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H體驗:操控進階!PRO DISCOVER外撇車把

2020-01-20     美騎

生活壓力大,壓的人喘不過氣,這時候需要去放鬆一下自己,我也有壓力,我也要放鬆,我選擇騎Gravel。不一定非要去深山老林里才叫越野,不一定非要去窮鄉僻壤才叫穿越,作為都市喧囂塵埃的一分子,我選擇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行走在燈紅酒綠的森林裡,徜徉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

台階是我的障礙,落差是我的跳台,每一處坎坷,都是我的練習場,每一條街道,都是我的新舞台。

騎Gravel,就是騎操控,作為「重口味」公路車,雖然Gravel無法與公路車完全劃等號,但公路車能去的地方,我能去,公路車難行的地方,我能走,這一切的基礎,就是操控。

在你自身技術、水平暫時不會有更大突破的時候,提升操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強對車輛的掌控。傳統公路車以及傳統Gravel車使用常規的彎把,寬度較窄,上下齊平,雖利於你高速騎行,但不利於你輾轉騰挪,在複雜路況下更是無法讓你體會人車合一的操控樂趣。

山地車,憑藉平直的車把,更長的力臂,更寬泛的做功角度,能夠讓你更好的對車輛進行操控,但你也不能直接在公路車或是Gravel上移植山地車的直把,那不就變成「四不像」了嗎。

雖無法直接使用山地車的「一字把」、「燕把」,但你可以選擇一個更為聰明的方式,來提升操控,那就是外撇彎把。

其實外撇彎把並不是一個「新鮮貨」,早在幾年前,FSA旗下的公路彎把就採用了下把微微外撇的設計,來增加車手的操控能力。而對於玩法更加重口味,對操控要求更高的Gravel車型,PRO旗下的DISCOVER系列,更是專門研發了一整套針對Gravel車型的「專款專用」產品,這次體驗的,正是DISCOVER系列鋁合金外撇彎把。

彎把整體採用6066鋁合金材料,輕巧結實,實測重量289克,這個重量並不算輕,但考慮的外撇彎把額外多出的材料以及對剛性的要求,這個重量還能接受。同時我發現,DEDA的Gravel100外撇彎把使用了7075鋁合金材質,重量比DISCOVER輕了100克,但價格要貴上不少。與DISCOVER同價位且同樣使用60系列鋁合金的其他品牌彎把,在外撇角度遠不及DISCOVER的情況下,都要略重一點,由此可以看出,DISCOVER產品在材料的處理上以及重量的控制上還是要稍好一點。

尺寸方面,我的常規彎把是中對中42厘米,DISCOVER外撇彎把我也選擇了同樣的上把中對中42厘米規格。

下把外撇30度,外撇程度十分誇張。實際上,考慮到彎把還要安裝手變,為了保證上把位騎行的手部姿勢正常,外撇角度不會過於誇張。市面上已有的外撇彎把基本都控制在了12-25度左右,DISCOVER外撇彎把憑藉30度的前衛設計,勢必在下把位抓握上,能帶來更加直接、乾脆的感受。

除此之外,DISCOVER系列還有12度外撇角的鋁合金彎把以及20度外撇角的碳纖維彎把可供選擇,但在我看來,既然都選擇了外撇彎把,那就是對操控有追求的人,別那麼保守,一步到位,選個角度最大的,盡情體驗複雜路面騎行時外撇彎把帶給你的快樂,省的選了12度外撇彎把,用著用著又眼饞30度的外撇彎把,想換又捨不得,一步三回頭,減少重複消費。

上把沒有採用人體工程學設計的橢圓管型,而是使用了傳統的圓管設計,也不具備內走線功能,這就是告訴用戶,DISCOVER的產品,就是簡單粗暴,讓你省去了「穿針引線」的煩惱,硬漢風格。

然而PRO旗下的產品,總是和SHIMANO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針對於SHIMANO Di2電子變速把堵控制器設計的末端集成走線開孔,也告訴你,「我們不是做不了內走線,我們就是不想做」,如果你使用的是Di2電子變速且又是把堵控制器,也可以放心使用這款外撇彎把,簡單粗暴的外表下,也有這種貼心細節,鐵漢柔情。這也隱約暗示著:同一個品牌,同一個夢想(你們都來用Di2吧)。

科技發展到現如今,鋁合金產品的製作工藝已經成熟的不能再成熟了,體現在DISCOVER外撇彎把上,就是整個車把截面平滑,管壁薄厚均勻,內部光滑細膩。加上外側的噴砂塗裝,儼然一副我很優秀,也很狂野的性格。

彎把依舊走了「小彎把」形態,Reach值73毫米,Drop值100毫米,沒什麼意外,和常規彎把基本相同,可以直接更換,也不用擔心會不會用著不趁手。

下把也是常規圓管設計,沒有變徑處理。但大外撇加上小落差,能讓下把位騎行更加輕鬆愜意,手腕也多了些休息的姿勢。

彎把兩側還有刻度,安裝手變更加方便。

一個彎把,聊再多也沒意思,還是裝車來看。

彎把安裝還算方便,線管不用額外加長。

中央刻度和水平角度容易被大號的把立蓋所遮擋,這點要注意。

安裝外撇彎把後的Gravel車,嗯,有內味了,一下子從稍顯清秀的少年變成了暴躁小哥。視覺方面顯得十分霸氣,外撇的車把也讓你的車和街上其他車區分開來。你要是跟朋友一起出門騎車,幾台車往那一擺,你猜圍觀路人先看誰的車?肯定是那個裝了外撇彎把的。哪怕你不是最有錢的,哪怕你不是配置最高的,但你看起來就是那個玩的最野的。

雖然外撇彎把是提升操控的「實用升級」,但相對怪異的外觀肯定還是會讓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詫異,你要理解他們,特立獨行嘛,就是這樣,就好比大街上都是山地車壓馬路,你冷不定騎一個胖胎雪地車,那你用腳後跟想想都知道,你肯定是最吸引眼球的那個。能接受讚美,也要能接受詆毀,肯定會有不明就裡的人上前問你,你這車咋摔成這樣了?

