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觀學社」頭條號,每天優質文章視頻,幫您開闊視野,管理有道,領導有方!
董明珠是一個有立場的領袖,相信在她的帶領下,格力肯定能突破網際網路對傳統行業的壁壘,安然度過這個寒冬。
2019進入到最後的兩個月,但對於整個製造業來說,則是寒冬將至。
財新中國PMI系列報告:中國9月財新製造業PMI錄得51.4,預估為50.2,前值為50.4。10月8日公布的9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錄得51.3,較7月回落0.8個百分點,為七個月新低。
有人裁員、有人破產,也有人希望在這一片哀鴻遍野的市場環境中,成為亂世英雄。
如果有誰能代表中國製造業的領袖,那一定非董明珠莫屬,然而就是這個熱血、鐵腕的強勢總裁也無法在寒冬中倖免。
「很多公司一開始乾的風生水起,但幹著幹著卻越干越差?」
「能人總是留不住,甚至有的出去了還會跟公司對著干?」
「上上下下都是虛假服從,開會說的明明白白,執行卻屢屢失敗?"
以上問題,身在傳統行業摸爬滾打的你並不陌生?
很多時候,做老闆越做越寒心:常常發現管理漏洞使自己不上勁,執行內耗只能自己干操心。
我們總覺得一切問題是機制和流程的問題,所以把大量的精力都耗費在設計機制和制定流程上面。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企業一切的問題歸根到底都是「人」的問題。
那麼,關鍵是怎麼去解決人的問題呢?
其實,人的問題說到底都是立場的問題。
人是不分好壞和對錯的,往往是因為所處的立場不同,所以我們經常所說的統一人心其實就是統一立場。
但是,問題來了,什麼是立場?
立場並不是虛頭巴腦東西,通過這篇文章,將對立場的進行系統化的解釋,說明一個企業要做大,到底需要怎樣的「立場」。並且,公司內部自上而下也要進行一個自測,你是否具備這幾大立場?
我們把立場問題總結為「三大立場」,分別為客戶立場、公司立場、干大事的立場。
在很多企業里,員工、高管甚至老闆,在經營過程中,都會出現背離「三大立場」的現象,從而導致內耗產生。
董明珠曾說過:消費者每一件小事都是我們的大事。
因為拒絕哥哥通過自己的關係拿回扣,哥哥和她絕交十幾年,哥哥輕鬆拿走100萬好處其實不算什麼,她真正擔憂的是:如果這麼做了,每天只要勾兌關係,只顧自己利益,誰還會用心去為客戶呢?
一個公司所有的業績都是靠客戶實現的,真正給員工發工資的也不是老闆,而是客戶。
我們做的任何事,都要從用戶標準衡量。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目光只放在了個人利益上,只干業務不做服務,客戶滿不滿意我不管,只要我能賺到錢。
長此以往的背離用戶價值,公司也遲早會崩盤。
所以,凡是違背用戶價值的組織、流程和文化都要砍掉。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拿微觀學社來說,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和很多公司一樣,很多機制是匹配營銷屬性的,即誰能做出訂單誰就能拿大錢。
但是2018年初,我們開始不斷地對機製做改善,從業績導向轉為服務導向。
具體的做法如下:
1. 文化上:2018年,提出服務理念:「紮根服務、生長大樹。」從以前側重業績到關注客戶滿意度,創造客戶價值。
2. 組織上:營銷事業部拆分,一部分併入新媒體事業部,服務線上VIP;一部分併入合伙人服務事業部,服務合伙人。
3. 機制上:每個客戶都有歸屬人。以前,一旦客戶後續再次成交,提成會全部劃到歸屬人;調整後,提成比例將劃分一部分給到服務人員。
我們為什麼有這些調整?
是因為我們明白,有服務就會有轉化,一味的追求業績只會傷害客戶。如果客戶離你遠去,還談什麼基業長青呢?
所以,我們不能總是去標榜自己堅持客戶立場,而要去真正的做變革:
公司層面:砍掉違背用戶價值的組織、流程和文化
員工層面:思考我的工作如何更好地創造用戶價值?
