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和閨蜜一起去商場購物。路上遇見一堆正在發生點爭執的母女,兩個人的表情都傳遞出一股強烈的怒氣。不一會,媽媽邊走開了,把孩子留在了原地,而自己走到了較為遠一點的地方。在這僵持的期間,母親站在較遠的地方一直盯著手機,都沒怎麼關注孩子的行為變化。
時間過了很久,孩子的情緒慢慢得到了釋懷和恢復,可是母親依舊面無表情。孩子終於鼓起勇氣走向母親,母親依舊帶著點生氣的語氣說:"還想要那個布娃娃嗎?我說了家裡已經很多了,不能再買了!"孩子膽怯地回答到:"我不要了。"之後,便隨著母親走了。
看到這一幕,我明白母親是想要用"冷處理"的方式來教導孩子要學會分辨事情,不要一遇不順心的事就只會哭鬧。但這位母親卻犯了一個錯誤,便是已經把原本的"冷處理"變成了"冷暴力"行為了。這看似解決了問題,但實際上母親的"冷處理"已經超過了度量,對孩子造成了嚴重的消極影響。
一、冷處理與冷暴力可謂千差萬別
- 1、何為冷處理
卡夫卡有一句是這樣的:要冷靜耐心。從心理學上來說,冷處理就是先把眼前發生的事情擱置在一邊,因為越是以衝突的方式解決衝突的問題,最終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糟糕。
冷處理體現出來的是一種責任和擔當,反映著當事人心態的成熟、看問題眼光的長遠,以及理智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冷處理中,同樣也會給對方一定的關注,最終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讓問題得到完美的解決。
- 2、何為冷暴力
冷暴力,是一種具有破壞力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典型特徵就是控制,當親密關係發生了爭執,兩個人互相鬥氣,一定要讓對方難受,領教自己的威力。生活中,有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哭鬧時,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認為自己在孩子面前要樹立起權威,才能更好地控制孩子的行為。久而久之,就會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疏遠,孩子對父母也漸漸失去信任。
杜絕冷暴力的使用,合理運用冷處理。區分好冷處理和冷暴力之間的不同,面對孩子哭鬧時,把握好冷處理的度,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二、把握好"冷處理"的度,孩子受益一生
- 1、把握好"冷處理"的度,孩子性情更溫和
孩子學會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需要足夠時間,孩子哭鬧時逐漸平靜下來也需要時間,這個過程考驗父母的耐心。父母以耐心地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也更能體會到父母的用心良苦。
把握好"冷處理"的度,既不會讓哭鬧中的孩子產生以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想法,也很好地給予了孩子安全感個關注度,讓孩子的性情更加溫和,也有助於孩子冷靜地去反思自己的做法。
- 2、把握好"冷處理"的度,孩子更明白是非
茨威格的《斷頭王后》里有這樣一句:"安靜是一種很有力量的氛圍。正如一隻裝滿液體的瓶子,搖晃過後,一旦安放在桌子上就會出現沉澱物。
人也是如此,經過動亂後的冷靜思考,可以凸現出人性中不為人知的潛藏部分。"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給予孩子安靜獨立的空間,讓孩子在屬於自己的小空間裡漸漸化解自己的哭鬧情緒,轉而能夠冷靜地去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冷處理讓孩子有一定的自我空間,冷靜思考之後的孩子會更懂得是非,認識和改正自己的錯誤也更加有效。
- 3、把握好"冷處理"的度,孩子做事更鎮定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先是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鎮定地先將孩子轉移到一個較為安靜的地方,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這樣的做法既不會有一味寵溺讓孩子變得矯情,也不會有大聲呵斥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冷靜處理且把握好度,也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
冷處理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成熟與穩重,也是一種通透豁達的大智慧。當孩子哭鬧時,不要一味安撫妥協,也不要大聲呵斥暴力對待,學會用冷處理的方法,把握好度,管教孩子更有效。
三、控制好"冷處理"的度,需要這三個步驟
- 1、首先,父母要學控制孩子哭鬧時長
最近有項研究表明,嬰兒長時間哭泣會損害大腦健康,損害孩子發育中的大腦,嚴重的話還可能會導致認知障礙。
有些父母在用"冷處理"方法對待孩子的時候,往往陷入到一個誤解中,認為冷處理就是不要去理會孩子,讓孩子自己慢慢去消化情緒。但其實,父母要知道哭是孩子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他可能也只是想以此來得到你的關注,所以父母要用"冷處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千萬不要過長時間地不理置孩子,這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也會對孩子的心理和大腦產生嚴重的影響。
- 2、其次,父母與孩子做好適當的溝通
溝通是親子關係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不懂得溝通的父母,往往與孩子之間會存在很大的隔閡。父母不懂得孩子內心之所需,孩子更不能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最終導致孩子變得內向沉默。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可以選擇先把孩子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給予孩子一段時間來發泄自己的情緒,但發現孩子的情緒較為穩定之後,父母也要主動地走向孩子,詢問孩子的內心想法。在這期間,父母一定要學會用心平氣和的方式,不要帶著一種權威和孩子對話,學會蹲下身來,和孩子同水平高度進行交談,或許你會發現親子之間關係更加親密,更能夠達到共情的效果。
- 3、最後,父母心平氣和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人是群居動物,每個人都獲得來家庭、父母,朋友的情感支持,向其傾訴煩惱,能夠釋放不良情緒。而每個人也不都是十全十美的,每個人身上都會帶有瑕疵,所以當孩子哭鬧時,父母要有耐心地以溫和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媽媽是超人》里的一位媽媽賈靜雯,在面對孩子用"哭鬧"的時候,她的"冷處理"做法就很值得父母們借鑑和學習。一天晚上,到了睡覺時間,女兒卻不肯乖乖睡覺,吵著要出去吃蘋果。得不到媽媽的允許,孩子開始爬下床往門口走去。賈靜雯快她一步將門關上,孩子便坐在門邊上號啕大哭。但賈靜雯仍舊態度堅決,先是任由孩子哭。等到孩子情緒穩定後,她才慢慢走到孩子身邊,蹲下身來去安慰孩子,但堅決不向孩子妥協。安撫完孩子的情緒之後,她用一種心平氣和地方式教育孩子,並且指引孩子改正錯誤。
"冷處理"對孩子的吵鬧,確實會比一味地慣縱孩子或以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更有效果,但父母要注意把握好"冷處理"的度,避免"冷處理"變成"冷暴力"。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