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鋼盔為何裝一層網狀物,不光是為了美觀,有著大作用

2020-12-11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二戰日軍鋼盔為何裝一層網狀物,不光是為了美觀,有著大作用

國內的抗日影視劇塑造的鬼子形象大多都是手持38大蓋,頭戴鋼盔的形象,很多影視劇內的鬼子鋼盔上罩著一張網,抗日劇中日軍頭戴網罩的鋼盔這一點還是比較符合歷史的,但是也要分具體的歷史背景。這些鋼盔上的網狀物可不只是為了美觀,還有大的作用。

先從日軍鋼盔說起,日本在1920年就開始給士兵配備鋼盔了,當時的日本從法國引進了亞德里安鋼盔,這款鋼盔是法國在一戰時期設計出的,可以算是現代軍用鋼盔的鼻祖,但是亞德里安鋼盔的尺寸較大,不太適合日本人。

亞德里安鋼盔

日本開始自行設計鋼盔,較大程度上參考了亞德里安鋼盔,設計出了01式鋼盔,該型鋼盔散熱孔蓋是櫻花形狀的,這款鋼盔也被稱為櫻花盔,該型鋼盔在1932年前是日軍的主力鋼盔。如果抗日劇的背景是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出現了90式鋼盔是非常不嚴謹的,多數這一背景的抗日劇都有這個錯誤,就不一一列舉了。

日本01式鋼盔

由於01式鋼盔的缺點非常多,如帽舌偏長阻擋視線等,日本也開始了設計新式鋼盔,在1930年設計出了90式鋼盔,在90式鋼盔列裝日軍後,立馬就受到了一個大考驗,1939年蘇日諾門坎戰爭爆發,暴露了日本鋼盔非常多的缺點,日本鋼盔的帽徽是紅色的,在日光下非常明顯,成了蘇軍的靶子,大量鬼子因為90式鋼盔的這個缺點喪命。諾門坎戰役中很多鬼子都不願意佩戴鋼盔,或者悄悄的將帽徽破壞掉。

原品90式鋼盔,注意彈孔

90式鋼盔最為致命的還不是說大帽徽容易成為靶子,畢竟三五百米的距離被擊中的機率還是很小的。90式鋼盔的內襯太薄了,冬天在頭部出汗後頭皮容易被沾粘,摘下頭盔時頭皮被扯下,夏天被日光照射後燙頭皮,簡直折磨人。日本認識到90式鋼盔的缺點後,又設計出了98式鋼盔,這款鋼盔大多出現在太平洋戰場,國內戰場裝備數量非常少。

我軍繳獲的90式鋼盔,此圖可以看出反光比較嚴重

90式鋼盔的外漆在日光下反光也比較嚴重,當時在我國的日軍子因為這一問題,也被我抗日軍民大量殺傷,有些有經驗的日軍,在戰鬥前用泥塗滿鋼盔避免反光,但是大家都知道泥干自掉,塗泥也無法真正解決這一問題。

日軍自然也認識到了這一問題,日本也為90式鋼盔開發出了偽裝網,但時各國的鋼盔都是鍛造的,製造完後還需要打磨,鋼盔的外表非常光滑,這一問題並不是90式鋼盔獨有的。鋼盔上加裝偽裝網可以有效的破壞鏡面反射,可以抵消些反光。

鋼盔上加裝上偽裝網也可以避免在碰撞後發出巨大的聲響,畢竟打仗要摸爬滾打,磕碰自然是免不了的,偽裝網在碰撞中也可以起到一點緩衝作用。偽裝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便於固定偽裝網,從樹上折點樹枝和草,很容易通過網眼固定,增強隱蔽性。特別是在偽裝過程中,加上樹枝和樹葉,偽裝起來效果比較不錯。

帶偽裝網的90式鋼盔

關鍵偽裝網這個東西還便宜,便於大規模生產,實際作戰時起到的作用還不小,所以日軍也大量給士兵配備偽裝網。而且日本也開發出了鋼盔罩衣,可以有效避免鋼盔反光的情況。

帶罩衣的90式鋼盔

抗日劇中日軍鋼盔上有偽裝網是很符合歷史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中也很真實的還原了在偽裝網上綁樹枝等偽裝的歷史情景。

二戰中往鋼盔上加裝偽裝網也不是日本的專利,美國、德國、英國都在鋼盔上加裝偽裝網,而且偽裝網這款小裝備仍然延續至今。

二戰美軍鋼盔和偽裝網

二戰德軍鋼盔和偽裝網

越南戰爭時期,美軍也為鋼盔配上罩衣加裝偽裝網,但是美軍把這些裝備當成了塗鴉板和儲物架,在罩衣上寫著各種反戰標語和符號,偽裝網綁著香煙和火柴等,就相當於一個簡單的儲藏工具,看起來非常實用,並且外觀顯得非常酷。

以色列在鋼盔偽裝網上玩出了花樣,裝備的不規則偽裝網既可以增強隱蔽性又可以有效的降溫。雖然看起來怪怪的,但是看起來也不錯,又酷又實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hmjVXYBX2TYn2u-C1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