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里,男人愛不愛你,就看一件事

2019-11-19     掌上撫州

好的家庭,從來不是一個人去經營

有這麼一個段子,每每能引發媽媽們的強烈共鳴:

妻子正在拖地,丈夫翹著二郎腿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正在一旁玩耍的兒子突然對爸爸說:

「爸爸你真厲害,我真佩服你。」

丈夫好奇地問:「為什麼?」

兒子說:「你真有本事,娶了個這麼好的老婆,又會做飯,又會拖地,還會教我做作業。」

丈夫剛準備得意,兒子又跑去跟媽媽說:

「媽媽,你就不行了,你看看你嫁了個什麼人?」

孩子的話語質樸直白,卻刻畫出了每一個「中國式家庭」的樣子:

「用完東西從不歸位,要不是我收拾,指甲剪能在茶几上放一周。」

「走到哪兒,襪子拖到哪兒,能成雙出現在椅子上就不錯了。」

「垃圾桶滿了還要往裡塞,出門前讓他記得倒垃圾,回家後還是原樣。更氣人的是,難得倒了次垃圾,還說這是在幫我,要我懂得知足!」

一個「幫」字,將自己撇得一乾二淨。

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因為一點點勞動,就沾沾自喜,還要求妻子懂得感恩。

但,垃圾桶中的垃圾,不是一個人的;

洗衣機中的衣服,不是一個人的;

洗碗槽中的碗筷,也不是一個人的。

想像一下,你為這個家無私付出,從不計較時,換來的卻是對方高高在上的言語,事不關己的態度,原本一腔熱血,能瞬間被冷水澆滅。

聽過一句三觀很正的話:

「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哪來幫忙一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還需要其他人幫忙嗎?」

不把家務當任務,才是一個男人最好的品質。

只享受,不付出的人,不是家人,而是客人。

好的婚姻,從不需要忍耐

2019年,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女性做家務時間為每天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女性付出的時間,遠超男人。

一方面,由於天生的母性,女人更感性,更重視家庭。

再加上社會無形的期待與壓力,女人婚後負責家務,成了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另一方面,是男人的「有恃無恐」。認為自己賺得多,就有了「家務豁免權」,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哪怕每個人的薪酬不一樣,男人和女人在工作上花的時間與精力往往是相近的。

在工作中同等的付出後,女人還要承擔家務,一天下來,所花費的精力比男人多得多。

經營家庭,本是雙方的責任與義務,男人卻主動將自己排除在外,成了客人。

若他自己都不將自己當這個家的主人,又怎麼能讓你感受家的溫暖呢?

綜藝《幸福三重奏》中,蔣勤勤就曾被陳建斌氣哭。

那天,已有身孕的蔣勤勤希望陳建斌做點家務,陳建斌嘴上答應,卻遲遲沒有行動。

被催促後,他一邊倒水一邊說:「你要願意做你就做唄,我還沒有到我想做衛生的時候。」

最後蔣勤勤只能無奈地挺著大肚子,一個人去收拾,擦桌子、掃地、吸塵,全都自己做。

這時候陳建斌又說:「你不用做,沒有人讓你做,從來都沒讓你做。」

明知道自己應該做家務,卻告訴妻子,這要看我的心情。

明知道自己不去收拾,只能蔣勤勤收拾,話里話外還一股「都是你自找的」嘲諷。

蔣勤勤終於無法再忍耐,崩潰痛哭。

婚姻中,這種事不關己的逃避與優越感,最傷人。

一方不求回報地付出,另一方不付出,或是稍有付出,就滿是「施捨」的高姿態。

這樣的婚姻,就像一根扁擔上的兩桶水。

一桶滿著,一桶空著,只能傾斜扁擔,靠著一方的忍耐,才勉強平衡。

但也容易失衡,有時是他吃完飯後,將飯碗漫不經心地一推;有時是他穿著皮鞋踩上自己剛拖完的地。

這些不起眼的細節,往往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用一句話詮釋了婚姻:「因為人生艱難,需要一個人來同舟共濟。」

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在互相需要,互相付出中,一段婚姻才能長久。

好的丈夫,從來不幫妻子

前不久,看過一個視頻,叫《我從不幫我太太》,視頻的內容,是一段男人的自述:

「其實我從來都不幫我老婆!其實,我老婆根本不需要幫忙——她需要的是夥伴。

我從不幫老婆打掃衛生,因為我也住這裡,我本來就應該打掃。

我從不幫老婆做飯,因為我也餓,所以就應該自己動手。

我從不幫老婆洗碗,因為我也用了那些碗,所以我有洗碗的義務。

我從不幫老婆照顧孩子,因為那也是我的孩子,我本來就是孩子的父親,所以我就應該照顧孩子!

我不是「幫誰做家事」,因為我就是這個家庭的一部分!

女人要的,其實不是嚴格的「你洗你的,我刷我的」。

女人要的,是能時時刻刻感受到,伴侶的心,與自己緊靠在一起,而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鬥。

理想的婚姻,是將兩個不同的個體,打造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個整體,就是家庭。

家務不是婚姻的阻隔劑,相反,它是婚姻的潤滑劑。

是柴米油鹽,將不可觸碰的、難以言喻的愛情,拉回充滿著煙火氣息的生活中;

是碗碟醬醋,將夫妻二人各自的生活,拉進一個百平米左右的,溫馨的家裡。

家務雖然瑣碎,但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你能感受到自己真的在生活,當對方與你攜手並進的時候,所受的苦與委屈,仿佛也沒那麼難熬。

你不厭煩,我不孤單,一切都因「我願意」,而不是「我應該」。

這就是同舟共濟的意義,這就是家人的意義。

好的婚姻,都將苦熬成甜的滋味

好的婚姻中,夫妻雙方都會把「苦」熬成甜的滋味。

沒有誰會無條件地愛別人一輩子,婚禮上,深情地凝望對方宣誓「願意同甘共苦,一起面對人生」也從不是說說而已。

朋友曾跟我分享過她與老公相處的模式:

「誰先下班回家拖地,晚飯就可以做誰愛吃的菜。」

「誰教會孩子做數學題,誰就可以不洗衣服。」

「誰明天早起做早飯,誰今晚就不需要洗碗。」

在這種默契背後,是夫妻間的相互信任,相互鼓勵,相互支持。

你我都明白,這不是幫忙,而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共同經營好一個小家。

當你發自內心地去付出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在付出之前,從未想過回報。

「你若把我放在心上,分擔家務有何難;

我若把你放在心上,多做家務又何妨。」

所以,那些承諾幫你做家務的男人,千萬不能嫁。

你要嫁的男人,應該是一個在家庭中學會經營,在婚姻中不分你我,在感情中懂得付出的男人。

這樣的男人,才值得你嫁;這樣的家,才值得你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RFSr24BMH2_cNUgnH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