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呼吸機練五禽戲:這套流傳千年的養生功法快學起來

2020-02-04     素檏育兒莎莎姐

「往上…慢慢下來…虎爪…」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ICU里,四川援鄂醫療隊隊員、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鍾永建,正在教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練習五禽戲。


醫護人員教新冠肺炎患者練習五禽戲

這在很多人眼中是新鮮事。重症病人能運動嗎?實際上,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早已結合了中西醫各自精粹,既開展國際頂尖的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CBP(血液凈化技術)、ENB(電磁導航支氣管鏡)等技術,也廣泛開展針灸、中藥湯劑、中藥熏洗、五音療疾、中醫特色功法等各項中醫特色治療。


四川省中醫院帶著呼吸機的患者打五禽戲


此次「出征」協助武漢抗擊新冠病毒,醫療隊員們急切地想把所學本領用於此次疫情治療。


「走進病房,大部分患者都有呼吸問題,需要長期臥床休息,患者的情緒也非常緊張,我們想到了也許可以把流傳千年的五禽戲用於患者的早期活動與肺康復,以減少深靜脈血栓發生,降低譫妄發生率,同時鍛鍊肺功能。最重要的是在緊張的氣氛中緩解患者焦慮的心情,給他們帶去信心。」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楊人說,到達武漢紅十字醫院的第二天,我們就在病房內嘗試教患者練習五禽戲,「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越來越多的患者能早日康復。」


患者跟著醫護人員學習五禽戲


《三國志·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



「五禽戲」是我國後漢時期,名醫華佗總結了前人模仿禽獸動作鍛鍊身體的經驗,把「熊經鳥伸」運動發展為虎、鹿、熊、猿、鳥「五禽戲」,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醫療體育和健身運動。從古至今,廣為流傳,深為我國人民所喜愛。


「五」是一個約數,並非限於五種功式;「禽」指禽獸,古代泛指動物;「戲」在古代是指歌舞雜技之類的活動,在此指特殊的運動方式。本法之起源可上溯至先秦,如《莊子》中有「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等載述,可見當時已有多種模仿動物形神的導引圖文,更屬「五禽戲」原始功法之類。



華佗五禽戲


經常鍛鍊五禽戲不僅可以行氣活血,舒筋活絡,防治疾病,還有利於慢性病的康復。

「第一式 虎舉」



動作一:兩手掌心向下,十指撐開,再彎曲成虎爪狀;目視兩掌。


動作二:隨後,兩手外旋,由小指先彎曲,其餘四指依次彎曲握拳,兩拳沿體前緩慢上提。至肩前時,十指撐開,舉至頭上方再彎曲成虎爪狀;目視兩掌。


動作三:兩掌外旋握拳,拳心相對;目視兩拳。


動作四:兩拳下拉至肩前時,變掌下按。沿體前下落至腹前,十指撐開,掌心向下;目視兩掌。


重複一至四動三遍後,兩手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這套動作中,兩掌一升一降,疏通三焦氣機,調理三焦功能;手成「虎爪」變拳,可增強握力,改善上肢遠端。


「第二式 虎撲」



動作一:接上式。兩手握空拳,沿身體兩側上提至肩前上方。


動作二:兩手向上、向前劃弧,十指彎曲成「虎爪」,掌心向下;同時上體前俯,挺胸塌腰;目視前方。


動作三:兩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時,兩手向下劃弧至兩膝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隨後,兩腿伸膝,送髖,挺腹,後仰;同時,兩掌握空拳,沿體側向上提至胸側;目視前上方。


動作四:左腿屈膝提起,兩手上舉。左腳向前邁出一步,腳跟著地,右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前傾,兩拳變「虎爪」向前、向下撲至膝前兩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隨後上體抬起,左腳收回,開步站立;兩手自然下落於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動作一遍後,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兩臂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虎撲動作形成了脊柱的前後伸展摺疊運動,能增強腰部肌肉力量,對常見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勞損、習慣性腰扭傷等症有防治作用。同時,脊柱的前後伸展摺疊,牽動任、督兩脈,起到調理陰陽、流通經絡、活躍氣血的作用。


