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不再滿足三四線市場的同時,淘寶卻宣布用聚划算「下沉」。
8月下旬,聚划算宣布將99大促正式升級為「99划算節」。據悉,「99划算節」將成為阿里系又一最高標準的購物狂歡節。
也就是說,以後「99划算節」會成為與「6·18」「雙十一」比肩的大型電商購物節,其分量不言而喻。同時,關鍵詞「划算」二字背後也關聯到阿里兩個重要舉措。
聚划算「下沉」
「划算節」不難讓人聯想到阿里旗下的「聚划算」,主打低價的「划算節」也正是阿里為打開下沉市場走出的關鍵一步。
拼多多的快速成長,的確讓阿里及其他電商看到了下沉市場的巨大潛力,眼看著京東也聯合微信做起了社區拼購,阿里扶持「聚划算」也在情理當中。
聚划算將主要通過品牌定製和工廠定製兩個方向推進。
品牌定製,是圍繞品牌做更多定製化貨品,幫助品牌做更多新品類延展,挖掘更多新的SKU,甚至深度庫存的大爆發。比如與百麗就是此類合作。工廠定製,更多是圍繞產業帶做縱深挖掘,將優質的供應鏈好貨推出來,獲得更多交易。
更何況,「99划算節」這種共贏的模式,電商與消費者都是喜聞樂見,一二線城市居民即便購買力較強,但面對價格低廉的產品,他們也不吝於掏出錢包。
比如,拼多多宣布進軍一二線城市後,財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的12個月內,拼多多活躍買家數為4.832億,同比增長41%;活躍買家的平均年消費額為1467.5元,同比增長92%;第二季度月活用戶數為3.66億(去年同期為1.95億)。
要論在一二線的影響力,阿里的淘寶自然有著更天然的優勢,拼多多成功試探了消費者的需求,那淘寶又怎麼會放過這嘴邊的香餑餑呢?同時,下沉市場消費者本著實惠第一,對平台的黏性相對較弱,在同樣的低價面前,更容易分流到聚划算中去。
至於下沉市場給出的反饋究竟如何,馬雲口中的「倚天劍」這次出鞘是否漂亮,「99划算節」會給聚划算一個較完整的答卷。
拼多多「拼了」
相對於聚划算一路下沉,拼多多的路可不是那麼好走。
就算活躍買家數量喜人,但用戶增速回落仍在暗示著拼多多人口紅利已盡。
今年「6·18」拼多多就拿出「百億補貼」聚集流量,購物節第一天即宣布針對全網熱度最高的10000款商品,聯合品牌讓利,其口號是「拼多多上永遠能找到更驚喜的價格」。
圈地之後,拼多多轉為靠廣告營銷、綜藝冠名的手段打響知名度,並在供應鏈端、工廠合作方面加大投入宣傳,維持高營銷、高補貼的運營投入。
高補貼的同時,研發投入是拼多多另一項大額支出。拼多多在今年第二季度的研發投入首次達到了8.037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332%,該部分投入主要為人才、算法、系統投入,且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拼多多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提升品牌形象,挖掘更多一二線消費者。面對即將開始的與聚划算甚至整個阿里系之間的競爭,拼多多顯然「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