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經歷一番波折,《小小的願望》終於上映。截至目前,雖然評分不是很高,但影片的情感內核,卻不容小視。
先來說劇情:患上了肌肉萎縮症的高遠(彭昱暢飾)在病床上躺了兩年,即將離世前,他說出了自己的願望——「談戀愛、破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就因為這個「願望」,高遠的兩位好友徐浩(王大陸)與張正陽(魏大勛)不顧一切,千方百計幫他實現。
表面看,這個願望很man、很符合青春期男孩的心理特點:
19歲少年臨死前的願望,既不是爸爸以為的長跑,也不是媽媽覺得的籃球,更不是好友認為的看海,而是對性的渴望,這個「願望」又那麼隱晦,那麼上不了台面,不能和保守的媽媽說,只能和鐵哥們「交心」。
徐浩、張正陽毫不懷疑,全力以赴幫他實現,哪怕過程中被罵、被打、被懷疑,也沒有懼怕,沒有動搖。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就在觀眾以為高遠的願望實現,無憾離世之時,影片結尾,高遠的獨白,讓人催淚:
「失禁是真的,走火是假的。」
其實,高遠真正的願望,並不是談戀愛、破處,而是,在有生之年,讓身邊人開心起來,看著自己不留遺憾地離開。
簡單地說,高遠的願望是:
讓身邊人幫他實現願望的願望得以實現,成全身邊人的好意。
高遠要成為大人的願望,是假的;讓身邊人高興,才是真的。
一個瀕死的花季少年,還為別人這樣周全考慮,這樣溫暖堅強,從這個角度說,高遠根本不需要用什麼證明自己長大了,其實,他早就是個大人了。
成全別人的善良,也是一種善良
高遠的爸爸、媽媽、朋友都知道他去日無多,都希望儘自己最大能力,幫到高遠,讓他死而無憾。他們都不約而同,問高遠同一個問題:
「你有什麼願望嗎?」
身邊人的好意,高遠何嘗不知?他知道他們的想法,更知道他們想為他做點什麼的真誠心意。
因此,高遠說出了符合自己年齡特點的願望。這個心愿,有隱私、有難度,讓好友想幫他的願望有了目標,兩人排除一切干擾,拼盡全力去實現。
19歲的高遠知道:
身邊人有強烈幫他的想法,他極力配合、讓他們的想法順利完成。
從他人角度出發,成全別人的善良,讓別人不留遺憾,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善良?
朋友的善良是可見的、直接的、被認可的,
高遠成全別人的善良卻是隱藏的、含蓄的,這種潛在的善意,往往比前者更偉大!
曾看過一則故事:
有個演員演出前趿拉著鞋子,他的學生看到了,就幫他穿好了。演員對他表示了感謝,可學生一離開,演員又把鞋子脫下來趿拉著。
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演的是一個長途跋涉者,由於疲憊不堪,他需要趿拉著鞋子,這是劇情需要。」
「可為什麼你不說呢?」人們不解地問。
演員說:「我在成全他的善心,他是在真誠幫我,這樣,他會更快樂。」
在場的人無不為他成全別人的善心而感嘆。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某些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力量奉獻給他人。
真正的善意代表真心的關懷,這善意被接受、被成全後,送出的人往往由衷地滿足和欣慰,精神十分愉悅。
然而,現實中,我們常從自己的想法出發,強調自己的感受,考慮需要或不需要,往往忽視了別人的善意,不肯接受別人的善意,使對方奉獻和付出的願望無法實現。
這樣不知不覺中,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淡、封閉,失去和諧。
給別人善意,是一種美德;成全別人的善意,更是一種境界
請試著成全、接受別人的善意吧!
你會發現,人與人的關係,在你來我往中,變得更加醇厚、溫暖、純粹,難忘。
我想,這也是《小小的願望》,蘊含的大大的智慧!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更多乾貨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