「第三式 鹿抵」



動作一:兩腿微屈,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經右腳內側向左前方邁步,腳跟著地;同時,身體稍右轉;兩掌握空拳,向右側擺起,拳心向下,高與肩平;目隨手動,視右拳。


動作二:身體重心前移;左腿屈膝,腳尖外展踏實;右腿伸直蹬實;同時,身體左轉,兩掌成「鹿角」,向上、向左、向後畫弧,掌心向外,指尖朝後,左臂彎曲外展平伸,肘抵靠左腰側;右臂舉至頭前,向左後方伸抵,掌心向外,指尖朝後;目視右腳跟。隨後,身體右轉,左腳收回,開步站立;同時兩手向上、向右、向下畫弧,兩掌握空拳下落於體前;目視前下方。


動作三、四:同動作一、二,惟左右相反。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


重複一至八動作一遍。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尾閭運轉,可起到強腰補腎、強筋健骨的功效。另外,鹿抵對於腰部的鍛鍊,還能增強腰部的肌肉力量,防治腰部的脂肪沉積,防治腰椎小關節紊亂等症。


「第四式 鹿奔」



動作一:接上式。左腳向前跨一步,屈膝,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握空拳,向上、向前劃弧至體前,屈腕,高與肩平,與肩同寬,拳心向下;目視前方。


動作二:身體重心後移;左膝伸直,全腳掌著地;右腿屈膝;低頭,弓背,收腹;同時,兩臂內旋,兩掌前伸,掌背相對,拳變「鹿角」。


動作三:身體重心前移,上體抬起;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松肩沉肘,兩臂外旋,「鹿角」變空拳,高與肩平,拳心向下;目視前方。


動作四:左腳收回,開步直立;兩拳變掌,回落於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動一遍後,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鹿奔動作中,兩臂內旋前伸,肩、背部肌肉得到牽拉,對頸肩綜合徵、肩關節周圍炎等症有防治作用;軀幹弓背收腹,能矯正脊柱畸形,增強腰。


「第五式 熊運」



動作一:兩掌握空拳成「熊掌」,拳眼相對,垂手下腹部;目視兩拳。


動作二:以腰、腹為軸,上體做順時針搖晃;同時,兩拳隨之沿右肋部、上腹部、左肋部、下腹部畫圓;目隨上體搖晃環視。


動作三、四:同動作一、二。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上體做逆時針搖晃,兩拳隨之畫圓。


做完最後一動,兩拳變掌下落,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活動腰部關節和肌肉,可防治腰肌勞損及軟組織損傷。腰腹轉動,兩掌畫圓,引導內氣運行,可加強脾、胃的運化功能。運用腰、腹搖晃,對消化器官進行體內按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脹納呆、便秘腹瀉等症。


「第六式 熊晃」



動作一:接上式。身體重心右移;左髖上提,牽動左腳離地,再微屈左膝;兩掌握空拳成「熊掌」;目視左前方。


動作二:身體重心前移;左腳向左前方落地,全腳掌踏實,腳尖朝前,右腿伸直;身體右轉,左臂內旋前靠,左拳擺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右掌擺至體後,拳心朝後;目視左前方。


動作三:身體左轉,重心後坐;右腿屈膝,左腿伸直;擰腰晃肩,帶動兩臂前後弧形擺動;右拳擺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右;左拳擺至體後,拳心朝後;目視左前方。


動作四:身體右轉,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右腿伸直;同時,左臂內旋前靠,左拳擺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右掌擺至體後,拳心朝後;目視左前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動作一遍後,左腳上步,開步站立;同時,兩手自然垂於體側。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身體左右晃動,意在兩脅,調理肝脾。提髖行走,加上落步的微震,可增強髖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有助於防治老年人下肢無力、髖關節損傷、膝痛等症。