不要慌,直接跟他說,這是來自歐羅巴大陸的最新玩法,你們這些凡夫俗子道行不夠,理解不了,碟剎公路車不也是靠各大廠商硬推了這麼多年才慢慢火起來,更重口味的Gravel玩法,還需要時間和市場培養。

但你如果認為換了外撇彎把僅僅是在外觀上得到變化,那就真的膚淺了,30度的外撇畢竟不是擺設,下把最寬處可以達到中對中56厘米,意味著每隻手都可以外移7厘米,在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合理範圍內,車把與操控能力就是「一寸長一寸強」的概念關係。

競速的山地車直把長度基本在68厘米左右,傳統公路車彎把的寬度在38-44厘米左右,這意味著,42厘米的DISCOVER外撇彎把的下把位兩側,如果各自再外擴6厘米,就能夠獲得與山地車一樣的操控長度了。六厘米是什麼概念,基本就是三根手指的寬度,十分可怕,能夠在維持公路車基本形態的基礎上獲得幾近山地車的操控體驗,這是DISCOVER外撇彎把能給你帶來的最大提升。

而車把長度(寬度),並不是衡量操控的唯一標準,外撇彎把另一個好處,就是具有更好的人體工程學。山地車我騎過,從高中開始一直騎到大學畢業工作,只要騎行時間超過半個小時,手腕馬上會覺得酸,長時間握直把,會對手掌以及腕關節造成壓力。很淺顯的道理,站軍姿知道吧,你的手自然下垂,手掌一定是貼近身體,手背向外,而握直把時,手部需要從自然姿勢向內側轉動90度,長時間騎行一定會酸,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山地騎士停車後第一動作,就是甩甩手腕。

而DISCOVER外撇彎把,因為其30度的外撇,能讓手掌呈一個更為自然的姿勢握住下把,長時間騎行能夠減少手腕的負擔。手不酸,那自然操控就好了。

此外,相比於傳統彎把平行於行進方向的下把角度,外撇彎把能給讓你以更大的角度、更長的力臂掌控車頭方向,在通過障礙物時,能給給你的身體更強的支撐,為什麼很多漂移車會把車輪做出誇張傾角,也是這個道理——給車身更強的支撐。

由上訴三點:「絕對操控長度」、「人體工程學設計」、「更強的支撐」可知,DISCOVER外撇彎把,能顯著的提升車輛的操控能力。那它就沒有缺點嗎?

常規的公路彎把

Gravel車,字面意義是碎石路車型,意味著非鋪裝路面占據騎行的大部分內容,但這並不意味著Gravel車只能在非鋪裝路面騎行,就像很多人買牧馬人也照樣通勤一樣,Gravel車,絕大多數時間還是在路況完好的鋪裝路面上騎行,這個時候,外撇彎把也會有一些不方便,比如高速騎行時,過於敞開的手臂會帶來額外的風阻,更寬的車把影響橫向的通過性,甚至更重要的一點,你需要更大的空間來停放車輛,這些都是更換外撇車把的不便,我也不藏著掖著,都寫出來,最終選不選外撇彎把,決定權自然還是在你們。

總結:

對於普通公路車玩家來說,更換外撇彎把沒必要,但如果你真想獲得更強的操控感受,可以選擇保險一點的12度外撇彎把。而對於Gravel玩家來說,外撇彎把「真香」,外撇的角度越大越香,但你更換之前要明確知曉它會給你帶來的不方便,如果你能克服這些不方便,那你就可以盡情享受操控提升帶來的樂趣。

PRO這個品牌,在18年就已經敏銳的嗅到國外Gravel以及長途穿越的發展,推出了DISCOVER這個系列,專門生產適用於Gravel、旅行車的相關產品,近期SHIMANO又推出了專為公路越野、Gravel設計的變速套件GRX(RX810)系列,也表明相對保守的藍廠對這一領域的重視(SRAM的CX系列表示你來晚了),跟隨著SHIMANO的腳步,PRO也豐富了DISCOVER產品線,推出了諸如升降座管、外撇彎把等等細化的產品,搶占細分市場,在我們消費者看起來就是神仙打架。

但在國內,碟剎公路尚且未完全普及,更不用說Gravel這種更新一些的玩法了,但總要有人去嘗試新鮮的事物,不光要自己嘗試,也要不留餘力的去利用各自渠道推廣,堅持你所堅持的,相信你所相信的,總有一天,小眾玩法也會被世人接受和認可,到那時,希望你們還記得這裡有一個為你們操碎了心的分享者,人不狠話挺多的,忠厚老實LMH。

同場加映:PRO RACE COMFORT競賽舒適矽膠把帶

這次換車把也順便換了這條把帶,競賽舒適把帶3厘米寬,3毫米厚,兩米長,相比某牌皮把帶,看著就舒服,十分適合Gravel、長途使用。

把帶紋路是矩形點陣,表面比較潤,是舒適的橡膠手感,比較粘手。

把堵依舊是PRO經典的,輕,沒有反光。

收口貼紙太窄了!差評。

矽膠背貼很實在,相比某XX精品的矽膠把帶,PRO無論是從做工到用料,都非常厚道。安裝也很簡單,厚度足夠的把帶韌性極強,不用擔心安裝的時候就被拉扯變形,背膠也不會像傳統雙面膠那樣留膠,非常值得推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YRdxG8BUMKGWtVO2_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