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掌握的關於國花牡丹的硬知識

」說起「富貴」的象徵,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牡丹。自古以來,牡丹在中國一直扮演著「富貴」的形象大使。在一些人的家裡還會在牆上或需還會有這大幅的牡丹花圖案。那麼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話題就是牡丹。牡丹是一種芍藥棵芍藥屬的植物,同時也是一種多年生的落葉灌木。


牡丹的莖的高度可以達到兩米。牡丹植株整體呈現短而粗的特點,牡丹的葉一般為二回三出的複葉,偶爾在靠近置頂的地方,會有三片小葉。在頂部長出的葉子寬卵形,表面是綠色的,沒有毛。被在葉子背面是淡綠色,有時會有白粉。側邊生長出的小葉為狹卵形或者長圓狀的卵形。牡丹葉子的葉柄,有5~11cm不等,沒有毛。牡丹花一般長在枝的頂端,有五片花苞,呈長橢圓形。也有二片的,二片為綠色,寬卵形。花瓣一般會有五瓣或者更多,超過五瓣的則稱之為重瓣花。顏色會有玫瑰色、紅紫色、粉色,甚至也會有白色出現。牡丹花的花盤形狀近似杯狀,顏色為紫紅色。牡丹花的花期在五月份,果子的成熟期則在六月份。


牡丹花會有許多的變異種,一般會變異出直立型,疏散型,開張型,矮生型和獨干型。直立型的特點是直立挺拔,植株高度較高,分布也較為緊湊,展開的角度較小。枝條每年的生長量為10~15cm。一般五年生的直立型牡丹變種植株會有40到50cm。最高的可以達到一米以上。至於疏散型,它的枝條一般疏散彎曲,並且會向四周延伸,枝條分布較為鬆散。

對於開張型,它的枝條健壯,而且挺薄的。和疏散型一樣,也會向四周開張,但是開張角度介於超過疏散型和直立型之間,一般展開的角度在30°到45°之間,整個植株圓滿端正。一般每年的生長長度會有8cm。一般情況下,五年生的開張型牡丹花變種的高度在30到40cm。而矮生型的牡丹花變種,它們的生長會較為緩慢。枝條間距較短,葉子比較密集,整個枝條分布會更加緊湊短小,每年生長量只有4cm。通常來說,五年生的矮生型牡丹花變種整株的高度只有15cm。除了以上說到的四種變種,還有一種變種,為獨干型變種,主幹會有高低不等的樹冠,有的也會沒有。


牡丹喜歡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歡陽光,也耐陰耐寒,耐旱耐弱鹼,但是害怕積水,也怕熱,怕陽光的直接照射。在種植時最好選擇疏鬆,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來種植。如果把它誤種在酸性或者粘重的土壤中會導致牡丹的生長不良。陽光會對牡丹的生長有著有利影響,但是在夏季不能進行烈日暴曬。當溫度達到25°以上,牡丹就會進入休眠狀態,所以說最適合牡丹的開花溫度是17°到20℃。要注意的是在開花前必須要經過一到十度的低溫處理,時間至少為兩到三個月。在低溫方面,牡丹最低能忍受零下30°的低溫,但是北方的寒冷地帶的冬季就需要人採取防範措施,以免牡丹受到凍害。


牡丹的分布廣泛,根據我國國花辦公室人員的調查,現在中國大多數省市自治區都有牡丹的種植。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是菏澤、洛陽、南京、寧夏、滕州和銅陵縣六個地方。中國作為世界牡丹的發揚地,本土牡丹主要分為四個牡丹品種群。具體為中原品種、西北品種、江南品種和西南品種。牡丹還可以根據顏色進行分類,根據不同花色,不同花型以及不同種類間抗寒,抗旱抗熱以及抗濕等特性分為300多種。此外,日本,美國和法國品種也有100餘個。


牡丹的繁殖方法有分枝、嫁接、播種。對於新品種,播種的方法使用次數較多。但實際生產中,分枝和嫁接的使用頻率最高。分枝繁殖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具體方法為將生長茂盛的大株牡丹,整株崛起,然後從根部分開。能分多少個,具體的決定因素為母株的大小,大的分得多,小的分的少。一般三到四支就可以作為一個子株,而且會有較為完整的根系。另行栽植前需要將根系傷口抹上硫磺粉加少許的泥,抹勻。子株栽培的時間是每年的秋分到霜降期間。具體要根據當地的天氣。

牡丹的嫁接繁殖,一般會使用兩樣東西,一種是野生牡丹,另一種則是芍藥的根。嫁接是牡丹繁殖的一個大類,再往下分有嵌接法和腹接法,以及芽接法。嵌接法的時間一般為每年的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腹接法為每年的七月上旬到八月中旬,而芽接法則為每年的五月份到七月份之間。除了以上兩種牡丹的繁殖方法,還有扦插、播種、壓條和組織培養。


牡丹的用途廣泛,觀賞是最普遍的一種用途。在中國,菏澤和洛陽都以牡丹作為市花。除了用於觀賞,牡丹還可以用於直接食用。中國不少地方也會用牡丹的鮮花瓣作為牡丹羹,或者作為配菜。牡丹花還可以蒸酒,製成的牡丹露酒,口味較為香醇。撇開食用和觀賞價值,牡丹還可以是中醫所使用的一種草藥。牡丹入藥的部分為它的根和它的皮。牡丹的根皮入藥,中醫上稱之為牡丹皮,也可以簡稱為丹皮,在中醫上常用於祛瘀。單皮的產量為四川和安徽最多,而安徽銅陵的鳳凰山則被稱為「牡丹皮之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OrVRGwB8g2yegNDRx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