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點:
近日,以太坊聯合創始人約瑟夫·魯賓(Joseph Lubin)在特拉維夫(Tel Aviv)舉辦的 Ethereal 會議上承認,以太坊網絡的原始形式並不是為大規模應用而開發。「我們知道它肯定無法擴展,」 魯賓說。
隨之而來的是,大量比特幣支持者認為以太坊是意料之中的 「騙局」。但對 Devcon(以太坊社區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年度聚會)的以太坊粉絲來說,魯賓的聲明一點也不丟臉。
即使是那些知道以太坊第一個版本不可擴展的人,也不認為早期的宣傳具有誤導性。他們認為疊代只是一個內在過程。
以太坊初創公司 Status 的研究員迪恩·埃格曼(Dean Eigenmann)在接受CoinDesk 採訪時說:「比特幣支持者們有點像頑固的法西斯天主教徒,他們會認為其他一切都是錯的」。
Devcon 樂觀的氛圍凸顯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之間的區別,以太坊已經形成其自身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幣是作為一種個人主義的貨幣資產,而以太坊則是一種將繼續在智能合約方面進行試驗的共同承諾,儘管實現其大規模採用的路徑可能會很複雜。
Summa 聯合創始人詹姆斯·普雷斯特維奇(James Prestwich)是比特幣和以太坊間創建跨鏈資本流動項目的領導者之一,他告訴 CoinDesk,所有關於加密貨幣的故事都在演變。因此,即使區塊鏈項目表現出與原始白皮書不同的東西,也不能將其視為一種騙局。
「一些 10 年後仍存在的東西可能與今天存在的以太坊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也可能沒有很好的連續性」,普雷斯特維奇說,「但 10 年後,以太坊的名字仍將存在。」
談及以太坊基金會部分部門由布特林領導,埃格曼補充說:「基金會還沒拿錢跑路。」
那麼,從 2014 年啟動網絡以來,以太坊創始人們向散戶投資者出售了超過 700 萬枚代幣,這期間他們都做了些什麼?
他們催生了一個全球生活方式品牌,用獨特的美學定義以太坊事件,從不同性取向群體、動漫、到素食小吃、以及魔術師風格的關於金融包容性的小組討論等。
本周二聚集在一起的許多與會者,都在之前將資金投入到由開源軟體管理的公共池中,其中包括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程式中鎖倉價值 5.37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如果說比特幣支持者圍繞著由抗審查帶來的 「自由」 喋喋不休,以太坊的粉絲們則專注於創建 「開放」 和 「協作」 的平台,與傳統機構相比,這種平台的治理會更加平等。
歸根結底,從代幣銷售到 DeFi 貸款,以太坊平台帶來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活動,並對監管機構對融資後 「去中心化」 的加密貨幣的看法造成了影響。據初創公司 Dappros 稱,以太坊還吸引了全球超過 17,000 名忠實開發者。
但這個累積的價值,是否會轉化為下一個版本的智能合約平台,目前還沒有定論。
「缺乏策略」
Devcon 的與會者們並不羞於討論關於未來發展道路或誰來資助這項工作的話題。
根據以太坊客戶端 Parity 的通信主管彼得·莫里克(Peter Mauric)表示,目前與以太坊相關的大部分融資計劃,將優先考慮創建一個新的區塊鏈網絡 — — 以太坊 2.0。據了解,根據這些開發計劃估計,開發下一個版本的以太坊至少需要兩年。
「沒有人真正知道當以太坊 2.0 存在時,原來的以太坊生態會是怎樣,莫里克告訴 CoinDesk,「目前客戶端沒有太多新進展,大部分正在進行的都只是維護工作」。
正如普雷斯特維奇所說,以太坊 2.0 的第一階段(稱為 Phase 0)將於今年冬天推出。
