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贅婿》熱門生意經: 現代名詞植入會不會是下一個追捧的營銷方式?

2021-03-05     娛樂產業

原標題:《贅婿》熱門生意經: 現代名詞植入會不會是下一個追捧的營銷方式?

作者 / 莉莉安

編輯 / 阿筆

昨晚,終於等來了《贅婿》超前點播大結局。

想想也知道,無數蘇寧毅購CP粉都在熬夜追劇,但在一口氣擁有連看八集的快樂時,我們也就看不到賺錢小能手寧毅一路橫掃江寧了。

情緒,收!

娛樂產業(ID:yulechanye)看來,拋開內容和熱度之外,《贅婿》的品牌植入和玩品牌梗,也值得細細品。

《贅婿》開播之處,因劇情中出現「蘇寧毅購」和「拼刀刀」,率先出圈,引發很多網友紛紛猜測,這到底是不是品牌方廣告?對此,娛sir也求證參與該劇的某工作人員,對方表示,蘇寧易購和拼刀刀,還真不是合作。那就不得不說,編劇還真是會玩梗哦。

不過,絲毫不影響《贅婿》的品牌合作。隨著劇集熱度大漲,根據劇集內容統計,這部電視劇接到了三星、三九感冒靈、小紅書、韓束、小紅書、小鵬汽車、易車、念慈庵、金水寶膠囊、海普諾凱、麥吉麗、媽媽網、佳貝艾特等多個廣告主實打實地追投。

這小小《贅婿》,在劇中講了一出男女主聯合在商界撥弄風雲,最後成為江寧首富的故事,在現實中,也把品牌方撩撥得花樣百出,賺的是盆滿缽滿。

究竟贅婿的這門生意經,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呢?一起來see see。

互蹭話題,熱度值UP!UP!

《贅婿》壓中寶的品牌正主和躺贏的「蘇寧毅購」和「拼刀刀」,再次驗證了:分不清是不是廣告才是好植入。

當下影綜廣告植入方式,除去常見的,能夠量化投放的口播標版、貼片、暫停散投、片頭黃金位、等硬廣,能根據劇情走勢、人物性格或是場景為不同品牌設計契合品牌調性與需求的小劇場插入一度受到品牌方們的追捧。比如,在《贅婿》中,借用劇中大駙馬喜歡下棋的特點,延伸出易車APP挑選信息的功能,並邀請其扮演者田雨出演小劇場,做到讓觀眾不出戲看完廣告。

另外,在劇情當中的廣告植入也逐步成熟。比如,在28集中寧毅為了讓蘇檀兒吃到家鄉霖安特色,自己發明了一口自嗨鍋,在詳細介紹其製作原理中,還進行了試吃,可以說式,完成了一次「直播式植入」。因為這部劇兼具現代思維設定,品牌以「發明」的形式出現也變得合情合理。

當然,上述玩法,在劇集植入中均屬於「老套路」了。

反倒是劇中「拼刀刀」和「蘇寧毅購」的包袱,因給角色增添不少高智商「爽感」,在社交網絡上備受追捧。

男女主角寧毅、蘇檀兒合開夫妻店,製作皮蛋、設計了街邊小車作為流動攤販、開啟「線上選購線下送貨」的「蘇寧毅購」,也正好取兩位主角的名字諧音,兩人的CP名順勢被叫做「蘇寧毅購」。

隨後,在第三集中,蘇氏布行因開業在即,因布匹被人動了手腳,導致無法交貨,這時,寧毅開啟現代人思維,「發明」了一套顧客可以通過將剪刀投擲轉盤的方式,獲得購物折扣,同時也可以讓朋友幫忙砍價,並將其命名為"拼刀刀",這也成為了這部劇的經典場景。

娛sir認為,之所以成功的核心原因在於:「蘇寧毅購」和「拼刀刀」極容易讓觀眾,在現代生活中找到對照的電商品牌,即蘇寧易購和拼多多。也因此有不少網友認為,這莫不是劇方與品牌方的合作廣告?實際上,並不是。

