「鴛鴦陣」,面對兇殘暴戾的倭寇,如快刀斬草,迎刃而解;面對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創立的車騎步立體作戰模式,讓其虎落龍潭,一去不返。為此,天下無賊的中華朝野稱他為「戚老虎」,聞風喪膽的敵人稱他叫「戚我爺」。
他,是明代威武大長城的設計師。為挽救國都北京和中國北方疆土免於戰火,經過數次上書請命允准,他率將士將已經坍塌傾圮的山海關至居庸關2000里長城重新構築,修葺一新,並親自創建了空心敵樓和威武墩台,讓士兵可以攻守自如,晝夜奮戰,風雨無阻,堅如磐石,不給敵人留下半點空隙。他不僅練就了一支鐵軍,而且親自創立了戚家刀法、太極神拳等近戰秘招,研製出了虎蹲炮、狼筅槍、手拋雷等前所未有的遠攻神器,使戚家軍成為不可逾越的擎天國門和血肉長城。這座特殊的長城,東西可漂移,南北任馳騁,渾如鐵壁,快似閃電,無堅不摧,牢不可破,從無敗績,至今依然是世界軍營萬國仰止的戰爭奇談。
來大明朝的薊鎮總兵府所在地遷西一游吧,這裡,留下了中華戰神戚繼光輝煌至極20年的征戰足跡和千年不朽的文化豐碑!在這裡,你可以漫遊戚大帥的凜凜軍營和詩章沃野,身染英雄的錚錚本色和長城的浩浩雄風!
撰稿:吳祥
攝影:王愛軍 王繼宗 趙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yT8Y3EBfwtFQPkdzhI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