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從紮根大山的第一書記,到抗擊疫情的疾控戰士

2020-03-12     保山資訊

面對這場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考驗著每一個疾控戰士的膽魄和決斷,成為每個疾控人踐行初心和使命的主戰場。春節長假本該熱鬧的大街,冷清得少了年味,而疾控隊伍一直在堅守崗位,抗擊疫情。趙永就是隊伍裡面的一員。

趙永,2016年畢業於昆明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即就職於保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8年2月28日派駐昌寧縣耈街鄉阿干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至今。「過年」是他難得的回家團聚日子,但當疫情發生時,他主動請纓回到防控的「疫」線,和戰友們一起戰疫情、攻病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和疾控人的初心和使命。

「哪裡需要我,我就到哪裡去」,這是趙永掛在嘴邊的話。無論是疫情信息收集分析、視頻拍攝科普宣傳、五縣(市、區)疫情防控技術指導、還是基層鄉村、健康監測點、集中留觀點的現場工作,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不僅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貼近群眾,結合實際做實防控工作。

駐點支援,做健康守門員。2月11日,趙永同志駐點支援龍陵縣。「新的疫情,防控嚴峻,我深感壓力和責任,需要再學習再努力,」面對新的任務他這樣說道。「診療方案、防控方案、技術指導方案、技術指南」是他包中的寶貝。2月14日,按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部署,趙永成為龍陵縣平達鄉工作組的一員,穩穩地扎在平達的「疫」線。

2月15日,他到達平達鄉,了解了當地疫情,把握防控形勢,迅速反應,沒有休息,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他首先針對衛生院預檢分診、發熱門診存在的問題,緊緊把握「前移、分區、分流」原則立行立改,當天就進行規範。

一個接地氣的疾控人。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與平達鄉疫情防控指揮部對接,把當前全鄉復工復產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個重點,超前行動。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通過互動和演示,教給大家防控知識、正確戴口罩和洗手的方法。他跑遍了平達鄉10個村(社區),累計開展培訓10場次近700人次,讓老百姓看到了一個接地氣的疾控人。當有村幹部向他表示感謝的時候,他說道「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出門打工不容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的小趙老師。「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做好防護,按照規範處置和診療」,這是他去到每個村衛生室反反覆復強調的話。趙永緊緊圍繞預檢分診、發熱病人處置流程、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解讀、呼吸防護、器械消殺、環境消毒、醫療廢物管理等關鍵環節,把握關鍵環節,感控先行,對平達鄉衛生院、10個村衛生室、民生醫院等所有醫療衛生單位疫情防控診療規範管理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僅僅幾天,他已經和10個村的村醫成為了戰友和夥伴,大家都喜歡喊他「小趙老師」。

這就是他戰「疫」的故事。為了將防控工作重點區域抓細抓實,他緊緊把握「17個技術指南」,對平達鄉10個村(社區)、留驗站、零售藥店、超市、農貿市場進行防控措施查缺補漏;並與中心學校、中學提前謀劃教師及學生復學防控措施,強調對重點區域實施戰線前移。

疾控來的第一書記,扶貧、抗疫都能上。2月29日,距離他結束駐點工作僅2天,沒有休息停留,背起行囊,回到了脫貧攻堅的戰場,再次肩負起第一書記的職責和使命。

2018年2月28日,趙永同志主動請纓並受保山市疾控中心選派到昌寧縣耈街鄉阿干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駐村第一書記。2020年2月29日,也是他擔任第一書記第三個年頭的第一天,他深深地紮根在這裡。「現在修房子、改廁所我是小能手」,他經常這樣開玩笑道。透露出他深深地踐行著「駐得下、沉下身、紮下根」這9個字。

他初到阿干村的時候就曾許下願,要為改變阿干村的村容村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兩年過去了,先後為17個村民小組制定了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方案、評分細則、環境衛生村民公約等,村莊道路乾淨了,農戶居家環境好起來了,白色的牆多起來了;秉持著「小廁所、大民生」理念,堅持小事大做,抓實了216座衛生廁所的改造,切實改變農村衛生環境,改善群眾生活品質。他的願望,實現了。

2年過去了,阿干村實現了貧困人口「清零」,群眾走上了致富新路。「趙隊,你怕是還要陪我們再干一年呢!」,鄉親們都和他開玩笑地說。對阿干村農戶的情況,哪家情況特殊、哪家是低保戶、哪家有殘疾人、哪家有留守老人等等,他如數家珍。有的地處偏遠的村民小組,只有小路,那就得起早貪黑,忍飢挨餓,氣喘吁吁才能到達。他把困難群眾當家人,也把他們的困難當家事;為了解實情,趙永走遍了阿干村17個村小組的每一戶人家,對貧困戶反映的困難和問題,他積極與幫扶單位聯繫,盡心盡力為貧困戶解決難題,貧困戶們對這個疾控中心來的工作隊長熟悉得就像自家親人一樣。

他,以農村基層黨建為抓手,以為民扶貧解困為目標,以增進幹群關係為切入點,以脫貧攻堅為中心,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千方百計為當地群眾發展經濟促農增收出謀劃策;新興林下種植產業+烤煙等傳統產業的多元化產業發展,動員剩餘勞動力務工,切實增加了農戶的收入;主動積極擔當,通過深入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環境提升改善,實現農戶安全住房有保障;同時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100%。2019年,阿干村實現了貧困人口「清零」的目標。

「我們飲水項目實施那麼多,為什麼還是有農戶說沒有水吃,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管護好;阿干村如何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我們就從我們的農村飲水管護制度的建立開始」,他曾在村民大會上這樣說到;就這樣一個社、兩個社到十個社,飲水管護制度建立起來了,自己找水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為了讓農戶住上安全的房子,把農戶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面對農戶不願意,他與村幹部反反覆復的入戶動員做工作,從農戶的角度找問題、想辦法,一次動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不厭其煩的做工作。

他,曬黑了、變瘦了,但身體壯了、精神好了、幹勁足了,和群眾的交流多了、關係融洽了、感情更近了,不再是剛剛開始的「趙隊長、趙書記」,而是變成「阿永、趙同志、小趙」。

「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紮根在這裡,我們代表的不僅僅是我,而是一批又一批奔向脫貧攻堅最前線的駐村工作隊員。」這就是他的心聲。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不獲成功,絕不輕言收兵。

陳光旭、王暉、劉增刊

編審:李賽航

責任編輯:楊冬燕 冉懦琿 唐霖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9dR0HABjYh_GJGV6J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