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多發,醫生緊急提醒!小伙路上淌了幾個水坑,竟惹「毒」上身!

2020-06-29     青年時報

原標題:雨天多發,醫生緊急提醒!小伙路上淌了幾個水坑,竟惹「毒」上身!

這幾天,小劉的跟腱位置腫起了一個大包,原本他也沒在意,直到腳腫得走不了路了,才到醫院就診,不想被告知這是得了「丹毒」

而這患病原因,也讓小劉吃了一驚……

右腳跟腱位置鼓了個大包

近來連日下雨,小劉在上班路上總要淌過幾個水坑,導致鞋襪總是濕漉漉的,但他也沒當回事。

前幾天,他突然發現自己的右腳跟腱位置鼓了個大包,他覺得可能是被蟲子咬了,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心想過幾天就好了。

結果,3天後,「大包」竟然變成了「硬塊」。

小劉紅腫的右腳

等他意識到事情不簡單的時候,這塊皮膚已經又紅又腫,摸起來還發燙,痛得踩不了地了

於是,小劉拖著紅腫的右腳,火急火燎地「蹦」到了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

「你這不是蟲咬,是丹毒!」經過檢查,急診外科醫生張肖飛說。

丹毒?這是什麼毒? 小劉聽了一頭霧水。

張肖飛解釋,所謂丹毒,通俗地說,是一種 累及真皮淺層的淋巴感染。這種感染起病急,進展快,局部症狀明顯。像小劉一樣,局部的紅、腫、熱、痛,就是丹毒最典型的症狀。

除此之外,嚴重的還會導致局部淋巴結腫大,出現乏力、發熱、寒戰等全身感染症狀,進而引發敗血症。

張肖飛表示,除非梅雨季或者衛生條件特別差一般來說,丹毒在大家生活中不常見。

「這段時間頻繁下雨,積水嚴重,地下管網中反流上來的污水是非常髒的。淌水後如果沒有馬上更換潮濕的鞋襪,自己的體溫和潮濕的環境,就給各類真菌、細菌提供了溫床。」

此時,如果碰巧腳上有一些細小的傷口,比如「腳氣」病人摳破了表皮,或者穿鞋子磨破皮,或者腳上有傷口的糖尿病病人,細菌就會順著傷口進入淋巴管,丹毒就「應運而生」。

這些人群更易得丹毒

「在臨床上遇到的大部分患丹毒的病人,都同時患有腳氣。特別是梅雨季一到,腳氣病開始復發、加重,患者忍不住去抓,得丹毒的機率就非常大。」張肖飛說,

「很多病人沒有保護創面的意識,癢就抓,抓破了也不在意,總覺得最多也只是一點小炎症而已,甚至有的病人直到自己發燒了,也不會聯想到這跟腳上的小紅腫塊有關。」

網絡圖

另外,靜脈曲張也跟丹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血管外科孟路陽主任解釋,靜脈曲張會引起局部血液淤積高壓的改變,表現在皮膚上就會有一些皮膚疾病,最常見的是濕疹。

這些部位的皮膚相對薄弱,皮膚營養差,對抗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也就差,也更容易受到感染,引發丹毒。

另外,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很大一部分都是勞動者,因為出汗量大,易患上足癬。足癬是由真菌或伴細菌感染所致,也容易引起丹毒。

網絡圖

除此之外,丹毒患者中還有一類較危險的人群,就是糖尿病患者

他們患丹毒,極容易引發糖尿病足病,感染加重,傷口不易結痂,嚴重的需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糖尿病患者即便在沒有糖尿病足病的情況下,也要注意保持皮膚完整,防止外傷;出現外傷要及時消毒,防止感染

網絡圖

「丹毒本身危險性不大,但其併發症常引起嚴重後果,特別是嬰幼兒、老年人和體弱者,發病率高,病情較重。在容易引起細菌滋生的梅雨季,要更加注意這類人群的保護。」張肖飛說。

梅雨季節要注意「防毒」

「梅雨季開始以來,因為丹毒前來就診的患者每天都有。」張肖飛特別提醒市民,梅雨季節要注意「防毒」。

雨天如果不得不淌水的,在淌水後一定要及時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皮膚並且及時擦乾;遇到有創面的部位,要及時消毒;

儘量不要穿著潮濕的鞋襪,如果有 可能會淋濕,建議帶上一雙乾燥的襪子。

網絡圖

「很多患者都是因為覺得下雨天鞋子會浸濕,所以乾脆換了拖鞋淌水,後來引發了丹毒。」張肖飛表示,如果有浸濕可能的,建議雙足塗抹油性潤膚乳,通過油脂的疏水性,起到一定防水作用,或者帶上一雙雨鞋出門,及時更換。

另外,如果本身就有足癬、口腔潰瘍,或者丹毒反覆發作的市民,在對症治療基礎疾病的前提下,還要更注意在飲食上避免刺激性和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來源:時報記者 潘潔 通訊員 陳旭婷

編輯:十二

轉載須申請授權並註明出處:

青年時報公眾號(qnsb-guanfangweixi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GPg_nIBiuFnsJQVQyy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