如果一個公司從上而下能落地這兩大板塊,這個公司的潛力自然就出來了。
董明珠在上魯豫的節目時表過態:你可以罵我,但絕不可以說格力的壞話。
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的企業里的員工有沒有說過詆毀公司的話,做過傷害公司的事?
很多企業不大家表面一條心,但實際上「上班老闆罵,下班罵老闆。」
因此,公司立場的第一要義,首先是具備坦誠之心。
舉個例子來說明,在公司,有員工離職。
第一種員工,他可能有更好的發展。
考慮好了之後。他去坦誠的跟領導溝通,說:「領導,我想清楚了。我現在心也不在這個事情上了,所以我選擇離開,這樣於我個人,於公司都好,請領導批准。」
如果員工坦誠去和領導溝通,領導為了把他留下可能會考慮給他漲工資、晉升職位。
他要麼接受就留下來,要麼不接受還是選擇出去干。
如果是坦誠相待,這樣的人即使不合作了,還是會受人尊敬的。
但是還有第二種員工,他在公司里幹著,心裡卻想著外面的事。
拿著公司的錢,還說著公司的壞話。有的員工甚至在客戶端抱怨公司,說公司這不好那不好,老闆這不好那不好。
這樣的人於公司於個人都是一種傷害,為什麼?
詆毀公司對公司的影響顯而易見。
於個人,你的心境壞了,你以為你跟客戶抱怨,客戶會同情你、支持你。但客戶從心底里就看不起你這種背主求榮的人。
所以公司立場就是:凡是違背公司的事不能幹,話不能說。否則於個人與公司都是一種傷害:一邊占著這個位置,一邊數落這個地方,這樣的人遲早會出大問題。
我們前面提過,很多老闆都會出現立場上的問題。很多老闆可能會不服氣:公司是我開的,我肯定是最有立場的。
但是,很多公司無法改變就是因為老闆都希望員工變,自己卻不變。
要讓事情改變,先讓自己改變。這個變,變的就是老闆的氣質、性格和心態。
如果你的最高立場是把這件事干成,那你根本就不會去抱怨員工,更不會去抱怨行業。
換個角度來說,我們不妨想想,如果是今天馬雲來做你的企業,他會怎麼做?如果是李嘉誠他來做,他又會用什麼樣的性格、氣質和心態來做呢?
所以你突然之間會發現:很多時候根本不是企業的問題,也不是團隊的問題,而是你這個老大的問題。
有些人動輒就喜歡說:「我就這性格,我說話直你別介意啊。」
你憑什麼說話直還讓別人不介意呢?
這樣的人如果當了領導人就更不用提了,領導人說話的目的是讓底下的人接收到。而不是一味圖自己痛快,從來不顧別人的感受。
真正要干大事,該軟的時候就得軟,該變的時候就得變,該正的時候你就要正,你要去調整自己。為了把這件事干成,甚至能放下名利性情。
還是以董明珠來說,最開始做銷售,董明珠的銷售額占據了整個格力電器的8分之一,但是後來公司一大批骨幹成員突然集體辭職,董明珠卻放下每年凈賺百萬的業務員工作,而去做每年只收入幾萬塊,沒提成、不討好的領導崗。
為什麼?因為董明珠心裡裝的是格力,為了這份事業她甘願30年不再婚,甘願拿著稅後200萬的工資。
所以,如果你不願意為你乾的事情改變,要麼就是這個事情不是你的立場,要麼就是這個事情太小。
那麼,我們在公司里要自上而下的去自省,過去在公司做事,有沒有違背這「三大立場」。如果有,你預備做怎樣的改變?
人大於一切的組織,沒有立場的人將是組織的毀滅者。
董明珠是一個有立場的領袖,相信在她的帶領下,格力肯定能突破網際網路對傳統行業的壁壘,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一切的品牌與企業都將呈現「立場」的特徵。
大道之行,立場為公,共勉。
點擊下方連結,加入微觀學社增長營,暢聽400+管理乾貨大課,涵蓋管理到營銷等各個方面,持續更新中,10年諮詢軍團,百萬在線學員,與您一同學習陳平老師的商學乾貨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