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加州立法者對大學錄取舞弊Say NO

2019-10-03     續航美國留學

2019年3月披露的美國大學招生舞弊案中,多達50名父母涉嫌通過支付大筆款項來購買虛假的體育招生名額或通過考試作弊進入精英大學。大家紛紛開始質疑美國大學錄取標準。這一事件不僅讓一向標榜公正、公開、公平錄取原則的美國大學信譽掃地,也讓許多經濟和社會資源並不豐富的申請者對真實的美國大學申請條件產生了懷疑。在這場醜聞中,加利福尼亞州可謂是「風暴的中心」,最初遭到起訴的33個家庭中有25個來自加州。

近日,加州議員向州長遞交了受到2019年大學錄取醜聞影響而發起的一攬子改革方案。眾議員凱文·麥卡蒂說:「這一醜聞不僅破壞了公眾對大學錄取過程的信任,還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大學系統中的『機會不平等』。」「每一個通過賄賂和欺詐被錄取的學生,都有一個誠實而有才華的學生被拒絕。」9月11日,加州州議會對麥卡蒂的一項法案進行了最終立法批准。大學通常會給與那些不符合最低入學要求但有特殊才能,如運動或藝術表演才能,或被認為處於不利地位的學生「破格錄取」。

根據該法案的要求,從2020-21學年開始,如果加州州立大學系統需要進行「破格錄取」,那麼至少要有三名高級管理人員簽字批准。該法案部分基於加州大學系統審計部門的建議,要求半自治的加州大學系統也採用這些標準。 學校還將被要求記錄有哪些員工參與評估學生大學申請,並以書面形式說明每一次破格錄取的理由。

送交州政府的這些措施中還包括一項規定,要求體育或藝術項目特殊錄取的學生,至少要繼續參與該項目滿一年,以回應大學舞弊案中有些學生以體育生身份錄取,入學之後卻從來沒有參加過校隊的訓練或比賽。另一項措施將禁止那些在大學入學醜聞中被判有罪的人從非法慈善捐款或企業所得稅費用減免中獲益。「大學錄取過程需要制衡,這正是該法案即將提供的,」州參議員史蒂夫·格雷澤在法案辯論中說。

雖然這些方案目前只針對加州的公立大學系統,還無法限制私立大學,但是足見加州立法者對於維持公立大學生源和聲譽、剷除大學舞弊溫床的誠意和信念。重視高等教育系統、力爭為每一個申請者創造出公平的入學環境,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為什麼加州大學系統內的全部校區都高居U.S.News公立大學排名前列,並且不少校區的排名都逐年上升。

U.S.News 2020年美國大學排名於2019年 9月9日公布,在全美公立大學的排名中,加州大學的所有9所分校都被列為全美前50所公立大學,其中前10名中加州大學分校就有5席,分別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第1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第2名)、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第7名)、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第9名)、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第10名)。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UC Merced)從去年的排名上升了23位,在它建校僅僅15年後,首次躋身50強。

加州大學校園也在U.S.News新的「社會流動性排名」中占據主導地位,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 Riverside)因招收和畢業大量低收入學生而被評為全國頂尖大學。河濱分校的校長金·威爾科克斯校長說,他非常樂於見到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在幫助學生跨越社會經濟階梯方面獲得認可。他指出,許多全球和國家的大學排名系統還沒有完全把「推動社會流動性」作為衡量標準,儘管這是每個大學應該做的工作核心之一。威爾科克斯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早就開始致力於推動社會流動性了,這是我們一代人精神的一部分,大學排名開始重視這一點讓我們感到振奮。」

亡羊補牢,加州立法者對大學錄取舞弊Say NO

加利福尼亞州一向是國際學生趨之若鶩的留學聖地,加州大學系統更是無數學生的「夢校」。留學生選擇加州作為目的地,一方面是因為加州一直被看作是美國社會和文化的符號和縮影,另一方面也和加州開放、寬容、熱情、多元的精神風貌是分不開的。加州立法者針對高校錄取不公平現象做出的快速反應,和不斷變化大學排名衡量標準,估計會持續保障加州大學系統良好的學術聲譽和在大學排行榜上強勁的前進勢頭。不過,對於加州大學的學生構成和發展趨勢,中國網絡上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

加州大學系統的學生構成中,有些分校亞裔學生人數占比高達40%-50%,讓有些留學生和父母大呼「這簡直就像在國內一樣,哪裡還有留學的感覺」。但是加州大學系統的亞裔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美國籍,只是從外表來看和中國學生具有相似性,但是語言和行為習慣和其他族裔的美國青年並無二致,還往往因為成長在移民家庭而更加勤奮和好學。

另外,亞裔學生比例大,有助於減少包括教授、工作人員、其他族裔同學在內整個大學社區減少對亞裔的刻板,例如「亞裔學生只會學習,個性沉默寡言」「不善交際,不熱愛運動」等。同時,龐大的亞裔人口,會帶來諸如亞洲風味飯店、奶茶店、亞洲超市等生活便利設施,這也是為什麼比起在中西部或美國南部上學的國際生,加州的國際生覺得更舒適自在,極少感受到歧視的重要原因。

另外,加州大學一直致力於推動社會流動性,對家庭年收入較低的學生敞開大門,也讓一小部分留學生群體感覺迷惑,擔心學校的生源質量和學術聲譽受到影響。「除了亞裔和白人之外的少數族裔往往在學術領域表現不佳」其實恰恰也是來自亞洲的國際學生對於美國教育系統的刻板印象之一。大學錄取是一個複雜、立體、動態的系統,而大學所追求的為學生服務、幫助學生成功的目標都是類似的。相比於關注大學的排名和人口構成,申請者更應該關注和研究的,是一所大學提供的風貌、課程、活動、資源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生活習慣和未來發展方向。

從大趨勢來看,如果「不論貧窮還是富有」「不論是什麼膚色還是族裔」「不論父母是不是有更強的社會關係」等社會經濟因素真的能夠在美國大學申請條件中被逐漸弱化甚至徹底屏蔽,對於美國大學招收留學生的名額的影響還未可知。但是多元而富有活力的社區對於整個留學生群體的融入和發展,應當還是大有裨益。

【獨家稿件聲明】本文為美國續航教育原創,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美國續航教育聯繫;經許可後轉載務必請註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CYRkW0BMH2_cNUgc55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