不過,有一說一,蘇寧易購和拼多多的反應速度也十分靈敏。

相關話題被引爆之後,蘇寧易購緊貼與《贅婿》相關的話題,第一時間申請「蘇寧毅購」商標註冊。拼多多,也第一時間做出相應,搶注測「拼刀刀」商標,真5G衝浪。

甚至,蘇寧易購還上線了「蘇寧毅購」專場活動,文案風格和「贅」字相扣,並上線了包含蘇氏布行、竹記飯莊、手機數碼、休閒零食、家裝爆款等品類。這一系列操作,被不少網友戲稱,蘇寧易購&蘇寧毅購奔現成功。

另外,寧毅還成功帶貨皮蛋,近來,朋友圈曬皮蛋圖片的頻率明顯增多,之前還喜提熱搜。蘇寧易購自然也抓住這一熱點,在「蘇寧毅購」商城專門供貨了皮蛋。

某廣告公司的營銷人員對娛樂產業說,這套社交玩法其實早就在新媒體初期就有品牌在做,這次不管是不是植入,品牌方能及時抓住熱度順勢營銷,能獲得倍級數量的傳播熱度。

數據上的曝光,早就不是品牌投放的追求。而那些不斷帶給觀眾驚喜,甚至讓其參與其中,帶來高溢價的投放或許才是品牌方所喜歡的。

以上。不得不說,壓中寶的三星韓束小紅書等正主,躺贏的「拼刀刀蘇寧毅購」和皮蛋,《贅婿》這本品牌生意經,著實值得業內人借鑑。

放長線釣大魚?

既然如此,現代名詞植入會不會是下一個追捧的營銷方式?

在帶有古裝的穿越劇、無厘頭喜劇和輕喜劇上,現代化名詞植入雖然會破壞故事獨立和嚴肅,但因為本身自帶懸浮的設定,觀眾對劇情的容忍度比較大,對於廣告在劇情的植入也相對寬容。

而站在品牌宣發角度,更方便轉化成段子傳播。在《贅婿》官博放出兩位主演組成的CP叫蘇寧毅購之後,網絡陸續出現了被剪輯的蘇寧毅購開業酬賓的短視頻。在這個沒有段子也要產生段子的網絡環境,現代名詞與劇情形成的反差,就是現撿的傳播元素。

一回生二回熟,既然看到了這波熱度來的有多洶湧,保不齊下一次就直接合作了呢?借用網友的話來說,頗有些放長線釣大魚的感覺。(笑)

總之,造梗尤其是貼近當下觀眾的梗,更加容易引起熱議和共鳴,這個是真的。在今年的賀歲劇《假日暖洋洋》中,姚晨對要換經紀人的明星說,「你想換誰,杜華還是楊天真」,與現實生活一對照,成為了劇中經典一幕。

對於這類創作,編劇匆匆對娛樂產業說,她覺得很能理解,用一些現實名詞的設計小橋段,觀眾很容易能get到。

在她看來,這類腦洞大開的設定,跟本身所處的真實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再者,受到一些鬼畜、鏡頭嫁接玩梗等娛樂文化的影響,大多數網文作者也就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們的創作靈感就是現實生活。我們工作室同事在創作的時,也會使用一些,比如首富馬芸,阿狸巴巴的小梗增加趣味性。

而當我們把問題拋給真正需要為這類廣告買單的廣告商小亮,他說,這類創意植入對品牌的要求很高,選擇的範圍有限,要求大家耳熟能詳,一說出來,觀眾一下子就知道。如果有適合的項目,又有像《贅婿》這種比較成功的探索,相信這種類型的合作會吸引更多的品牌方。

無論是追求曝光的硬廣、更強調占領用戶心智,與用戶對話的劇情植入,還是在品牌與劇作之間在互動之間產生的火花,只要是能縮短品牌與用戶間的距離,達到品牌的高口碑與消費轉化,想必都是品牌願意嘗試並探索的方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6iyAXgB8MnI47Ijpe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