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說過:「做人,修一顆平常心,接受無法改變的事。處世,修一顆寬容心,包容傷害過你的人。」
這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樣,人生才能拿得起,放得下,忘卻很多憂愁,減少很多煩惱。
但是人生也有現實的以免,很多人不計較,所以總是受傷,很多人太善良,所以總被辜負。有的人,你對他再好,也換不來感激,交不來真心,反而會讓別人變本加厲的欺負你。
善良在內,鋒芒在外,這樣才能保護自己少受傷害。一個人再心善,對這二件事也不能縱容,小心福氣慢慢溜走。
一、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別人
馬斯洛曾經提出過人的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從低到高,有五種需求,分別是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
我們自己通過勤奮努力,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樣當然會感受到幸福,但是這只是最低層次的生存需求而已。如果我們有了能力之後,還願意去幫助別人,給別人帶來成功。就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實現自我價值,這樣才能達到最高層次的滿足。
俗話說:「助人為快樂之本。」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你能夠幫助越多的人改變他們的人生,你就越會有成就感。即便別人不給我們回報,我們也會感到很幸福。但是幫人的前提,一定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如果有人來尋求我們的幫助,但是這件事情我們根本做不到,就會感到很為難。
有的人就是從來不會拒絕別人,怕拒絕之後會得罪人,所以勉為其難去做,事情當然做不好,最終不僅無法幫人,反而會被別人埋怨。南懷瑾大師說過:「一個人太顧及別人的感受,註定自己不好過。」當別人強人所難的時候,這種人不為我們著想,算不上我們的朋友,所以我們也不必委屈自己。越是在這件事上縱容別人,傷害的反而是自己的福氣,一定要重視了。
二、原諒對自己恩將仇報的人
什麼人對我們的傷害最深,有時候並不是我們的敵人,反而是我們信任的人。我們本來就知道敵人不會對我們好,所以對他們沒有期待。但是我們對朋友付出了真心,也希望得到回報,但是當朋友背叛我們的時候,不僅出人意料,還會心灰意冷。
很多善良的人,都喜歡幫助別人,我們不求別人報恩,但是至少請不要恩將仇報。生活中就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幫了別人一次,這個人看我們好說話,凡事都要我們去幫他做。而且他們從來不會心懷感激,你幫的次數多了,別人反而把這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因為自己的特殊原因,拒絕他一次,他反而覺得我們對不起他,讓他失望了。非但不念及過去的恩情,還會到處說我們的壞話,指責我們太冷淡,不幫朋友。遇到這種事情,會讓我們感到萬分痛苦。
其實,事情之所與會這樣發展,不僅僅是我們不懂識人,沒有看出這些人非常忘恩負義。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縱容了壞人,讓他們肆無忌憚的傷害我們。別人捅向自己的刀,很多時候都是自己親手遞給別人的。所以,對忘恩負義的人,我們千萬不能一幫再幫,早點遠離他們,這樣才能趨利避害,否則福氣會慢慢溜走的。
弘一大師說過:「富貴誰人不欲,福祿豈能強求。」我們每個人都想交好運,讓自己自己越過越好,越活越順。但是,我們如果做出了傷害自己的福氣的事情,就會惹禍上身,讓自己麻煩不斷。福氣是求不來的,但是我們只要能夠遠離禍事,福氣自然而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Wcc8W4BMH2_cNUgp1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