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百擊》,將滿20歲的王源眼中的夏日

2020-07-16     呆若木一

原標題:《肆百擊》,將滿20歲的王源眼中的夏日

「愉快,都被消費。悲哀,渾然不覺。喜歡,不太完美。離開,所有虛偽」

「璀璨,只是片面。慘澹,近似永遠。艱難,視而不見。簡單,令人厭倦」

王源將滿20歲。在新歌《四百擊》里,他描繪的青春不是一片完美素凈的柔光,而是長滿了真實生活的紋理。復古電子合成器與失真吉他的音色構築著chill的氛圍、迷幻的聽感與夏日的浪漫氣息,用慵懶的唱腔與英式的傷感配合,音樂本身營造的聽感描繪著歌中提到的大海與自由,在尾段的人聲loop與「成長何苦帶來背叛」的爆發中流露出叛逆而灼熱的心緒,仿佛由慵懶走向成長、熱血與希望之中。

葛大為的詞深入淺出,初看是字面意思,細究又別有深意。

歌詞中兩次提到海,「總會有一片海,適合我去看看」「遠方有一片海,我來不及去看」,一方面呼應著歌中的夏日感,另一方面也來自與歌曲同名的電影《四百擊》中的經典畫面。在這部法國新浪潮電影代表作的結尾中,少年穿過村莊,走過泥濘,滑下土坡,沖向大海。這裡的大海仿佛是自由的歸宿。

MV用了各種畫幅的切換來表達歌中遊走在現實與夢境之間的交錯感。復古錄像帶中像是舊日快樂記憶的回溯,動態感強卻被困在逼仄的方框里。寬幅里的他則情緒更為鮮明,一人遊走於海邊,在光影中穿梭,孤獨著徘徊著。最後隨著音樂中人聲loop的加入,整體變得激昂、有力,他站在了衝浪板上,迎著浪向前,最後奔跑著沖入海中,以前後的反差暗喻成長。

MV結尾的回眸同樣致敬著電影《四百擊》的結尾,但不同的是,電影中的少年遇見大海後折返,畫面中的王源卻徑直衝入了海中,直向自由而去,書寫了一個更為光明的結局。

的確,王源在歌中相對陽光而鬆弛的表達與電影中的少年境遇大相逕庭,但對自由和真實的嚮往卻很相似,隱隱透著青少年與成人世界對撞後產生的無限思緒。

類似的表述是王源音樂的重要母題之一。比如在唱作人時期的《隨想》《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皆是類似主題其他層面的表達。《隨想》是少年在躁動中希望躍進想像世界的渴望,《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則是一種面對成人世界的迷惘。

不同的是,這次的歌里,他的表達不再是激烈的宣洩,而是以更加輕盈、鬆弛的態度去審視青春中高低相間的全貌,仿佛是個旁觀者的姿態,能夠把能量包裹在溫柔里一同向前聚成勇敢,心態上成熟了不少,表達上也詩意了不少。

EP以《肆百擊》為題,另外兩首則是屬於青春少年的另外兩個側面。

《奇妙直播頻道》由王治平擔任製作,小寒作詞、廖羽作曲,在器樂的編排上,用復古而優美的氛圍傳達著真摯而繽紛的畫面感,勾勒出了一個幻想中依然保留著童真、好奇與快樂的少年形象,清新而溫暖。

由王源自己作詞,王子作曲,鄭楠擔任製作的《花瓣》則是一首細膩感性的抒情曲,歌詞以花的凋落來說分離的愁緒,用煙花、花瓣比喻隨光陰變化的有時限的感情。鄭楠的編曲走簡約風格,以清冽細膩的鋼琴為主線,電子合成器的音色以寬廣的太空感把歌曲的氛圍拉寬,第二段副歌情緒濃時則藉助弦樂推進,在保持著清冷感的同時做出了層次。

在這張EP中,王源嘗試了新的風格,將chill馳放的氣息融進了自己的人格表達之中,立足於青春的多面性卻有了更加成熟化、詩意化的視角。

我一向贊成歌手在不同季節發行不同氣質的作品,會讓聽眾有「同在感」。《肆百擊》的三首歌放在一起,共同呈現出清新與憂傷混雜的夏日感,如同炙熱、綠樹、海灘與雷雨共同交織的夏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XGoWHMBiuFnsJQVOR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