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順勢而發

2019-10-14     扶風同城

順勢而發

文/張輝

人往高處走,水往底處流。不假,回想起如夢一般。一九八一年,我參軍入伍,當時,家裡還居住在坡崖,天頂窯和四個窯洞裡。當兵後,書信中知道家裡向塬上搬遷,服役幾年後,我回到了家鄉。大哥已搬遷在了塬上,蓋了三間廈房和一間偏廈廚房。我去了大哥家,可愛的小侄,坐在木車車內,兩眼炯炯有神的望著我,我逗他玩。大哥說:回來了也好,現在政策好,只要人勤快,好好乾,也搬上來。可那時處於改革初期,多數年青人搬遷,白手起家很困難,遇有好親戚還能倒借些,否則,只有借貸。回想那年那月,不知是咋拼湊搬遷上來的。我記得,搬的早的都是土牆土坯木椽小瓦房,院牆都是用木椽木板夾著,一椽一椽換著打上去的。我們兄弟三人,大哥搬遷後,老屋剩餘母親我和小弟三人。村裡限時復墾,為了早日搬遷,我和弟弟商量,拆掉老屋院裡的二間順椽房,開始向塬上轉移備料。在塬上新莊基打胡基,按老人計算,打了二間房的胡基。在大哥的帶領下,兄弟三人聯手,砌牆蓋起了二間廈房和廚房,搬遷上來了。弟弟也到了訂婚年齡,媒人給說了媳婦,母親住在了大哥家,我買了高壓線旁的兩間空房,弟弟結婚安置在了新院新房。隨著搬遷,兄弟三人也就這樣分戶了。

包產到戶後,由分地到戶到外出務工,由種麥玉米到栽植果樹,政策越來越好。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農民收入的路子越來越寬。特別是種好地後,進城打工,收入大幅增長。我記得,小時聽說誰去西安了,全隊人都感到驚訝!改革的深化,變了,全變了。先是男的外出打工,而現在,只要有勞動力,男女都進城了。收入的增長,眼界的開闊,農村,土坯房已翻建成磚混平房和小洋樓。迅速的發展,也給不息奮鬥的人們帶來了新的起點,先是早富的向城市定居,八九零後由於在城市工作,有條件的在城市買房結婚,影響到了訂婚要房要車,首付、按結已成時尚。農村蓋好的房屋多數閒置,年青人已成為家裡的過客,正式工作的節日回家幾天,臨時工的收種回來幾天,來去匆匆,兩居互扯,城市鄉村,兩不耽誤。

在這發展的潮流中,侄子畢業後,分配到了廣東一家廠子,工資也高,乾了幾年,攢了些錢,結了婚。在西安聯繫了工作,小倆口西安發展,買了房、車,兩室變三室,如夢一般。大哥是個勤快人,六十多了還在給人家看廠子,為家庭添加收入。他說:城裡不養懶人,消費高於農村,物業費、水電費、車位費多於農村,城市生存,也需加壓奮進。一次和小侄子的談話,他也很自信,車有了,也想在城裡買房,他是一家壓縮板廠的生產負責人,工資還可以,我鼓勵他好好努力。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這是自然規律,後輩積極向上的志向勝於我們。那年那月的家教,他們已聽不進去了。走進了社會,順應了新時代的潮流,願他們一帆風順,順勢而發。回憶家庭和社會的發展,如夢幻一般。包含著酸、甜、苦、辣,印證著窮則思變、比學趕超、先苦後甜,奮鬥收穫的道理。

2019.10隨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4vny20BMH2_cNUg4Xrp.html