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這件事,為什麼我說有問題才最健康?

2019-05-28     Momself




李松蔚:

後台積累了一些用戶提問,主編希望我集中回答一些問題。

對於問答,我有自己的一套哲學,那就是提問的人往往沒有她們自以為的那麼無助。

她們或許認定自己是有問題的人,事實上,那些問題往往不是她們自己的,只是反映了她們在跟這個社會相處的過程中,尤其在接受「妻子」或者「媽媽」這些身份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各種矛盾。它是整個系統的問題,只是更容易集中到個體身上。

我們所在的家庭、組織,社會和文化,沒有找到更恰當的方式,讓每個人都可以自如地、不那麼辛苦地活下去。而那些所謂沒問題的人,也許並不是真的沒問題,她們只是擅於妥協和忍耐,讓矛盾不被呈現出來而已。

所以,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我不想給一些賣弄聰明的建議,好像我真有資格答疑解惑一樣。我更願意把這樣的矛盾呈現出來,讓大家看到,在適應這個社會的過程中,這些人在經歷怎樣的掙扎,又貢獻了哪些特別的思考。

感謝她們提出的問題。

她們不知道,這些問題也許才是健康的。


- 1 -


經過十月懷胎,才好好了解進而審視了生育這件事,想清楚原來我不想要孩子,可「退貨」已經來不及了。可能餘生我的人生里都要多一個人,而我對他/她的前18年甚至一生將有決定性影響。

我真的無法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雖然30歲了,可我覺得我還沒有處理好自己的人生問題,也沒有完全接納我和孩子他爸的感情,沒有準備好要在這個家庭里付出我的所有。我不知道我到底要怎樣,才能改變這種思維和心理狀態,我應該怎麼辦?

by 流螢

你已經做好準備了,對父母來說,最重要的準備就是「承認我還沒有準備好」。

在成為父母的旅程中,它會不斷帶給你反思,觸動,和領悟。

有的父母也沒準備好,但他們會說服自己相信已經「準備好了」,選擇性地無視那些沒處理好的人生問題。在這點上你比他們更誠實,也更有力量。




- 2 -

我對別人貶低我的話特別敏感。我的生活里總遇到喜歡指責我的人。我的父母,朋友,還有丈夫。尤其是我丈夫,什麼事情都覺得我做得不好。每次他說我不好,我就覺得我怎麼這點事都做不好。然後努力去改正。

有的時候我也會不服氣和他理論,我喜歡怎麼做關你什麼事,然後就大吵一架。我的生活里本來也是有一些好的朋友,但是可能是和我接觸久了,也發現了我的笨拙。然後就會說,你怎麼這麼笨。然後我就會很難堪。漸漸的我很少和朋友來往了。

我也不想出去工作。因為一接觸到人我就害怕遇到否定。去年接觸Momself課程,學習了課題分離,別人怎麼評論我是別人的事,我無權干涉。但是一遇到別人否定我,我還是感覺萬箭穿心。還是很難過。希望能被老師抽中,不勝感激!

by 黃水蓮

你是希望我告訴你,哪裡做得不好嗎?

——不,你應對得很好。根據你的風格,總會找到跟父母、丈夫獨特的交流方式(也許是大吵一架,但誰不吵架呢?)你也會交到適合你的朋友。


- 3 -

家庭需要打理,孩子需要教育。媽媽個人的學習,休息,娛樂時間被不斷壓縮,還要精力應對突發事件,所以作為媽媽的自我價值感缺失嚴重,深感個人的社會職能得不到進步。長期如此,造成情緒上變得很焦慮,困惑,這一連鎖後果怎麼破?該從哪些環節入手解決?

by 艷

你有「自我價值感」,也有「社會職能」。

你被這麼多人需要,不斷壓縮時間,恰恰是你太有「價值」和「職能」的體現。但你很累,也很困擾,你想要改變現狀,所以更重要的問題也許是——怎樣接受自己已經有足夠的「價值感」了,偶爾忘掉「職能」,為自己而活呢?


- 4 -

如何成為一個洒脫,不焦慮的媽媽呢?

我們都有自己的養育方式。雖然這樣,但我認為這個時代的媽媽更難做好「維護孩子天性、讓其自己學習自己成長、家長僅作孩子的觀察者」這件事,因為我們想做得更好,想要更完美。

我的疑惑是,如何在這種情況下,讓自己能真的做到養育得更洒脫,真的放手,從而解放孩子,解放自己?

by liliyang

如果洒脫放手只是為了「解放孩子,解放自己」,那還是太想把養育這件事做好了,不算真的洒脫。畢竟在養育這個話題上,世界上從來不缺乏要求,各種各樣的要求。你做不好,他們說你不好。做好了,他們又說你不洒脫。

反過來,坦然承認不洒脫的你,才是真的洒脫啊。



- 5 -

一直關注李老師個人公眾號和Momself,發的文章幾乎每篇不落全看過。現在有一個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老師總是對我說,你兒子很聰明,知識理解方面完全不用擔心,就是行為習慣太差。

上課聽講不專心,愛說愛動,剛批評過,只能記兩分鐘,過一會兒就是嬉皮笑臉,好像不是說他的樣子,做作業毛糙不認真……說了好多次。為此我苦惱了快一年。怎麼樣糾正孩子這些不好的習慣?

by YONG

這些都是「不好」的習慣……嗎?

被批評後只記兩分鐘,不好的習慣。被批評後記一輩子,也是不好的習慣。

愛說愛動,不好的習慣。不愛說不愛動,也是不好的習慣。

做事情毛糙不認真,不好的習慣。做事情太過於糾纏細節,也是不好的習慣。

多看一看「不好」的習慣,挺好的。

如果看到了怎麼樣都「不好」,下一步,就可以接受怎麼樣都「好」了。


- 6 -

孩子有門重要的考試,半年前就已經確定的。一個月前才開始看書準備,差一周就要考試,說看不完了,哭訴「做題就出錯,怕是過不了怎麼辦?~」心裡氣惱得很。請教老師,怎麼應對孩子這種情況呢?

by 方方

這麼重要的考試,是對誰重要呢?

對你來說,這門考試很重要,對孩子來說呢?也許他認同這個考試真的很重要,但考慮到他拖了將近半年,在他心裡,他真的感受到了「重要」嗎?

如果一件事情他並沒有那麼想做,但這件事對他又變得很重要,問題出在哪呢?當這個社會要求他去做一些他並不想做的事情,父母要站在哪邊呢?


- END -

撰稿:李松蔚

配圖:日劇《總覺得鄰家更幸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9xBPGwB8g2yegNDlE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