「轉移到 Phase 0 的以太幣將被轉換為新的代幣,這些代幣將不能在鏈上移動。至少在上線 6 個月後,硬分叉將增加轉移的數量,在此之前將被鎖定。」
根據布特林、普雷斯特維奇以及 MakerDAO 基金會通信主管邁克·波爾卡羅(Mike Porcaro)的說法,在可預見的未來里,如何將成百上千的以太坊代幣和智能合約(包括 DeFi 項目)遷移到新鏈上,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計劃。
與以太坊基金會簽約的開發者傑米·皮特(Jamie Pitts),周二在開幕式上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擔憂。
「我覺得缺乏策略」,皮特說,「我認為有很多團隊都在研究他們的想法,但他們缺乏合作」。
根據由魯賓掌舵、位於布魯克林的風險投資工作室 ConsenSys 的通信主管詹姆斯·貝克(James Beck)表示,在即將推出的以太坊 2.0 區塊鏈網絡中,共有 9 個團隊在圍繞客戶端工作,包括協議實驗室(Protocol Labs)、Chainsafe和ConsenSys 旗下的初創公司 PegaSys。
然而,根據一些了解以太坊基礎設施項目的消息來源稱,大部分用於開發以太坊 1.0 和以太坊 2.0 的資金,仍然來自以太坊基金會或 ConsenSys,以及一些如 MolochDAO 和 Meta Cartel 接受公眾捐贈的融資機制。皮特告訴 CoinDesk,這不會對他造成困擾,因為這些資助者無法控制開發過程中的選擇。
埃格曼是貝克提到的 9 支在 Status 中的 「one-man Eth 2」 團隊之一,他告訴 CoinDesk ,這項工作並不是他的優先事項,因為他沒有獲得來自上述機構或組織的資金。因此,一位 Parity 工作人員在開幕式上站出來說,找到 「更多方式來為協議設計融資」 迫在眉睫。
然後,在下午關於從以太坊 1.0 過渡到以太坊 2.0 的小組討論中,布特林表示關於如何將代幣過渡到 「幾乎沒有任何中斷」 的新系統最終會有一個路線圖。觀眾詢問了幾個關於以太坊 2.0 上新代幣價格、在公開市場上的這些資產之間的價格變化、以及在過渡期間交易所如何支持流動性的問題。
包括布特林在內的以太坊核心開發者小組,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回應。
圖 | 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在 Devcon5 會議上發表演講(來源:Coindesk)
Zcash 基金會董事喬希·辛辛那提(Josh Cincinnati)對 CoinDesk 表示,儘管以太坊在對於該項目在依賴創始人資金的基礎上如何實現多元化,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但該公司已從自下而上實現了相當程度的去中心化參與。
「事實證明,以太坊非常擅長讓開發者接觸到來自其他國家的金融合約。」 辛辛那提說。
平行宇宙
由於以太坊 2.0 不是以太坊社區第一次創建新的區塊鏈網絡,因此許多粉絲相信,這兩個以太坊生態系統將有可能同時保持健康狀態。
2016 年,關於 「如何解決 The DAO 黑客事件」 這一問題導致了當時以太坊社區的分裂,分裂成了以太坊經典(Ethereum Classic,ETC,真正的 「原始」 以太坊網絡),以及我們現在稱之 「以太坊」 的網絡。據 CoinMarketCap 數據顯示,目前以太坊經典的全球市值已超過 5.25 億美元,而以太坊本身的市值為 195 億美元。
同樣,初創公司 Nethermind 創始人托馬斯·卡傑坦·斯坦查克(Tomasz Kajetan Stańczak)告訴 CoinDesk,只要人們繼續使用,他的團隊將繼續為當前版本的以太坊維護一個客戶端。
「我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說,這將會是永遠的」,他補充說,自 2017 年以來,他獲得的 15 萬美元的創業資金中,至少有 1/3 直接來自以太坊基金會。「 目前,我們正在向社區潛在的資助者展示,我們提供了一種重要的高質量產品,將長期使以太坊和 DeFi 生態受益。」
