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黃埔軍校的校長室擺著一張桌子,看起來像鋼琴,實際非同尋常

2021-05-21     開心菜菜慢生活

原標題:廣州黃埔軍校的校長室擺著一張桌子,看起來像鋼琴,實際非同尋常

多年以前,去參觀黃埔軍校竟然遇到沒有開放,最終只能遺憾而歸。

還記得上回去,是從長洲島坐船,導致我一直誤以為去黃埔軍校只能坐船。多年以後,才知道其實汽車也能直接開到黃埔軍校。

這回,終於開放了,卻是人山人海,連拍個黃埔軍校的校牌都很難。

黃埔軍校的地位一直可與美國的西點軍校相比,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為什麼廣州要建黃埔軍校呢?說來話長。

辛亥革命失敗後,帝國主義的勢力落在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里,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人們的生活一日不如一日。

廣州有座中山紀念堂,清朝時期是廣州城的軍事重地,民國時期是廣東省督軍署,1917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中山紀念堂成為了總統府。孫中山的夢想是推翻封建帝制,統一中國,解救國民於水火。於是,他開始進行北伐。

1922年,孫中山的部下陳烔民叛變,企圖阻撓孫中山北伐,炮轟總統府,總統府被夷為平地。

孫中山最終將陳烔民趕出了廣州,使得陳烔民退守東江,但是經過多次討伐陳烔民都沒有成功。

這個時候,孫中山意識到,必須要有自己的軍隊。1924年,以培養革命人才的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便這樣誕生了。

1925年,擁有了自己軍隊的孫中山再次討伐陳烔民,這次終於取得了勝利,這次勝利,使黃埔軍校名聲大噪。黃埔軍校前後培養出來的優秀軍官大約有4萬多人。

了解了黃埔軍校的前生今世,再參觀黃埔軍校,心情上很不一樣。雖然現在的黃埔軍校是後來修建的,只有門口的2棵大樹是原來的樹,原來的建築早已在戰火中被夷為平地,但新建的黃埔軍校基本保留了原來的模樣。這便使我們走進黃埔軍校,思緒便回到了1924年的時候。

黃埔軍校最熱門的房間是校長室。

校長室的牆上掛了三個人的頭像,一個是廖仲愷,一個是孫中山,一個是蔣中正。

廖仲愷雖然沒有當過黃埔軍校的校長,但是他的功勞不可不提。孫中山北伐的經費便是廖仲愷籌集的,黃埔軍校也是廖仲愷協助籌建的,他在中國革命的事業上做出過許多突出和卓越的貢獻,被視為「黃埔的慈母」。

孫中山自不必說,而蔣中正是黃埔軍校的第一任校長。

掛這三位的頭像,對黃埔軍校來說,具有強烈的意義。

校長室里擺放著一張很特別的辦公桌,乍一看還以為放了架鋼琴。細看之下才知道這樣的辦公桌是為了保護其私密性。當桌面有重要文件的時候,兩側的擋板可有效遮擋別人的視線,以防被人偷看。

校長室里還貼著第一期黃埔軍校的學生名錄,姓名和籍貫都十分詳細。

除校長室外,還有大會議廳。其實這裡是軍校教職員、官長、教官和指揮官用餐的地方,但因為學校經費不足,也常常被用來當作會議室使用。

為了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學校還有讀書、看報的閱覽室。

軍校的學生宿舍也十分簡陋。當心裡想著,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在這樣艱苦簡陋的條件下為中國解放事業做抗爭的時候,一股敬意由衷而升。

黃埔軍校一直都是廣州比較熱門的旅遊景區,在它附近還有北伐紀念碑和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烈士墓。紀念1926年北伐戰爭爆發後為革命犧牲的300多名黃埔軍校學生以及在兩次東征、平定滇桂軍叛亂和沙基慘案中犧牲的烈士。

特別喜歡一句話: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他們為了和平飛過。

黃埔軍校,曾是讓廣州燃起希望的旗幟,也是讓中國燃起希望的一面紅色旗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vzIjnkB-4LL0rMd5H1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