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唐太宗身邊最有才的女人:若不是早去世,壓根沒有武則天機會

2019-11-17     文裁縫

清代乾隆年間,為了給皇宮的后妃們以賢德訓教,乾隆皇帝命宮廷畫師擇歷代后妃之有德者繪製了一組十二幀的《宮訓圖》,其中一幀就是《徐妃直諫》。畫的就是徐惠規諫的歷史典故。那麼,這個徐妃是何許人也?她所規諫的人是誰?歷史上的她為何為後人贊道?

李世民身邊不僅是美女若雲,有令他幾乎色令智昏的楊婕妤,還有前朝隋煬帝之女楊妃和秀色可餐的陰妃、燕妃、韋妃、王氏,由此可見,武才人的嫵媚還不足以讓一代英主李世民為之動情。那麼,李世民身邊最有才情的女人是誰?這個女人最夠歸向何處?

唐太宗作為一代的名君,他的后妃中也有兩個和他一樣在歷史上留下了美名。一個是皇后長孫氏,另一個就是徐妃。在詩歌的黃金時代的唐朝,詩人多得不勝枚舉,但幽閉深宮的徐惠竟在唐代詩人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全唐詩》卷五載有她的詩作五首。

徐妃,名徐惠,湖州長成人,據《新唐書》上《徐賢妃》記載:徐惠生下來剛剛五個月就能開口說話,而且口齒清晰、伶俐,四歲時就能口誦《論語》、《毛詩》等經典著作,八歲時能寫通篇流暢、頗有文采的好文章,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天賦,堪稱當時的奇才女。

徐惠自幼就喜歡讀書,常常手不釋卷,官居右散騎常侍的父親徐考德對這個天資聰穎的女兒更是百般鍾愛,經常讓她讀一些經史子集方面的書,以豐富她的知識。一次,其父讓她用屈原的《離騷》體作《小山篇》,她略加思索竟脫口而頌:

仰幽岩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思。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從此徐惠的名聲廣為流傳。唐太宗聽說後,下詔將她召入宮中,納為才人,時年十一歲。

長安崇聖寺中有一座「賢妃妝殿」,有一天,太宗出遊至此,令人召徐惠同游。但過了很長時間徐惠都沒有到。太宗很生氣,後來他看了徐惠叫人送來的這首《妝殿答太宗》詩後,便轉怒為喜了。太宗欣賞她「揮毫立成詞華績贍」的飽學之才,將她升為婕妤,不久又升她為充容,位列九嬪。

晚年的唐太宗好大喜功,對外頻繁發動戰爭,而且還大興土木、修建宮室,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的破壞,老百姓怨聲載道。徐妃於是積極進諫,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勸說太宗。貞觀二十二年春,太宗出遊玉華宮時,徐惠上疏:寫了篇《諫太宗息兵役疏》收錄在《全唐文》中:人民的痛苦、疲勞是叛亂的導火索,當人民不堪重負時,必然會起義反抗的……告誡太宗能減少兵役、勞役,讓人民休養生息,發展生產。

作為宮內一個剛過二十歲年輕妃嬪,能關心政事,有如此敏銳的政治頭腦和博大的胸懷,徐惠可謂奇女子。而太宗作為一代名君,對徐惠的進諫非常讚賞,給予她豐厚的賞賜,對於太宗的知遇之恩,徐惠也非常感激。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去世,徐惠悲痛憂思成疾,卻婉拒太醫診治。永徽元年,也就是太宗去世後兩年,帶著對太宗的無限深厚感情與追思,徐惠告別了人世,終年二十四歲。高宗念其賢德,下詔追諡「賢妃」。並按其遺願,葬於昭陵,了卻她「日夜侍奉在先帝身邊」的心愿。

徐惠僅大武媚娘兩歲,被李世民召進宮幃封為才人的時間也就在十四五歲間,但幾年下來徐惠卻從正五品的「才人」晉升到了正二品的「充容」,可見太宗皇帝的寵愛有加,而武媚娘從進宮直到太宗皇帝駕崩出宮進感業寺為尼時也沒有任何職位的升遷,終身為「才人」。從歷史文獻所載來看,武則天的才華是無法與徐惠比肩的。由此可見,在太宗李世民宮中,最有才情的女子不是武則天,而是徐惠。

更多有關唐朝內容,敬請關注《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京東剁手價促銷,直接減價10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dBGg24BMH2_cNUgL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