斯坦查克說,他的公司還計劃為以太坊 2.0 開發基礎設施,社區一直都知道以太坊 1.0 無法擴展到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程度。
他說:「與網際網路連接帶寬一樣,我不期望以太坊用戶會對容量感到滿意。我認為以太坊資源有限,有很多非主流的想法將極大地優化平台的可用性」。
實際上,以太坊區塊鏈的空間是有限的資源。由於系統瓶頸的擁堵,交易費用在 9 月下旬飆升至每天 35 萬美元。根據 Coin Metrics 的一份報告指出,區塊容量已接近 94% ,無法支持不斷增長的需求。
此外,這個超載的系統已經依賴谷歌雲(Google Cloud)和亞馬遜網絡服務(AmazonWeb Services)等企業級基礎設施提供商來作為支撐。
根據區塊鏈初創企業 Chainstack 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 57% 的以太坊節點運行在類似的雲託管服務提供商上。因此,如果這些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停止對專業節點運營商提供支持,該區塊鏈網絡將失去其大部分容量。
然而,以太坊的粉絲們對此並不擔心。對網絡在減少的信任程度的關注,還不如對他們的競爭對手比特幣支持者的關注。
莫里克告訴 CoinDesk,個人 「幾乎沒有理由」 去自己運行一個完整的節點。他預計,這項工作的大部分,將繼續外包給像 ConsenSys 旗下項目 Infura 這樣的服務提供商。
另外,他還認為,一個功能有限的、經過精簡的以太坊節點,仍然可以在極少數需要驗證的情況下對交易進行驗證。
維塔利克的觀點
布特林認為,以太坊 1.0 是一個成功的實驗,為以太坊 2.0 鋪平了道路;後者需要在進行實時交易前通過股權證明來關注激勵措施。
「我認為它做了很多好事。首次代幣發行(ICO)的繁榮為所有這些通用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提供了相當多的獨立資金」,布特林告訴 CoinDesk,並提到了 2017 年首次代幣發行的爆發,其中許多是用以太坊代幣進完成的。
關於 Layer2 的解決方案,能夠實現在鏈下進行大量交易,並保留以太坊帳本對交易進行最終確定,但布特林說,一些進展 「比預期的要慢」。雷電網絡(Raiden)沒有進展很快,Plasma 也沒有。但人們仍在反覆研究。」
布特林同時提到了來自商界人士的壓力,他們不鼓勵他公開談論這些關於擴展性的挑戰,正如所指出的那樣,許多人認為這是顯而易見的。「你不應該說你自己的平台有局限性」,布特林說。
布特林說,由董事宮口雅子(Aya Miyaguchi)負責日常運營的非營利基金會,至少為資助發展和社區繼續發展有 6 年的時間了。
「有很多新面孔,」 他補充道:「大多數以太坊 2.0 的開發團隊甚至在 2018 年之前都是不存在的」。
一旦 Phase 0 在今年冬天啟動 「信標鏈(beacon chain)」,將啟動以太坊 2.0 第一階段的開發,持有人將能夠兌現他們原來的以太幣,並通過 「抵押」 來運行新鏈。從理論上講,這將激勵社區致力於新鏈的發展,直到它變得可用為止。
莫里克估計,開發跨鏈工具需要 「幾年時間」。MakerDAO 基金會的波爾卡羅告訴 CoinDesk ,他所在項目的領導層表示,有興趣了解更多關於以太坊 2.0 遷移的內容。但他的基金會拒絕就以太坊支持的 DeFi 系統的未來發展發表任何聲明,至少在現階段是這樣的。
即便是作為資金的主要來源的以太坊基金會和 ConsenSys 將資源聚焦在開發新平台之後,許多持有代幣的粉絲也希望目前的以太坊系統能夠持續下去。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以太坊仍將是 DeFi 和許多其他區塊鏈解決方案的主要平台,」 斯坦查克總結道,「它會成長,而且會變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