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人的柑橘捏在手裡軟軟的,像嬰兒的臉蛋;剝開的瞬間,陽光里都充滿了柑橘的清香,飽滿的橘瓣在舌尖綿軟纏繞,化身為橘子汁。吞到心口的時候,還能感受到一陣冰糖味的微涼,驅走了身心的焦躁。那一刻,我知道春天快來了。
作者 | 懶栗子
有那麼一些瞬間,會讓我覺得春天已經來了。
全副武裝去樓下買菜的時候,發現貨架上空缺已久的八四消毒液重新上架了;宅在陽台上辦公的時候,聽到飄來的嘹亮民歌,原來是樓下掃衛生的大爺大媽,一前一後的有唱有和,聲音透過口罩依然雄渾有力,穿過了冬日寒冷,擁有直擊人心裡的溫暖;情人節那天,他用家裡僅存的材料,做了一個布朗尼,始終沒學會的浪漫,最終變成了一蔬一飯。
余世存在《時間之書》中說,「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在三四月做的事,在七八月自有答案。」正式開工的第二周了,雖然仍然有很多讓人揪心焦慮的新聞;但也有些事在慢慢好轉,比如樓下的水果店和超市都開張了、快遞也基本恢復了運營……接下來的日子裡,要保持好的心情和體力,補充維C增強免疫力,因為很快,就又需要出門在自己的崗位奮鬥了。
恢復快遞後,蒲江的朋友給我寄了一箱「春見」柑橘。誘人的柑橘捏在手裡軟軟的,像嬰兒的臉蛋;剝開的瞬間,陽光里都充滿了柑橘的清香,飽滿的橘瓣在舌尖綿軟纏繞,化身為橘子汁。吞到心口的時候,還能感受到一陣冰糖味的微涼,驅走了身心的焦躁。那一刻,我知道春天快來了。
冬去春來的嶄新時刻,是這場戰役的關鍵時刻,面對人生難關,希望我們都能是它的對手。我想用來自中國春橘之鄉蒲江的「春見」柑橘來為自己加油打氣。這些可愛的小傢伙們生長在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長秋山上,勤勤懇懇的日曬,本本分分的積累糖分,用時間醞釀蒲江上的「味覺奇蹟」。
每年四月,蒲江上的柑橘樹開始開花,經過漫長的孕育,直到次年一月果樹才能成熟,是早春難得的鮮果,錯過兩個月的採摘期,就只能等明年,因此叫做「春見」,既是對於這份春日饋贈的珍惜,也是對於春日相見的期盼。
「春見」不是歲月靜好的「小花瓶」,它的身體里藏著兩個肉眼可見的強大優勢,首先是近乎完美的酸甜比,這是衡量大部分水果的法寶。果農有個測糖儀,把果肉放在上面,就可以馬上告訴你答案,甜度在10度左右就算合格,15度就較不常見。這個測算標準並不是越高越好,太低了口感酸澀,太高了又覺得膩,失去了水果的清新,而「春見」的果實能達到糖度14-17度、酸度5%的黃金比例。
另有個專業術語叫做「可溶物」含量,這也是衡量柑橘品質的重要標準之一,換成通俗語言講,就是吃進嘴裡的果肉,是否容易化渣,可溶物的含量越高,那麼則越能證明它的「皮薄汁多」。
吃耙耙柑的時候,就能強烈地感受到這個專業術語的意思,輕輕破開的果皮里藏著超大的橘瓣,入口只需舌頭輕輕一壓,便在口腔中原地爆炸,汁水滿溢,不帶一點渣。令人驕傲的品質為它贏得「橘中皇后」的美譽,也是冬末春初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水果。
春見柑橘又名耙耙柑,在四川話里「耙」是軟的意思,「耙耙柑」的得名正是源自它飽滿的果瓣和細膩的肉質,沒有籽的胡攪蠻纏,咬一口汁水迸發,滿世界都是柑橘味的空氣,像噴了橙花味香水一般。如果凍般嫩滑的橘肉,不需要用力咀嚼,豐富的維C就已然融化在舌尖的溫柔鄉中。
第一次吃到春見柑橘的時候,辦公室里的小夥伴們形容這是會爆汁的「水果魚子醬」,柑橘的清香最容易帶給人們快樂,看著他們臉上笑靨如花的表情,在那一刻我相信雖然今年的開局沉沉,但我們一直期待的春天,終將來到。
希望這只會爆汁的耙耙柑,能為你帶來春天的第一聲問候和希望。
遇見春天「春見柑橘」
查收「三聯生活市集」專屬優惠券
心儀好吃好喝享驚喜優惠
+9.9限量換購三聯生活周刊《武漢現場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