「第七式 猿提」



動作一:接上式。兩掌在體前,手指伸直分開,再屈腕撮攏捏緊成「猿鉤」。


動作二:兩掌上提至胸,兩肩上聳,收腹提肛;同時,腳跟提起,頭向左轉;目隨頭動,視身體左側。


動作三:頭轉正,兩肩下沉,松腹落肛,腳跟著地;「猿鉤」變掌,掌心向下;目視前方。


動作四:兩掌沿體前下按落於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頭向右轉。


重複一至八動作一遍。


習練「猿戲」時,「猿鉤」的快速變化,意在增強神經-肌肉反應的靈敏性。兩掌上提下按,擴大胸腔體積,可增強呼吸,按摩心臟,改善腦部供血。


「第八式 猿摘」



動作一:接上式。左腳向左後方退步,腳尖點地,右腿屈膝,重心落於右腿;同時,左臂屈肘,左掌成「猿鉤」收至左腰側;右掌向右前方自然擺起,掌心向下。


動作二:身體重心後移;左腳踏實,屈膝下蹲,右腳收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成右丁步;同時,右掌向下經腹前向左上方畫弧至頭左側,掌心對太陽穴;目先隨右掌動,再轉頭注視右前上方。


動作三:右掌內旋,掌心向下,沿體側下按至左髖側;目視右掌。右腳向右前方邁出一大步,左腿蹬伸,身體重心前移;右腿伸直,左腳腳尖點地;同時,右掌經體前向右上方畫弧,舉至右上側變「猿鉤」,稍高於肩;左掌向前、向上伸舉,屈腕撮鉤,成採摘勢;目視左掌。


動作四:身體重心後移;左掌由「猿鉤」變為「握固」;右手變掌,自然回落於體前,虎口朝前。隨後,左腿屈膝下蹲,右腳收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成右丁步;同時,左臂屈肘收至左耳旁,掌指分開,掌心向上,成托桃狀;右掌經體前向左畫弧至左肘下捧托;目視左掌。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動作一遍後,左腳向左橫開一步,兩腿直立;同時,兩手自然垂於體側。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這套動作中,眼神的左顧右盼,有利於頸部運動,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同時可減輕大腦神經系統的緊張度,對神經緊張、精神憂鬱等症有防治作用。


「第九式 鳥伸」


動作一:接上式。兩腿微屈下蹲,兩掌在腹前相疊。


動作二:兩掌向上舉至頭前上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身體微前傾,提肩,縮項,挺胸,塌腰;目視前下方。


動作三:兩腿微屈下蹲;同時,兩掌相疊下按至腹前;目視兩掌。


動作四:身體重心右移;右腿蹬直,左腿伸直向後抬起;同時,兩掌左右分開,掌成「鳥翅」,向體側後方擺起,掌心向上;抬頭,伸頸,挺胸,塌腰;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動作一遍後,左腳下落,兩腳開步站立,兩手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這套動作可加強肺的吐故納新功能,增加肺活量。


「第十式 鳥飛 」



接上式。兩腿微屈;兩掌成「鳥翅」合於腹前,掌心相對;目視前下方。


動作一:右腿伸直獨立,左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腳尖朝下;同時,兩掌成展翅狀,在體側平舉向上,稍高於肩,掌心向下;目視前方。


動作二:左腳下落在右腳旁,腳尖著地,兩腿微屈;同時,兩掌合於腹前,掌心相對;目視前下方。


動作三:右腿伸直獨立,左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腳尖朝下;同時,兩掌經體側,向上舉至頭頂上方,掌背相對,指尖向上;目視前方。


動作四:左腳下落在右腳旁,全腳掌著地,兩腿微屈;同時,兩掌合於腹前,掌心相對;目視前下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動作一遍後,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兩臂的上下運動可改變胸腔容積,若配合呼吸運動可起到按摩心肺作用,增強血氧交換能力;提膝獨立,可提高人體平衡。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7BuIXAB3uTiws8KDl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